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中国城市混合交通流中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建立了混合交通基本路段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采用视频拍摄、轨迹捕捉和坐标转换的技术方法获取混合交通基本路段上的运动车辆的轨迹数据。通过对轨迹数据的数据挖掘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合交通条件下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讨论的模型的适用性条件为:非拥挤情况下的稳定自行车流。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随着自行车密度的增加,车速有上升趋势,这点与机动车的密度-速度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
针对具有机非分隔线的城市道路,自行车试图超越前方较慢车辆而越线占用机动车道的现象,采用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考虑机动车鸣笛效应下的机非混合交通流进行建模与数值模拟,以衡量鸣笛对自行车越线行驶下的机动车及自行车交通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在机动车中等密度条件下,鸣笛对自行车的越线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在自行车中等密度范围内,能够提高机动车流量,增加路段输运量,而在自行车高密度条件下将降低自行车流量,进而降低路段输运量.而在机动车低密度及高密度范围内,鸣笛的作用不明显.研究发现,鸣笛效应的引入能够使机非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的模拟更为接近实际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中国城市混合交通流中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建立了混合交通基本路段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采用视频拍摄、轨迹捕捉和坐标转换的技术方法获取混合交通基本路段上的运动车辆的轨迹数据。通过对轨迹数据的数据挖掘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合交通条件下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讨论的模型的适用性条件为:非拥挤情况下的稳定自行车流。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随着自行车密度的增加,车速有上升趋势,这与机动车的密度-速度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我国城市交通与道路三十年的发展,分析了城市交通的特点与存在问题。指出要根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该根据城市交通特征做出功能分明的道路系统规划。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性质与功能不分,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混杂的现状,提出道路系统规划应考虑的四条原则:1.解决城市交通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着手;2.城市道路必须区分交通性与生活性.应布置城市机动车干道系统及自行车道路系统;3.商业文化娱乐大街应该规划为步行区;4.城市机动车与自行车交通应与步行交通密切联系。最后,还展望了我国城市交通现代化及城市交通发展应该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使用实际可变旅行时间风险度量方法,考虑了旅行时间长短与旅行时间波动性两方面因素对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并建立了存在自行车流的混合交通流网络交通平衡分析模型.该模型能恰当地描述机动车驾驶者对劣化出行路段的筛选行为,再现网络交通流趋于实际可变旅行时间风险度量下的交通平衡过程.实例研究表明:通过单幅道路自行车与机动车使用空间组织优化,在保障自行车交通出行者安全的同时,能提高25%以上的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城市区域范围的人员疏散会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路网、离散动态分析、混合流模拟3个模块的城市混合疏散模型的基本框架。其中,混合流模拟模块针对疏散状况下避难者"见空就钻"的心理特点,构建了基于统一元胞空间的混合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不同配比疏散时的疏散时间。研究结果发现,多种疏散方式的混合疏散可以提高疏散效率,但当机动车较多的情况下,自行车的混入将降低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7.
城市混合流疏散中不同交通方式配比对疏散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城市区域范围的人员疏散会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路网、离散动态分析、混合流模拟3个模块的城市混合疏散模型的基本框架。其中,混合流模拟模块针对疏散状况下避难者"见空就钻"的心理特点,构建了基于统一元胞空间的混合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不同配比疏散时的疏散时间。研究结果发现,多种疏散方式的混合疏散可以提高疏散效率,但当机动车较多的情况下,自行车的混入将降低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出行怎样更安全相对于铁路、航空和水路交通而言 ,道路交通的危险性最大。在道路交通中 ,行人、骑自行车者、两轮机动车驾驶员、汽车驾驶员、公共汽车和卡车乘客面临的交通伤害危险差别甚大。总体来讲 ,高收入国家两轮机动车驾驶员的危险最大。在欧盟国家 ,骑两轮机动车面临的死亡危险是汽车驾乘人员的 2 0倍。乘坐汽车要比骑自行车和步行安全 7~ 9倍 ,但其危险性仍比乘坐公共汽车高出 10倍。研究表明 ,无论是按照旅行时间还是出行次数进行计算 ,乘坐公共汽车和火车都比其它任何道路旅行方式安全数倍。我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来自国家统…  相似文献   

9.
机非混行路段上自行车对机动车行驶的摩擦干扰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合交通流是中国城市交通的一个主要特征,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交通流的行为更加复杂.在机非混行路段,自行车对机动车的行驶会造成干扰影响.针对自行车对机动车行驶的摩擦干扰,作者采用摄像法在典型路段对交通数据进行采集,经过数据转换、样本筛选和数据析取,提取出符合要求的干扰数据.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机动车类型在无干扰和摩擦干扰情况下的速度分布规律,计算了摩擦干扰系数.基于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在摩擦干扰下的速度分布比较分散,同时小汽车对干扰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大客车.  相似文献   

