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阴离子染料能与水中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形成胶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通过离心分离除去.由体系中吸光度值的变化,可推出体系中阳离子聚合电解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气相二氧化硅为凝胶剂,把它与不同体积分数的硫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胶体铅酸蓄电池用胶体电解质。通过阴极极化、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粘度测定手段,研究硫酸体积分数对胶体电解质的凝胶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二氧化硅含量一致的情况下,胶体电解质的触变性随着硫酸浓度增大有所增强。另外,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硫酸配胶体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旺  祖波  李嘉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2):5071-5075
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及水环境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泥沙淤积量对入库泥沙量的占比逐年增大,对于通航、水库调水防洪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发生了絮凝沉降,而泥沙絮凝又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电解质是影响较大且较为复杂的因素.采用了一套自研的多层格栅絮凝沉降装置,通过多层格栅上下振动产生近似各向同性均匀紊流,来模拟三峡库区自然流态下泥沙的絮凝过程,并且分析在不同浓度的Nacl、MgCl2、CaCl2、AlCl3溶液中库区泥沙Zeta电位及絮凝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电解质可以改变泥沙颗粒的Zeta电位,并且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泥沙颗粒电位绝对值降低;4种电解质均可对三峡库区泥沙的Zeta电位造成影响,但不同价态及不同种类的离子对于Zeta电位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动态水流条件下,电解质的投入对泥沙絮凝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同样与电解质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阳离子聚电解质处理废弃钻井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离子聚电解质为絮凝剂和硫酸铝为凝聚剂组成的复合絮凝剂,可以彻底破坏废弃钻井液的胶体体系,并使其固液分离。研究了阳离子聚电解质对废弃钻井液中悬浮颗粒表面电荷的中和作用以及对固相颗粒的絮凝方式。结果表明,大分子量的阳离子聚电解质的絮凝效果好于小分子量的絮凝效果;絮凝剂与凝聚剂加量的同步增加,可以加速固液分离,但不可过量,否则影响絮凝效率。  相似文献   

5.
使用Fann50C型高温高压旋转粘度计,测定了各种类型及不同浓度粘土-水悬浮液的流变参数随温度的变化,指出钠蒙脱土-水悬浮液的流变性受高温影响最显著。屈服值、表观粘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剧增。影响方式主要为高温絮凝,土量越高时絮凝温度越低。对于含电解质的钠蒙脱土-水悬浮液,当电解质浓度较低时,升温促进其絮凝作用,造成高的表观粘度。当电解质浓度大到一定程度,升温主要促进其聚结作用,引起表观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阳离子聚电解质为絮凝剂和硫酸铝为凝聚剂组成的复合絮凝剂,可以彻底破坏废弃钻井液的胶体体系,并使其固液分离,研究了阳离子聚电解质对废弃钻井液中悬浮颗粒表面电荷的作用以及对固相颗粒的絮凝方式。结果表明,大分子量的阳离子聚电解质的絮凝效果好于小分子量的絮凝效果;絮凝剂与凝聚剂加量的同步增加,可以加速固液分离,但不可过量,否则影响絮凝效率。  相似文献   

7.
用新引发体系乳液聚合制得低电位的聚苯乙烯胶体.通过电解质对胶体的凝聚动力学研宄,发现电解质的临界凝聚浓度(ccc)与反离子价数间的关系不符合Schulze-Hardy规律;但从ccc计算的Hamaker常数与理论值相接近.由凝聚曲线斜率求得胶粒表而电位(φ_δ)与由电导滴定结果计算所得的表面电位(φ_ο)相当.胶体凝聚过程可用散射光检测,对较大胶粒的光散射检测角,发现可通过Lips-Willis式来估算.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胶体迁移实验中产生胶体絮凝,以高岭土溶液胶体为例,利用NaCl对胶体溶液进行了处理,在对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稳定性进行验证后,通过一系列比对实验研究表明,利用NaCl处理胶体溶液可以有效地防止溶于水后的胶体产生絮凝,且NaCl处理后悬浊液粒径分布并不会因为时间延续和胶体溶液中NaCl的浓度变化而发生较大改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胶体溶液的振荡、NaCl的漂洗等物理过程对悬浊液粒径分布的影响很小,利用NaCl处理胶体溶液是解决胶体絮凝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镍时,曾报导在2320(?)镍共振线处有铁、钙的背景吸收。据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镍的浓度一定时吸光度随溶液中铁和钙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地增高。(1) (2) 如果用纯铁或纯钙配成相应浓度的溶液,测定其背景吸收将测得的吸光度从镍的吸光度中扣除去,镍的吸光度将随铁、钙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我们的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如表一及图1、图2。  相似文献   

