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职学生"准岗位"对能够适应职业需要的职业体能越来越高,体育课程作为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的主要途径,在发展中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中职学生生理发育特点、中职所开设专业职业体能归类与职业体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中职体育基于职业体能提升的课程框架、构建了基于职业提升的中职体育"菜单式"课程包。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提高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职业体能的作用,选取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精准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满足职业需求;能够预防常见的职业病,保护学生身体健康,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唐斥非  吴蜀湘 《科技信息》2009,(30):I0008-I0009
本文对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体能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改革设想,对高职学生体能素质培养改革实施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究。笔者认为以就业维度的高职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从职业需要出发,根据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构建高职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特色体系。  相似文献   

4.
尹林 《科技信息》2012,(30):328-328
新加坡高校体育与我国高校体育在指导思想、教学实施、教学条件、运行机制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我国高校体育应体现自身特色,必需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引领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终生体育为指导思想,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岗位特点,设计可行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提升学生“体育学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职业人所应有的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加强课程评价,依托俱乐部开展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中职体育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以锻炼学生不同专业技能所需的体能与技巧,以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6.
施小丽  刘琪  杨涛 《科技信息》2012,(14):286-286
高等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体育教学应与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把培养学生职业体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在高校中的价值。本文就体育促进学生职业体能的发展,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拓展体育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7.
尹林 《科技信息》2013,(8):327-328
课程体系设计以"健康第一、终生体育"为指导思想,结合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具备职业人所应有的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本研究成果在学分制下结合"三自主"、"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必修+必选+任选+俱乐部+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其效果明显,成果丰硕,有鲜明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特色。  相似文献   

8.
突出职业特色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它与专业、职业岗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有其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以体育为手段,发展学生与职业岗位劳动相匹配的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各职业岗位类型的要求,尝试构建了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强调职业实用性体育应该突出实用性、合理性、终身性,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杨勇 《科技资讯》2013,(28):154-154,15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依据高职体育课程特点和要求,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体能开发的意义,提出了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开发的原则,并提出相关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EPQ)对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及所认可的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在精神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神经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内外倾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所喜欢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类型都是以整体型和激进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