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洪霞 《科技信息》2012,(36):135-135
本文主要研究了预处理对40Cr钢的亚温淬火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亚温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量逐渐增加,铁素体量逐渐减少,同时铁素体形态也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块状变成细小的针状。经淬火处理的40Ct钢力学性能均高于退火态。这些研究势必为40Ct钢应用的扩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45钢是我国目前用量较大的调质钢,通过研究45钢经调质和亚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硬度,冲击韧度和金相组织,来寻求合适的45钢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45钢仅采用调质处理,不能满足高硬度高韧性的技术要求,采用亚温淬火热处理配合可解决上述问题,得到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考虑经济性时可直接采用770℃淬火50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在保证45钢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要提高韧性的最理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淬火550℃回火+770℃淬火500℃回火.  相似文献   

3.
王洪霞 《科技信息》2011,(30):421-421
本文分析了二次淬火温度对40Cr钢淬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Cr钢最佳的二次淬火温度为790℃。在该温度下获得的淬火组织为马氏体和铁索体,且铁素体细小而均匀。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亚温淬火+回火热处理对22SiMnCrNi2MoA钢的组织形貌、组成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随着亚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块状铁素体的量逐渐减少,使材料的强度和低温韧性逐渐增加, 840℃亚温淬火时材料具有较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5.
将30MnB5热成形钢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仪和拉伸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经200℃保温2 min回火后热成形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774 MPa,总伸长率为8%,强塑积达14 GPa·%以上,该性能满足热成形后作为汽车结构件的使用要求;并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力学性能呈非单调性变化.200℃低温回火后,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ε碳化物,位错密度略有降低,析出的ε碳化物粒子呈针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内,长度方向大小为100 nm左右,并与位错发生钉扎作用.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板条边界逐渐模糊,并向等轴状铁素体转变,位错密度显著降低,ε碳化物逐渐向低能态的近球形渗碳体转变并粗化至200 nm左右,对位错的钉扎作用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35CrNi3MoV厚壁高压容器钢经不同速度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淬火速度小于1000℃/h时,形成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淬火速度在30-240℃/h时,由于大量的粒状小氏体及上贝氏体形成.使强度及冲击韧性降低,40℃冲击断口出现准解理特征.然而,淬火速度在380~1000℃/h时.少量的下贝氏体形成(贝氏体相对量小于30%),屈服强度和-40℃冲击断口(韧窝花样)则得到改善。初步分析了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E550级超高强度船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SEM,TEM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亚温淬火时宽回火温度范围内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820℃淬火后由板条马氏体和18.8%体积分数的准多边形铁素体组成.随回火温度升高,马氏体板条逐渐分解转变为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其中Fe_3C由薄片状转变为球状,并不断粗化;铁素体板条的位错密度下降,最终再结晶成为等轴晶粒.上述变化导致材料强度下降,伸长率和低温韧性提高.试验钢经820℃淬火和440~600℃的宽温度范围回火后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力学性能与调质处理(930℃淬火和600~670℃回火)的试验钢相当,可显著节省热处理工艺成本.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加热温度对20MnK钢亚温淬火所获得的(α+M)双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影响20MnK钢(α+M)双相组织中各相的相对含量、显微硬度及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40Cr钢单相奥氏体区和双相区加热等温淬火组织分析表明:由于奥氏体成分、状态不同,经相同温度等温后获得不同类型组织.贝氏体、马氏体转变区域移向更低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零保温"淬火温度对27SiMn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零保温"淬火条件下,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和马氏体转变的特点.实验表明,"零保温"淬火条件下,830~930 ℃范围内,随淬火温度升高,27SiMn钢的强、硬度和延伸率均增加;高于930 ℃后,逐步下降.该钢"零保温"淬火后得到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元素分布不均匀有关.27SiMn钢缸体采用(900±10)℃淬火,(630±10)℃回火的"零保温"调质处理工艺,力学性能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预处理对GCr15轴承钢淬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球化退火和固溶+高温回火两种预热处理工艺对GCr15轴承钢淬火组织、硬度、冲击韧性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工艺都明显地细化了碳化物颗粒,其中经固溶+高温回火预处理的轴承钢具有较好的碳化物细化效果和细小晶粒的终处理组织,并获得了较高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值.在预处理都为球化退火工艺、终处理回火温度不同时,经较低回火温度(160℃)处理的轴承钢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新型空冷贝氏体耐磨钢试制掘土机斗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G70CrMnMoBRe钢是一种新型的空冷贝氏体耐磨钢 ,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和耐磨性 ,可代替传统的耐磨钢种。介绍ZG70CrMnMoBRe耐磨钢的冶炼及热处理过程的工艺技术难点及突破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HRD-150洛氏硬度计、JEM-5610LV扫描电子显微镜、AG-1/250 kN电子拉伸试验机,研究了体积分数为8%的BW、体积分数为15%的F2000以及N32机油淬火介质对45钢试样淬火后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及延伸率和硬度分布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8%的BW内淬火,试样能够得到理想的马氏体。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以及硬度高于在体积分数为15%的F2000和N32机油内淬火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14.
对机械合金化制备的Fe-Ni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Ni含量和不同球磨时间Fe-Ni纳米晶的XRD谱.实验表明,w(Ni)=10%和20%时,Ni溶入Fe晶格,分别在球磨20h和50h后形成单一的a(bcc)相;w(Ni)=50%时,其先后经历了γ(fcc)→←a(bcc)正逆转变,在球磨120h后最终形成单一γ(fcc)相.无论是a(bcc)相还是γ(fcc)相.它们的固溶度均比块体Fe-Ni合金显著提高.w(Ni)=35%时,则始终是两相共存.对试样的XRD谱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了Fe-Ni粉体的晶粒尺寸和显微畸变,发现经球磨20h后,不同Ni含量的粉体均呈纳米结构,并随球磨时间延长,Fe-Ni纳米晶的晶粒尺寸下降而显微畸变上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套圈的形变球化退火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球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形变球化退火工艺,可以得到满足机加工要求的组织和硬度.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相比,形变球化退火工艺不仅大大缩短退火所需时间,而且可以获得细、匀、圆的碳化物颗粒,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型轴承套圈的先进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结果表明:35CrMo钢在亚温淬火温度高于790℃(即钢中残留的铁素体量低于11.2%),并经高温回火后,它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常温冲击韧性都有明显的提高,钢的氢脆敏感性也得到改善.初步认为亚温淬火细化了晶粒和组织是各项性能获得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吴晓  黄静  彭海芳 《江西科学》2013,(5):656-658,668
采用混凝、沉淀为主体的工艺,对新钢公司的生产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与回用。介绍和分析了废水处理工程的主要设计参数、工艺流程和设施的运行情况等,对提高新区生产废水净化处理能力,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吨钢的新水消耗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过程是钢丝绳用钢丝生产中最为关键的,而热处理过程中加热炉的温度又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本文以80C31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智能部件,采用FUZZY控制策略,实现温度的准确测量和控制。在计算机仿真和实验室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复杂苛刻的工作环境,开发出可以达到Q125钢级标准的高抗拉、抗压和抗挤毁性能的油井管用钢,研究了调质工艺对V微合金化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调质处理后的实验钢的微观组织主要是回火马氏体和微量贝氏体,碳化物大量析出,使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低的回火温度和较长的回火时间可增加碳化物的析出量,...  相似文献   

20.
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及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了淬火温度对12Cr14Ni2索氏体不锈结构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后的实验钢板经900~1050℃保温0.5 h淬火及710℃高温回火2 h热处理后,均可以获得细小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回火索氏体晶界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