10.
卢玉环  王红 《科技资讯》2010,(10):118-118,121
测试带颜色水体如果不消除水体自身的颜色必然会引起误差,传统方法为絮凝和蒸馏法,增加实验上的操作麻烦。本论文用扣除相同取样量相同定容体积而未加试剂测试的吸光度的办法,可以消除水样自身带颜色的影响,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同一水样三个不同取样量结算结果浓度其差异不明显,在无水体颜色影响的条件下,加标回收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二乙烯基苯(DVB)四元共聚反应性微凝胶在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共聚合行为,讨论了乳化剂、引发剂、交联单体DVB含量和聚合温度对其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VB为交联剂,St-BA-MAA微凝胶乳液聚合反应速率Rp∝[E0]0.93[I]0.928,其乳液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曲线与经典乳液聚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酯类微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12-羟基硬酯酸的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开环加成,制得大分子单体,用此大分子单体与甲丙基烯酸甲酯(MMA)、GMA共聚制得分散稳定剂。在此分散稳定剂的存在下,通过分散聚合方法,制备了亚微米级的丙烯酸酯类微凝胶。用酸碱滴定、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平均粒径分布等方法对该凝胶进行了测定,并对微凝胶在涂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微凝胶能够显著改  相似文献   

13.
在反应溶剂介质(乙醇)中,通过加入交联剂以分散共聚方式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单封端聚乙二醇(PEG)接枝聚丙烯酸Poly微凝胶.在干燥条件下用电子显微镜对凝胶颗粒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其粒径分布相对较窄,基本保持球形.考察了起始PEG大分子单体、丙烯酸单体和交联剂等的浓度对凝胶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根据激光光散射的测定结果,发现其粒径在300~1200nm的范围内,可以通过改变聚合反应条件加以控制.同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得到的凝胶颗粒具有完全不同的溶胀性能,表明该微凝胶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并且其在水和丙酮等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洗毛生产废水水质特征及治理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了有经济效益、运行管理方便、处理费用低的治理方法:利用生物絮凝代替化学絮凝处理高浓度洗毛废水。常温,水力停留时间为1d,原水COD为22000mg/L,用生物絮凝法使COD去除率达到74%:用化学萃取法从生物絮凝物中提取经机械提脂废水中65%的羊毛脂,使羊毛脂总收率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浓纸浆悬浮液在高剪切作用力下的流态化运动,其主体是尺度较小的絮聚团的流动,存在着纤维分散与絮聚的动态耦合与平衡关系,且体现出牛顿流体的流体动力学特征。实验证明中浓纸浆悬浮液在流体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温度场的变化反映了其流场及湍动动能的变化。以多相流湍流模型为基础对中浓纸浆悬浮液流态化过程进行CFD模拟,其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6.
对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产生的絮凝现象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其由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生物膜引起,测得生物膜中多糖含量约为6.3%,蛋白质含量约为7.7%。考察了添加颗粒营养物质豆饼粉对絮凝现象的影响,分析了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水杨酸、丁香酚、儿茶素、姜黄素和大蒜提取物对生物膜和菌浓的影响以及群体感应淬灭酶对菌浓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颗粒营养物质对絮凝物影响不显著;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不能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菌浓,但对生物膜的分散具有一定作用;群体感应淬灭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絮凝工艺的动力学控制指标和絮凝体形态学研究的不足,基于分形理论,应用分形维数描述絮凝体的形成和成长,进行了絮凝动力学指标的研究.利用数学分析方法,推求絮凝体的密度和强度的表达式,得出絮凝体的密度和强度是分形维数的函数,同时絮凝体的强度与水体的能耗成反比.通过量纲分析方法,得出絮凝体分形维数是能耗GT与剪切强度Fr的函数,进而确立絮凝动力学控制指标为G、GT和Fr,以期为工艺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合理的指导.通过形态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的研究表明,高效的絮凝过程需要控制一定的G、GT和Fr的递减梯度,并保证絮凝体达到一定的分形维数Df.  相似文献   

18.
离子强度与温度对大孔树脂吸附红霉素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温度与离子强度(NaCl)对大孔树脂吸附红霉素A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P825大孔树脂对红霉素A的平衡吸附量最大,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方程。升高温度和提高离子强度有利于红霉素A的吸附。同时,计算了红霉素A在SP825上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吸附焓变与吸附熵变,表明吸附过程为吸热的物理吸附。此外,采用液膜与粒内扩散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并计算得到了液膜扩散系数kf和孔内扩散系数Dp。结合这些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初步解释了离子强度与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PAC对氯苯的吸附性能及机理为研究对象.并建立了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快速测定水中氯苯方法,研究了两种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并采用了相应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筛选出了合适的数学模型,同时考察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对PAC吸附水中氯苯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可以实现对水中氯苯的快速吸附,15 min对氯苯的吸附即可达标,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吸附等温线实验数据拟合效果较好;水中pH值在PAC等电位点附近时,PAC对氯苯的吸附量较高;PAC对氯苯吸附是一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PAC对氯苯的吸附;高离子强度时PAC对氯苯的吸附量较大.  相似文献   

20.
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合成条件对快速法合成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的影响。方法:在保持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改变温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PS微球。结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合成的PS微球的形貌,并据此测算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结论:温度是影响微球粒径的重要因素,在反应温度为55~80℃之间,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无皂乳液聚合法可制备出单分散性很好的亚微米PS球;引发剂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引发剂浓度过大时(≥9.93×10^-3mol·L^-1),分散系数变大,微球粒径不均匀;微球粒径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离子强度的增大容易导致微球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