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全书约编定于战国初期,共有二十篇,每篇各有若干章。我们将选取《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在本栏目内分几期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1906—1907年出版的《理学杂志》刊发了《二百六十年前理学大家方以智传》和《中国物理学家墨子传》,这2篇文章以近代西方科学视角审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将方以智和墨子视为理学大家和物理学家,明确提出要建立理学之历史,是日俄战争之后部分中国传统文人反思"中体西用"框架,尝试融合西方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例证,也集中体现了《理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在学术之普及,期望在我国之富强。以往关于方以智与墨子的研究并未提及这两篇。  相似文献   

3.
<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国内十四省留学于日本的三十六名回族青年学生,发起组织了“留东清真教育会”。第二年,该会在东京编辑出版了回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自办刊物《醒回篇》,这是我国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创办的一本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进步刊物。《醒回篇》虽然只出了第一期,但它却是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我国,中华民族尢其是回回民族面临危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出版的,共五万多字,除《发刊序》外,有论文十五篇,其中国内来稿五篇,并附有国内东亚清真教育总会和留东清真教育  相似文献   

4.
《海国妙喻》,被认为是我国继《况义》、《意拾喻言》之后的《伊索寓言》的“第三个汉译本”。本文通过深入考证、分析,认为它基本是本“汇辑”性著作。所收70篇作品,36篇直接“汇辑”自《意拾喻言》;其余,大多“汇辑”自当时报刊上欧洲寓言的翻译篇什,另有几篇,颇似我国文人(包括《海国妙喻》的“译者”张赤山)的仿作或创作。  相似文献   

5.
约翰·契弗是美国着名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以细致入微、幽默嬉戏的笔调生动地刻画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被誉为"美国郊外的契诃夫"。《巨型收音机》与《游泳者》是约翰·契弗的两篇代表作,分别创作于1953年和1964年。两篇作品尽管故事内容不同,在写作手法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有荒诞神秘的故事情节、高超绝妙的写作技巧和生动的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6.
公孙龙(约前325年——前250年),复姓公孙,名龙,战国晚期赵国人,著名辩者。逻辑著作有《公孙龙子》,内含《府迹》、《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等篇,“此书持论诡诙,叙说曲折,在先秦名辩思潮发展中,起过承先启后作用,为研究中国思想发展史时不容忽视的著作。”(《公孙龙子研究》、庞朴)《白马论》的中心论题“白马非马”,是公孙龙的成名命题。二千多年来,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是中国中古时期一部伟大的理论批评著作,贾谊是汉初文坛的杰出代表,其人其文具有永恒的魅力。刘勰在《辩骚》《诠赋》等十四篇中对于贾谊的文学创作做了多方面的评价,特别在《哀吊》《体性》《才略》三篇中重复运用"清"字来评论贾谊的文风。知人论世并结合刘勰审美理想中"清"的意蕴,贾谊"清"之文风主要呈现在其文语言明晰省净和其人性情清正真挚这两方面,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楚地文化对他的思想及"清"之文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是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为美国杜威所创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正处在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杜威于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六年,先后出版了《明日之学校》和《民本主义与教育》两部教育著作,建立了系统的教育哲学。杜威的教育学说,就是以实用主义的哲学理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为了弄清杜威教育学说的理论根源,先对实用主义哲学的某些理论观点,作一简单的介绍。实用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潮,二十世纪初开始在资本主义各  相似文献   

9.
庄周,又称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7年),战国中叶宋国蒙县(今河南与安徽交界处)人。《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的著作,现存三十三篇,计“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在战国诸子中,《庄子》不仅给后世哲学和文学以深远的影响,而且散见于这部著作中的一些有关科学的记载更是反映了我国古代光辉的科学思想。今天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这些科学记载重新加以研讨,当可看出它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改革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截止于目前,根据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一号墓出土的残简,已整理编印过两种版本的孙膑军事著作。第一本分上、下两编,每编15篇,共30篇,以《孙膑兵法》为书名,于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尔后至1988年底,各地先后出版的有关《孙膑兵法》的《注释》①、《校理》②、《浅说》③、《注译》④等专著,均足以《孙膑兵法》1975年版本为依据而写的。事实上,自《孙膑兵法》1975年版本问世之后,人家对于汉简的研究并未停止。经过中外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建议,于1985年9月,对原书上编中的10  相似文献   

