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产量取决于耕地质量的好坏,如果土地不能可持续利用,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野外的工作经验,文章分析了“科教兴地”的重要地位,并论述了培肥地力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营水保已发展成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云南省元谋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民营水保一改过去“国家出钱、部门包办、群众出力”的水保建设传统模式,通过积极吸引民间资本,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有效解决了以往水保建设资金不足、水保工程破坏严重、管护困难、经济效益低下等长期困扰水保建设的问题,经济效益突出,水保成效显著。本文在回顾民营水保在云南省元谋县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民营水保的主要发展形式及其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元谋的水保实践表明,民营水保较好地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经济发展的新兴模式,为新形势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水保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民营水土保持是当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出现的一种新模式,是水土保持走向市场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民营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评价。研究显示,目前民营水土保持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户的思想开放程度、经营模式和理念、技术水平、市场等因素是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提出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持鼓励民营水土保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植物保护的基本理念,介绍了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论述了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全面分析了有机农业植物保护对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涉及: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综合治理和操作规范等。  相似文献   

5.
植被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以及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机理的分析得出,植被对水土流失有抑制的作用.在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和评价的过程中,作为诸多影响因子之一的植被因子,不论是在小尺度的试验研究中还是借助“3S”技术的大尺度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大尺度研究所涉及的各种模型中,USLE模型及其各种修正形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综合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在现代人类面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大问题的焦点又集中在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各个不同学科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都在从自己的角度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共同探讨土地持续利用与保护的最优方案,以达到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可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充分证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从人口、资源、环境的研究入手,充分的阐明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根据《土地管理法》和《耕地保护条例》之要求,提出了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我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现状和地位,提出新世纪初我国化纤工程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加强差异化,功能性;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高性能纤维的产业化。研究开发绿色和新型纤维,还论述了我国化纤工业的薄弱环节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TM遥感影像和地表热量平衡模型估算平凉市崆峒区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的蒸散发量,并结合地面实测资料进行检验,分析了该区域蒸散发的分布规律,研究了蒸散发量与土地利用、地表参数、地形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当日蒸散发量介于0.46~7.85mm之间,平均3.81mm,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能力有一定差别,其中水体和林地的日蒸散发量最大;蒸散发量与NDVI和斋程等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呈线性负相关。本研究可为区域地表水循环和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纳米科技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科技因其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而引起各国的重视。我国在纳米科技的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在科技改革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人们对纳米科技理解的片面性,影响了纳米科技的发展。为了实现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中国纳米科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交通运输理论的研究热点,本文构造和分析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引入基于重心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