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应对水旱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东阿县为例,探讨了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综合了各种城市应急服务资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市民提供相应紧急救援服务、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的基础设施。本刊聚焦上海市应急联动系统,自本期起作一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对比柳州和南宁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对应急系统的建设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缺少系统集成、未集中管理、智能程度不高、易形成信息孤岛等局限性,通过分析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协同模式的相关特性,认为它与多代理(Multi-agent)的特性,特别是协作性有很强的契合度。以Multi-agent理论为基础,针对集监控、预警和救援为一体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分布式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体系结构,这种智能系统更具感知性、主动性和自适应性。通过对系统内部结构的细化,确立了该系统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就应急联动系统的接警、分析判断、处警等信息处理的流程进行分析,并借助Multi-agent技术的优点,基于构建的Multi-agent系统,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成员及其协同关系;运用黑板模型和合同网模型,对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应急联动系统综合协同运行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钟东  陈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9):1981-1985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CERS)是政府协调指挥各部门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联合行动,是对各种政府资源的整合应用。对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中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采用分集接收技术对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中集群通信的调度功能进行研究。研究数据分析显示采用这种技术系统功能得到了一定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广西信息产业局于2006年4月18日在柳州市组织“柳州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共享平台一期工程”项目验收会。柳州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共享平台一期工程项目构建了柳州市应急联动共享平台,该平台连接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市公安局110/122(含6个县)指挥中心、消防119(含二级终端)指挥中心、急救120(含二级终端)指挥中心,实现110、122、119、120四个部门的应急联动,建设了共享平台的基础数据库,建立了统一的应急联动接处警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大屏幕系统以及本地网系统。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概念与作用,提出了以公安“三台合一”平台为核心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分析了该系统的总体流程、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由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与南宁亚奥数码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2007年4月27日在南宁市通过了自治区信息产业局组织的项目验收。  相似文献   

9.
由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与南宁亚奥数码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2007年在南宁市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产业局组织的项目验收.  相似文献   

10.
彭媛漪  张玲玲 《河南科学》2022,(12):2023-2030
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已成为国家防洪安全的重大需求,也是国内外关注研究的前沿热点和重点领域.然而,传统的灾害管理模式制约着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应急水平的发挥,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还面临着应急管理资源有限、应急管理主体割裂、应急管理组织缺位、应急管理过程失衡等困境.在“多主体-全过程”视角下,以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四个过程为着力点,研究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框架的构建,探讨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各参与主体在应急管理各阶段的行为措施,从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全面防汛部署与执行、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实施科学的灾后评估等方式入手,实现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多主体-全过程联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主动性应用需求,引入主动信息系统原理设计防汛防旱指挥应用系统.采用扩展分层虚拟机的方法实现统一的主动机制,描述了事件与规则的定义,以及事件、规则和事务的处理方法.针对防汛防旱指挥的具体应用,给出了一种具备主动机制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模型.该模型具有自动数据采集和主动实时监控、主动数据汇总与传递、主动报警和主动信息服务的能力,可以辅助决策者完成从获取信息到形成决策的大部分工作和实现主动的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江西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极端自然灾害现象,以鄱阳湖自然(天然)湿地为重点监测区域,按照旱涝发生时间和水位,获取对应的四期HJ-1A/1B卫星数据,通过构建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地物光谱特征、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和空间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及时定量获取、分析鄱阳湖自然湿地区连续干旱、旱涝急转情况下的湿地类型变化数据,为相关部门抗旱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峡枢纽自2003年初步蓄水以来,工程建设进度、库区移民安置、地质灾害治理等较初步设计有所提前,泥沙淤积情况明显好于预期,三峡枢纽提前实现了分期蓄水目标。同时,随着运行条件的变化,三峡水库在汛限水位浮动、中小洪水调度、提前蓄水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防洪、抗旱、航运、供水、生态等综合效益。尤其是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实施了中小洪水调度,拦蓄洪量达到266亿m3,洪水资源利用充分;汛末采取了蓄水与汛期防洪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利用汛末洪水资源,首次实现了175 m蓄水目标,枢纽开始全面发挥正常运行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广西水、旱、蝗灾害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区近380年来水、旱、蝗三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季风气候异常是导致旱、涝灾害的主导因素;地形、地貌的差异是造成区域性旱、涝灾害的重要因子;生态环境恶化及河流水位暴涨暴落是引起旱、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久失修促使农田旱涝调节能力减弱。论证了旱、涝灾害与蝗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在东亚飞蝗未彻底根治之前,旱、涝灾害与自然地理环境等生态因素的相互作用和互相配合,是造成飞蝗大发生的重要根源.提出以下综合治理对策:(1)加快河流治理.消除旱、涝灾害;(2)积极造林绿化,维护生态平衡;(3)兴修农田水利,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上述三项措施后,我区水、旱、蝗三大自然灾害可得到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15.