10.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中重要的出行工具之一,近些年来保有量及事故量不断上升。现行国家标准中未提供电动自行车滑动附着系数参考值,给通过电动车自行车事故现场制动痕迹鉴定车速带来不便。基于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功能转换特点,采用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和人工测量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得到在不同道路状况下电动自行车的滑动附着系数值。研究表明,与机动车相比,电动自行车的滑动附着系数更小,且受道路干湿程度、车辆类型、骑行车速等因素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广西桂林市2 365起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为例,从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机动车驾驶者、道路条件、车辆、环境、驾驶行为等6个属性中选取19个候选自变量,运用有序Logit模型估计电动自行车财产损失、受伤和死亡3种等级交通事故的分布概率,引用弹性分析定量鉴别电动自行车事故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显著分析表明: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性别、年龄、交通管控方式、道路中央隔离形式、机非隔离形式、机动车类型、照明情况、事故责任方、违规行为、机动车驾驶行为、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等11个因素与电动自行车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弹性分析表明:电动自行车不按车道行驶、超速驾驶和酒后驾驶等违规行为,电动自行车左转和横穿道路,涉及货车的事故等因素的伪弹性值均大于200%,对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微观行为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典型的三相位平面交通信号交叉口处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现象和干扰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右转机动车穿越非机动车的Logistic行为判断模型和微观行为模型.该模型为解决信号交叉口机非混合交通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的仿真分析手段,为进一步研究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微观模拟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电动自行车通行空间的交通特性,设计了左转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空间交通特性的数据采集方案,系统地分析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同向并行电动自行车横向间距、左转对向电动自行车避让行为特性,得出如下结论:(1)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交叉口左转时,在同一行车速度同一累计频率下,同一进口道左转同向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横向距离要大于不同进口道同向左转电动自行车之间的横向间距;(2)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与左转相位下避让行为个数大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左转电动车相对会选择跟随并匀速行驶;(3)同向左转电动车的速度大多分布在0~9 m/s。  相似文献   

14.
提出基于Nested Logistic模型的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的方式选择预测模型。以构建双层Logistic模型来模拟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与换乘方式选择行为,其中上层模型用于分析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选择行为,下层模型用于分析自行车、机动车、公交与步行方式换乘轨道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模型标定与检验结果表明:出行目的、出行距离与交通方式设施的方便性与安全性是影响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旅游出行、出行距离在3~5km之间,认为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方式便利与安全的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该种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动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模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旅游景点周边的租赁自行车布点,增加自行车停车设施,推广公交与公共自行车服务整合的一卡通业务,发展慢行交通设施,开辟自行车专用道。研究结果对西安及其他城市鼓励倡导自行车出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城市因机动车过多导致的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太原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公共自行车交通项目建设。针对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结合太原市居民小区、旅游景点、商业网点的实际布局以及太原市公交系统实际发展情况,文章详细分析了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的规划方案及运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切合实际,不仅为居民出行带来方便,还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设计中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延伸轨道交通服务范围,营造绿色和谐交通环境,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已经相继驻地在我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广州等。这是时代交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道路设计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并以切实服务民众的恳切初心来进行交通规划。本文依据各种现行的调查报告,论述城市道路设计中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布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政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君钧  许传忠  刘杨 《科技与经济》2004,17(1):56-57,64
介绍了国外自行车交通发展历史和国外代表城市自行车使用情况,分析了自行车交通方式的优点,探讨了我国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8.
平交口右转机动车穿越直行自行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面交叉口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干扰主要由于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相互穿越行为引起的.本文以其中的右转机动车穿越相邻车道直行自行车的行为为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机动车穿越前自身的速度,机动车进入干扰区时,干扰区内自行车的数量,自行车提供机动车穿越的间隙和后辆自行车的速度等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了机动车穿越自行车的行为决策模型,经实测数据检验和验证,模型拟合度和预测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19.
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我国许多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调度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完善造成的难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深入剖析公共自行车系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其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定量描述各因素对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影响;接着对系统的效益进行分析与优化;最终基于影响因素给出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出行距离、离单车或站点距离、租借方式、是否有自行车专用道、是否保有机动车对租借概率具有显著影响;公共自行车系统应借鉴共享单车运营模式,向有电子围栏、扫码租借和刷卡租借共存的新型自行车系统发展。研究结果可帮助有关部门有效掌握新形势下自行车选择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为提高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实现无障碍行车,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城市交通的新构想,通过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分离达到无障碍行车的目的,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