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责任自由:国家目标和研究自由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实现科学创新的基本条件,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权利,因而是科学家行使其角色的前提。随着科学家在社会中角色的改变,科学家个人自由有着不同的内涵;基础研究中引入国家目标,责任自由将实现国家目标和研究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现代人追求的最高价值之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讲,现代人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视为征服自然的自由,做自然的主人是现代人的光荣梦想。然而,自然本身是不可征服的,认识了个别事物的必然性并不等于认识了自然本身的必然性,并且征服自然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和人在自然面前的不自由。扬弃征服自然的自由,需要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自由。生态自由是人与自然整体相统一的自由,是克服了人与自然根本性对立而生成的自由。生态自由能够担保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做到人自由也让物自由。  相似文献   

3.
关于自由时间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通过对人的自由时间的两种价值趋向和自由之境界的分析,指出了充裕的自由时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己的必要条件。阐述了自由的本质在于创造。批判了人在无度的欲望中异化掉了自由之本性,并导致人类放弃自由理性和批判精神。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识别和鉴赏能力。因此,本文旨在告诫我们从本质的意义上理解和体现人的自由时间与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1.人享有自由,动物没有自由。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自在地存在着,并以其内在的相互作用变化着。人类作为是自然界本身的各种因素长期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就不是一种从自然界之外强加给自然界的外来的关系,是内生的。人作为一种生命体,其“类”的本质在于其生命运动的性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p.53)正是这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和动物的生活活动直接分别开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社会政治之间存在的干涉与自由的权力张力中,自由研究是其重要的一极.自发的好奇心是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术自由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自由也是科技主体的一项权利.同时,处于权力张力中的自由研究必然存在固有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自由优生学是优生学在新生物技术时代的复兴,它主张个人生育权利和自主选择,甚至要求"制造"完美的下一代.哈贝马斯批判自由优生学,认为它模糊了治疗与增强、自然与人造之间的界限,造成了人的自我理解困境.这种对自由优生学批判的新意在于,它不是将人性理解为一个本质主义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人的类伦理的自我理解和道德平等身份的人类学...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0):111-115
以"自然"拒斥"自由",是"自然中心主义"生态思潮的一个偏颇,这种观点否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根据与人学意义。"自然中心主义"以"自然"拒斥"自由",是对现代性文明所内蕴的"自由"殖民"自然"特性的一种激进批判和矫枉过正;科技、工业、资本、市场等,是现代性文明"殖民"自然的最主要的引擎和推进器。古典思想会通"自由"与"自然",蕴含丰富的生态智慧,是生态文明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追求和实现"自然自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愿景;这种"自然自由"体现为自然的自由性与自由的自然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自由品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由(freedom,liberty)是现代社会公共政治生活和个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涉及思想和行动两个领域。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的否定自由观强调摆脱,即意指在没有外部约束和强制的情况下行动的权力。出自欧洲大陆的肯定自由观强调自主,即意指在可供选择的东西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和行动路线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近代哲学以降的“笛卡尔-洛克”传统使人们相信我们享有信念自由,直到当代信念非意志主义挑战的来临.概念不可能性论证与心理不可能性论证都反驳了信念自由是受信念意志控制的.虽然信念意志论的强弱两种进路总体上都是不成功的,但是它们启示了我们从行动与信念的关系上去找寻信念自由的辩护方案.行动自由的消极论强调从行动欲望强度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压缩了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可是,节省下来的剩余劳动时间并没有转化成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时间,出现了自由时间获得性悖论的现象。究其根源,是由于资本具有生产出更多剩余劳动时间和将剩余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价值的内在张力。这一张力体现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体生产环节对剩余劳动时间的窃取上。当前,只有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当代中国,既实现了剩余劳动时间的最大限度生产,还实现了剩余劳动时间最大限度的公平的分配,并为剩余劳动时间向自由时间转化提供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源于理科走进文科的实验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学校三大支柱之一,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是出科研成果的场所.本文从实验室的产生、发展历史,比较传统实验室与文科实验室的异同,讨论了文科实验室的不足及改进方向,参照传统实验室发展的历史经验,论证文科实验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说明实验室概念发生了变革,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观和技能的人才,则成为解决新的主要社会矛盾的关键。在技能和价值观二者之中,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更为重要,难度更大。学界正在推行通识教育,力图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工科学生对"真、善、美"的鉴赏力和理想追求。然而,由于通识教育目标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工科的通识教育效果尚不理想,出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化学工程教育中开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学工程伦理》研究生必修课程,试图将它作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桥梁,期望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全球胜任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工程人才探索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创新与创造概念之间的异同。认为创新与创造虽然都具有新颖性这一共性,但它们之间仍有一定的区别,即创新概念的外延比创造要小。从学术上讲,人们不应该误把创新等同于创造,更不应该不顾其原始含义,完全用创新去取代创造。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创新与创造概念之间的异同。认为创新与创造虽然都具有新颖性这一共性,但它们之间仍有一定的区别,即创新概念的外延比创造要小。从学术上讲,人们不应该误把创新等同于创造,更不应该不顾其原始含义,完全用创新去取代创造。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发达国家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成就赖以产生的文化环境,就是尊重个性,崇尚个人的独立进取精神和自主性。技术创新是面向可能性世界的自由探索活动,尤其需要个性化、多样化的洞察力和尝试。自主创新多以个性化自主创业为前提。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既来源于团体有组织的创造,也来源于个人独特的创意。技术全球化时代,个性化设计是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趋势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群集智能是大量个体在协作与竞争中涌现出来的整体性智能。在考察群集智能概念及其产生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群集智能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发展、特点、应用领域、度量及评价。  相似文献   

17.
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的竞争,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涵义,接着重点分析了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如高度的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或综舍性、交叉性或渗透性、智能性和密集性等,并指出了当代科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创造性的素质和修养,最后,论述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农学家在探讨农业技术的同时,始终要考虑人的因素。他们认为,天、地、人三才之中,人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人的因素又是由“人和”及“人力”构成,人和需要靠道德来维系,人力又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部分,于是三才中的人又可分解为德、智、体三个方面。传统农学理论中有关“人”的论述方面,虽然认识到了“智力”或“知识”的作用,但尊重知识并没有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重体轻脑、重德轻艺的片面认识,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强化了体力和道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新疆经过不懈的努力,基础研究实力明显增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形成了区域研究特色,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从区域创新体系出发,通过对新疆研究项目、知识创造和转移及人才培养等进行介绍,探讨了新疆基础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新疆基础研究存在不能满足区域创新体系功能定位等问题,并提出了"十二五"改善新疆基础研究发展及资助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在刷新国民精神以立人强国的特定语意场中言说的趣味主义人生观,因对生命之快乐与意义的凸显、对创造与享受的叠合,而呈现出具有独特启示性的休闲智慧。一方面,达成内外合一、仁者不忧之趣味境界所要求的情慧兼修的精神修养,实质上就是休闲心灵能力的建构,是对休闲主体精神维度的凸显与审美化提升;同时,诗性趣味向事务性的实存生活各领域的泛化拓展,活动与意义一体、劳作与享受同一、尽责与尽兴结缡的趣味化生存理想,通向的又正是融通生活与审美、整合工作与休闲、为休闲开辟更广阔现实空间的休闲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