12.
《天工开物》是最早记载和图示琢玉机的文献。自1637年初版刊行以来,在翻刻和传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版本。文章重点考察和对比了《天工开物》几个版本中"珠玉"篇的相关琢玉文字和《琢玉图》,将图示琢玉机划分为框架型、完整型和扩展型三种型式,初步解读了前两种类型是否存在实物原型和相互关系的6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学 习 内 容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第一四九-一六一页)《导言》(第一八-二○页)札记和片断:[生物学](第二八三-二八五页)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约写于一八七六年,原是一部著作的导言。后来因那部著作的写作计划没有完成,便把这篇论文冠以标题收入《自然辩证法》手稿中。一八九六年,即恩格斯逝世的第二年,第一次公开发表。这篇论文和[生物学]札记中[为生活的斗争](写于一八七五年)一段,大体相当于[总计划草案]的第十一项。 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以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相似文献   

14.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15.
《风情、人情、世情》是陈有为继《基辛格评传》(此书即将再版)后又一部著作.作者从已经发表的1百多万字的国际题材文稿中,选编了包括政论、随笔、散文、特写、通讯和人物分析等文章,再加上几篇新作,共一百多篇,约20多万字.本书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不久即可与读者见面. 作者以司马达笔名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国际随笔,观点鲜明,文笔犀利,曾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注  相似文献   

16.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虫,运用饶有意味的形式,即"比"的手法,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在《诗经》中《螽斯》、《硕人》和《东山》篇得到印证。昆虫在《诗经》中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赞或讽,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虫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蜉蝣》、《无羊》、《小宛》、《小弁》、《青蝇》、《荡》、《瞻卬》诸篇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清史大纲》作为《清代通史》的简编于1944年出版,其后为准确地反映著作内容并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先后经历了两次更名和一次改编。在编纂上,《清史大纲》详近略远,详于政治而略于经济文化,并以"民族革命"作为以一贯之的基本线索。在学术价值上,《清史大纲》是抗战前后较有影响的一本史学著作,虽然存在较多缺陷,但其近代史分期方法、强烈的现实意识等对当前的史学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怀旧》是1911年冬天鲁迅用文言写成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于一九一三年出版的《小说月报》四卷一号,鲁迅自己从来没有把《怀旧》收进他的任何一本集子中。于是有的人就断言《怀旧》不是鲁迅所喜爱的作品,猜想鲁迅可能对这篇“少作”“愧则有之”,才“故意删掉”。其实并非如此。一九三四年,杨霁云将鲁迅佚文编集时,鲁迅给杨的回信中说:“现在都说我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其实我的最初排了活字的东西,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登在《小说林》上。那时恐怕还是革命之前,题目和笔名,都忘记了,内容是讲私塾里的事情的;后有恽铁樵的批语,还得了几本小说,算是奖品。”同年鲁迅应美国  相似文献   

19.
《野蔷薇》是茅盾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内收《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等五篇,《创造》写于《动摇》之后,其余四篇写于《追求》之后;总之,这五篇小说均是一九二八、二九两年之间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大致是章静、慧  相似文献   

20.
《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著作时代不一,其中有可信为西周时代的篇章,也有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怀信认为除其中可信为西周时代的各篇外,都成于春秋以前。但是,详细考察《逸周书》各篇体现的思想观念,其中有关于王霸之辨的思想,有成熟的中道论和人性论,这些思想观念不当成于春秋时代,而其中体现贵族宗法政治的诸篇章则似可断定成于春秋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