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很广,但泥石流灾害严重的集中地区,都有相当显著的规律性。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水源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内因,是一个长期较稳定的地质作用过程,但是泥石流产生的规模、次数、活跃程度又受到当地周围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这是泥石流产生的外因。在了解了泥石流的特点——常发性、突发性、群发性、同发性、转发性后可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防御,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德昌县2004年暴发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群发性泥石流的预测和防治将是该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一次群发性泥石流事件中,既有沟谷发生了泥石流,也有沟谷未发生泥石流。因此对这两类沟谷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对比研究使判定泥石流的形成概率成为可能。在对德昌2004年8月24日群发性泥石流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形成机理出发,使用了一种泥石流的形成判别模型。通过一个单一的因素(形成因子P)代表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从而得到泥石流发生的临界值,再通过判别模型反算得到每一条沟谷的临界降雨量,将泥石流的形成概率划分为3个等级:安全、易发和高发。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水文三大条件,并使用无量纲化,便于评估泥石流发生的难易程度,在研究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泥石流的预测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水动力模型为研究依据,以降水、来流等自然条件为泥石流发生的推动因子,加之地形、地质、植被、人口等影响因子,构建了泥石流风险分析模型。选取广西5个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河网分级编码方法对河网水系信息作概化处理。根据粗糙集理论,采用了一种可以从客观角度上确定影响因子权值的综合权重计算方法,构建了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判机制。将计算模拟结果置于广西地质灾害分布统计与2011年全州县泥石流灾害事件中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水动力模型的泥石流风险分析是合理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徐磊  严耿升  邱宽红 《甘肃科技》2012,28(21):50-52
通过对武都区现场调研,滑坡主要分布于白龙江及其支流岷江和北峪河等流域沟谷中的岩性破碎带。首先,武都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破碎,有丰富的松散固体堆积物,为滑坡提供了补给源;其次,白龙江两岸地形变化剧烈,具有陡峻的地形条件和较大的沟床纵坡比,其可以提供滑坡发生的动力条件;最后,武都区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为滑坡发生提供了内动力地质条件,降水作用、风化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为滑坡发生提供了外动力地质条件。武都地区滑坡是地壳在夷平作用下发生的地质过程之一,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共同耦合的典型现象。滑坡防治在现阶段应将“防”与“治”相结合策略,严格控制危险区内的各种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5.
德昌县2004年发生的群发性泥石流,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与损失。此次泥石流灾害区域较集中,地形和水文条件也比较接近,却只有部分沟道发生泥石流。为了研究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原因,重点对形成条件中地质因子的岩石坚固程度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该区域泥石流发生情况不一的原因是受各流域白云岩、碳质千枚岩及砂岩、强风化的花岗岩的坚固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主,对部分沟的坚固系数值进行校正,最终得到坚固系数G=5.56为该地区泥石流发生与否的分界线。再结合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对该地区进行泥石流的预警预报验证,适用情况较好。该方法可作为某一区域内影响泥石流暴发地质条件中岩性条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国道212线在漳县境内多次出现泥石流将公路掩埋的情况,泥石流是本路线所遇到的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特殊的地质坏境、集中降水、地形高差悬殊是本区域泥石流频发的主要原因,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到了加剧的作用。本次通过对漳县境内路线经过区域各泥石流冲沟的详细勘察并加以分析,依据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作为一种突发性、破坏性极大的山地地质灾害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对有深部大断裂形成的山区沟谷泥石流的针对性研究很少。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与地的矛盾不断地加剧,人类活动不断地深入附近的山区,使得任何一次小的泥石流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研究该类泥石流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对防治该类地区泥石流具有很大的帮助,是保证该地区地质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程海流域青草湾、大朗河、王官河、季官河地质灾害勘察,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降雨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分析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从而探讨了该类地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柿树沟7.24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柿树沟地形条件有利,物源丰富,降雨充足,前期降雨量丰富和短历时高雨强是此次泥石流的诱发因素.柿树沟7.24泥石流为沟床起动型泥石流,搬运能力强,加之防灾意识不足使此次泥石流灾害增大,表现为冲毁房屋、耕地和损毁公路3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白龙江中上游地区1 008条泥石流沟的调查数据,结合试验分析,借助GIS分析功能,以沟道为评价单元,选取储量、地质类型、地质特征、沟口冲淤和破坏力5个要素层下的19个指标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经过优化总结,使用均值和极值归一化原始数据,将关联法、专家评分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在同一个体系中,改善关联法的模糊性,同时...  相似文献   