东北区旱涝灾害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东北区1751~2000年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区近250年来旱涝灾害演变的特征.根据气象因素和旱涝灾害的关系,引入了转移概率、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厄尔尼诺方法,导出了未来旱涝灾害预报的方法和公式,对该区2001~2010年旱涝灾害趋势作了预测.结果显示,20世纪东北区旱涝灾害较以前都有所加重,尤其是干旱灾害.2001~2010年东北区会出现2次以上的干旱和1~2次的洪涝灾害,且2007年左右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期.该项研究为东北区实际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历史时期气候灾害特征及影响因子,建立了清代1644-1911年云贵地区的旱涝指数序列,采用滑动t检验和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分析了清代云贵地区旱涝灾害的突变特征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性特征,研究表明:清代云贵地区旱涝指数整体较平稳,呈现先明显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平稳,清末又明显增加的趋势,旱涝指数序列具有多个跃变点,且具有显著的2.8 a和6.6 a年际周期,13.0 a和40.2 a的年代际周期.由旱涝灾害年次和年均县次比的空间分布图发现,其具有同旱同涝的空间分布特征.由于13.0 a的周期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序列的周期接近,故采用交叉小波分析着重探究了太阳黑子活动对云贵地区旱涝变化的影响,发现云贵地区旱涝指数序列同太阳黑子相对数序列在3~6 a的时间尺度具有强凝聚性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17.
大气降水环境下玉米生长期旱涝频率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作物生长期内供需水量比作为作物旱涝等级指标,通过对聊城市1961—2010年玉米生长期内的大气降水统计资料的分析,明确了鲁西平原地区玉米生长期内大气降水的多寡对夏玉米正常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符合玉米生长期的旱涝年景评价指标.根据旱涝指标,明晰了玉米生长期内的旱涝变化频率特征:旱涝灾害频繁,50 a中玉米生长期内出现干旱32 a,出现频率为64%.雨涝年6 a,出现频率为12%.干旱和雨涝年的频率为76%,即在大气降水环境下,玉米生长期内发生旱涝的概率大于十年七遇;作物生长期内旱涝频率各年代逐渐增大,作物因旱涝受灾呈现出明显加重的趋势,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威胁愈加突出,对生态农业建设构成较大威胁.结合作物生长期内大气降水的多寡导致的旱涝频繁的特征,提出了做好抗旱涝防减灾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长春市水利信息管理系统是以GIS为平台,从防汛抗旱工作的特点出发建立的长春市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将实现对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分析水利信息系统在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及指挥决策中的应用,为构建基于GIS技术平台的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及辅助指挥决策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水循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数理统计和水文模拟两大手段的运用贯穿于过去30余年的研究当中,本文就其中所涉及的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大气环流模式(GCMs)评估、降尺度技术及其选择、水文模型及其选择、不确定性分析5大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拉萨河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前述技术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显著,具体表现为集中性增强,这给区域防洪抗旱与水资源配置等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系统阐述如何开展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及所包含的关键问题,可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