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河调水调沙的模式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调水调沙就是利用干支流水库群对进入下游的水沙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塑造出相对协调的水沙关系,以充分发挥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遏制河槽萎缩、恢复并维持中水河槽.经多年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探索出了使下游河道不淤积的水沙关系,基于此种关系和黄河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充分利用干支流水库,创立了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空间尺度水沙对接、干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的黄河调水调沙三种基本模式.按以上三种模式进行了10次调水调沙,结果:黄河下游800km长河道主河槽平均下降1.5m,最小过流能力由1800m3/s提高到4000m3/s.同时,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汉江流域用水量持续增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于丹江口水库,水源将没有可靠保证,因此不得不规则由三峡水库取水、向丹江口水库补水的“补偿工程”。也就是说,所谓“中线自流调水工程”实质将转化为“中线提扬调水工程”。众多事实说明,同是提扬调水工程,取水口选在湖北长湖比选在三峡水库,要更加经济、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3.
西调渤海水改造北方沙漠与遏制北京沙尘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北京向西,一次分布着七大沙漠,它们是: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漠,库不齐沙漠、乌蓝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空间上它们是呈纬向连续展布的,渤海深深迁入我国北方大陆500多公里,距离北方沙漠极近,本文提出以渤海为改造沙漠的水源;探讨了沙尘暴进入北京的路径与治理对策;论证了东方(渤海)西调路线与大致工程阶段;并对调水线路各段之地理环境特点与施工条件进行了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二期工程拟从雅砻江干流调水50亿m3。本文讨论了调水工程与调水河流水利水电开发的关系,提出了调水工程与流城生态经济社会实现战略协同的理念。具体分析了:雅砻江引水枢纽建设与雅砻江上游水电开发相结合的问题,引水枢纽以下河段的生态安全在水电开发的同时而化解的问题,与调水工程移民基地建设相关联的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建议统一规划南水北调西线二期工程和雅砻江上游水利水电及流域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5.
建立考虑降雨预报的跨流域调水供水调度模型,利用决策树算法根据水库当前状态和GFS降雨预报信息获取跨流域调水规则,以确定跨流域调水量,然后进行水库供水调度;选择调水保证率,供水可靠性(缺水风险率),供水恢复性,供水破坏率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对跨流域调水供水调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实例表明,采用考虑降雨预报信息的跨流域调水供水调度模型较水库常规调度和优化调度,综合风险率低,且能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博弈论的角度考虑,属于非零和博弈,各方效益的和大于零,从而具有南北两利的可能.四川的最佳策略,应根据西北的优势策略和中央的决策而选择,应坚持有偿调水,有偿调水可以实现南水北调博弈的纳什均衡.在西线工程中,应将调水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区域的稳定作为四川的重点战略选择,借机推动藏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及动力平衡临界阈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少沙多,导致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防洪形势日趋严重.为了深入了解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规律,确定河道泥沙冲淤与来水来沙和区间引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黄河下游特点的泥沙数学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然后,利用泥沙数学模型就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对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区间引水与河道冲淤关系、以及下游河道临界平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下游河道冲淤临界平衡阈值,指出了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和控制下游区间引水可以有效地减轻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为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区间引水和水土保持等提供了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提出和研究运河文化线路、水利遗产廊道、景观游憩廊道、城镇经济廊道,系统地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江苏段的调水线路、工程特点、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等,采用定量与定性的综合方法对沿线站区进行了科学的分区与分级,并按照工程点、线、面3个层次提出了规划纲要和建设管理控制方法.系统地探索了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建筑与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探索了大尺度水利设施的供水功能、生态功能、景观效应、文化效应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鉴于传统水资源开发配置和调度管理普遍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系统仿真,有一定局限性,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及多Agent建模方法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管理过程的层次结构,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Agent结构模型,并对Agent结构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基于swarm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表明跨流域调水管理仿真的Agent结构模型可以协调好智能体的反应性和适应性,满足了跨流域调水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仿真中对Agent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模拟调水调沙期小浪底库区水沙运动过程,建立了考虑有干支流倒回灌的明流与异重流交替演算的一维水沙耦合模型.该模型采用了适用于复杂支流水系的零维水库法和考虑支流底坡的流量公式计算干支流倒回灌,采用潜入点判别条件衔接明流与异重流计算,并考虑了非静止水面假定下异重流与上层清水的耦合.应用该模型对选取的2002年及2012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过程分别开展参数率定及不同工况下的过程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库区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零支流库区段、明流段和异重流段,考虑倒回灌过程的模型在3个区段均能较好还原实测水沙过程,不考虑的模型仅在零支流库区段和考虑的模型误差相近;由于其忽略了干支流倒回灌对水沙输移的影响,明流段的水位、流量及含沙量在回灌期偏小,在倒灌期偏大;异重流段的潜入点位置及时间滞后,异重流交界面高程、流速及含沙量偏大,计算排沙比过高.另外,模型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还表明,交界面阻力系数、倒灌阻力损失系数和水量掺混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依次减小;其中交界面阻力系数的增大,一定程度上导致模型响应的滞后;倒灌阻力损失系数的影响,则需依据支流底坡的具体大小分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