10.
白龙江地区泥石流沟谷内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在强降雨的激发下易形成规模较大的降雨型泥石流,泥石流一次冲出量比同等条件下要放大数倍,应用以往泥石流活动规模预测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值误差较大,因此,需构建适用于白龙江流域暴雨型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定量预测方法。本文以区内降雨频率为10a一遇的24条沟谷型泥石流历史活动规模为典型实例,结合野外调查利用Matalb多元非线性统计方法建立了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预测模型,最后结合舟曲三眼峪沟“8.8”特大泥石流等5条暴雨型泥石流灾害特征,对预测模型优化完善构建了不同规模降雨频率下的泥石流活动规模定量表达式。结果表明:影响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的有泥石流灾害爆发区面积、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总量及诱发泥石流的降雨条件等3个因素,所建立的模型适用于白龙江流域降雨沟谷型泥石流活动规模的预测,该方法可为经济建设安全地段选址和未来城镇泥石流快速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全国二、三级地貌阶梯的过渡带,是一个泥石流多发地区,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泥石流灾害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文章首先介绍了河南省泥石流概况,分析了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归纳出10个主要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对其量化权重标准进行了说明;并以小秦岭地区为例,对泥石流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以西藏夹中4#号泥石流为例,通过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性质类型、运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其高海高海拔条件与泥石流形成、发展和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候干旱寒冷、日照强、风速快,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导致岩石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石沿节理、层理、片理崩解成碎片状、颗粒状,堆积在斜坡上,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来源,陡峭的地形和强暴雨为其创造运动场所和动力条件,防治措施以小型拦挡或排导工程为主,生态防护工程作用不大等特点,可供西藏公路沿线的泥石流整治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横亘东西的秦岭是我国气候分界线。在水汽由南向北的输送过程中,受到高大秦岭山脉的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雨,使得秦巴山区成为我国高强度降雨的频发区。高强度降雨作用在由复杂地质构造产生的丰富松散固体物质和陡峻地形提供的良好位能条件上,构成了有利于山洪、泥石流、滑坡形成的条件组合,使得秦巴山地成为我国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区内泥石流分布广泛,灾害频发,灾情严重,仅1979—2010年间秦巴山地严  相似文献   

14.
以枇杷沟地区地质环境为基础,综合多因素分析阐明:枇杷沟泥石流的发生除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外,地震过程中受损岩土体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物源,但主控因素为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在进行大量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手段对枇杷沟泥石流特征值进行计算和确定并最终分析表明:地震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崩滑物在粒度和分选上有所区别,对泥石流的容重和流量有所影响;震后灾区泥石流对泥石流沟道有着明显的拓宽效应和“刮铲效应”,使泥石流过水断面面积和泥石流平均流速发生显著变化,所以在确定新的参数并得到新的流量值后有必要使用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论述了马路沟泥石流的成灾条件,包括地形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等方面,及泥石流基本特征,包括泥石流规模,泥石流的发展趋势.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马路沟泥石流的危险度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两者得到的结论基本吻合,马路沟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必须对其进行工程防治.通过对沟谷形态,物源总量,有无排导出口等多方面考虑,决定采用稳拦停淤的防治方案,以保护下游移民新村及省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通过对和平沟泥石流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条件做了全面的阐述。主要就和平沟泥石流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泥石流沉积成为晚更新世小江流域主要的沉积类型[1].本文对小江流域东川蒋家沟泥得坪台地晚更新世泥石流沉积剖面进行了孢粉研究,发现剖面沉积环境中的花粉组合主要以木本为主,其中以草本含量为主的样品,也是以喜湿的花粉类型为主,反映了泥石流爆发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的特点.在植被茂密降雨量丰富的地区发生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原因是该区处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震带,有丰富的碎屑物质,所处地形陡峭,为泥得坪台地泥石流的爆发提供了外应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白龙江流域是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灾害。为探讨物源对泥石流的影响,对流域内泥石流物源数量、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分析,进而研究了物源转化泥石流的方式。在分析泥石流物源发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确定性模型与灰色关联组合方法,筛选出物源敏感性、坡面侵蚀程度、沟床比降、沟壑密度四个因子,运用AHP模型进行区域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得出以下认识:(1)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物源分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坡面侵蚀汇集型、沟道侵蚀堆积型和弃渣侵蚀堆积型。其中物源量最多的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坡面侵蚀汇集型;(2)泥石流的物源多分布于坡度在15°~45°范围内的斜坡上,1 000~2 500 m的高程范围内,距离断裂500 m范围内,且物源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较好的负相关性;(3)流域内物源转化为泥石流的方式主要有崩落冲刷拉槽型、集中堵塞溃决型、沟道揭底铲刮型、坡面径流侵蚀溜滑型;(4)白龙江流域泥石流高易发区位于物源分布密集区,即泥石流流域中下游两岸。  相似文献   

19.
将白龙江流域划分为1 412个流域单元,以单一子流域为单元,基于前人研究结果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主沟高差、主沟坡度、距断层距离、滑坡点密度、10 min降雨量、松散堆积物指标、土地利用等7个因子作为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的影响因子,以此建立了对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与影响因子之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优势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白龙江流域主沟高差、主沟坡度、距断层距离、滑坡点密度、10 min降雨量、松散堆积物指标、土地利用的相对权重分别为22%,20%,17%,14%,11%,8%,7%,得到了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影响因子的作用强度排序,说明白龙江流域地形因子和地质构造因子对泥石流的发生和空间分布起主控作用.基于优势分析相对重要性结果,以及利用泥石流危险性综合指数所得到的研究区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结果与实际勘察相一致,间接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地区位于秦岭东段,是我国地质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泥石流灾害频发,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泥石流灾害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介绍了小秦岭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岩土体性质以及人类活动情况,归纳出9个主要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对其量化权重标准进行了说明与评价.按耗散结构熵变的观点,建立了小秦岭地区泥石流灾害趋势系统熵模型,进行了评价与验证,指出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对以后小秦岭地区泥石流趋势分析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