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河南省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连峰  梁华新  赵秋义  李有 《河南科学》2007,25(6):1055-1058
随着淮河流域点源污染的治理,农业非点源污染逐步成为淮河流域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河南省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RS的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程,深度总结了非点源污染建模的基础理论、分析了现有的模型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提出GIS-R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集成时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基于GIS-RS的非点源污染研究方向,对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苕溪是太湖重要的来水支流,非点源污染是导致西苕溪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鉴于对防治太湖富营养化和水华等环境问题的关注,近年来有不少对太湖水源区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本文从非点源污染源调查、污染负荷估算与模拟、污染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等方面初步梳理了近年来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  相似文献   

4.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又以农业非点源污染最为突出。总结国外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情况,对我国水环境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污染的又一重大污染源,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非点源污染机理和模型研究进展的探讨,指出了非点源污染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负荷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估算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污染负荷并分析其影响.方法 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水源区非点源,TN污染负荷.结果 水源区陕西汉丹江流域非点源TN约为8.2×104t/a,主要来自汉江流域.结论 非点源污染是影响陕西水源区水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王业雷  董瑞斌  肖维林  查红平 《江西科学》2008,26(1):151-154,164
随着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日益表现出来,是仅次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降雨后在形成的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基本相同,成为我国城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分析了南昌市区非点源特征,探讨了非点源污染控制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便为该地区城市非点源污染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山西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发,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类型,主要是土壤侵蚀型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矿区污染、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等,非点源污染促使水体物理型污染严重、造成水库富营养化、土壤退化、进而威胁人体健康,给建筑物及财产带来直接损失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流的水力联系复杂,导致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有一定的困难.为加强对这一类地区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揭示流域内非点源负荷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分析现有几种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估算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太滆运河流域典型区域,以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为重点,将非点源污染分为产生量和入河量2部分,按照农田径流、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分别计算产生量,再通过现场调查和野外试验估算入河系数和入河量,估算该地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并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在年内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农田径流污染的影响,6—8月份的污染负荷比较高,接近全年污染负荷的30%;以行政村为单位的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显示大成村区域污染负荷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东辽河辽源段非点源污染估算与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控制非点源污染排放成为东辽河辽源段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枯水期日均污染负荷对径流分割法进行了修正,将其应用于东辽河辽源段非点源COD和氨氮负荷的估算,并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当地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东辽河辽源段非点源污染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的特点,非点源COD占比约为50-65%,非点源氨氮占比约为30-50%,该河段非点源污染严重;东辽河非点源污染年内月际分布不均、月际变化大,COD主要集中在7、8月,主要由夏季大量降水引起;氨氮则有3月和7月两次高峰,主要是由于污染物随春季融雪入河和夏季汛期与水冲刷共同导致;非点源污染与降水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构建模型所需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以黑龙江蚂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进行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分别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布进行分析,识别出非点源污染严重的区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非点源污染物负荷与降雨量和径流量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在空间尺度上,流域西南部地区非点源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不同,耕地的非点源污染单位面积负荷最高,疏林地次之,林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负荷较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元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调查评估方法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由于传统数学模拟手段的局限性 ,调查评估方法在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为逐步健全非点源污染调查评估方法体系 ,基于单元分析的思想 ,提出一种新的非点源污染调查评估方法——单元调查法。单元调查法的核心是识别调查单元和确定单元评估系数。以农业非点源为例 ,在对其污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产污单元的识别方法和单元产污强度的确定原则 ,构建农业非点源单元调查法。采用上述方法 ,对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分布情况进行实例研究 ,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充分了解当前水土保持在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基于水土保持的土壤—水界面的水环境效应对非点源污染净化的机理,为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控制与治理非点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壤氮磷流失,不仅降低了化肥的利用率,而且对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从黄土高原区水土与养分流失的典型性入手,剖析和总结了黄土高原区基本概况、水文过程、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及防控策略等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黄土高原区尤其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非点源污染研究较少,提出了未来黄土高原地区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向与建议:黄土区非点源污染物流失机理,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流域水、沙、污染物耦合模型以及3S 技术与流域非点源污染防控决策耦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
张丽君 《科技信息》2012,(35):24+42-I0024,I0042
根据目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指出灌溉排水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并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转化以及汇集的过程剖析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由农田灌排引起的非点源污染的方法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中国非点源污染治理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非点源污染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指各种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狭义通常限定于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依托GIS软件平台,将SWAT模型应用于湘江支流涟水流域,对涟水流域径流、泥沙及非点源氨氮、总磷污染负荷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WAT模型的涟水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是可行的.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涟水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比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情景下非点源污染负荷,揭示了施肥水平及土地利用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两湖"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与污染源种类的来源,并针对"两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征提出了农业非点源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贵州农业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日渐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贵州省非点源污染现状,以贵州省综合农业分区为基础,分析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在各农业区之间的差异,主要从自然环境、种植业、养殖业、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活动几个方面分析,以期为各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川中丘陵区林山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从社会变迁、生活生产方式改变等方面分析了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的原因,指出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导因素。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生态系统为目标,利用多种技术方法,针对农业污染、居住区污染设计了以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和有机废弃物沼气资源化处理为中心、有机结合其它控制措施的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体系,并从法律、经济、技术支持与公共参与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