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安徽省星火科技工作坚持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为目标,转化科技成果、发展支柱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农村科技型企业和品牌产品、强化新农村试点示范、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训农村乡土科技带头人、积极探索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推动完善多元化信息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了一批星火科技产业,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强了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了一批创业能力强的新型农民,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8,(7)
1997年下半年开始到1998年上月,在北京商业系统进行的"北京商品科技知识竞赛"是一项结合商业特点,以商店和商品为载体,有效地将科技知识、生活常识与商品的销售和使用相结合的社会性的大型科普活动。活动以"科技为您创造美好生活"、"信息——传播与利用"为主题,以普及商品中的科技知识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消费者和销售者的科技素质为目标,积极探索商业科技活动与商业科普活动相结合、商业经济活动与提高职工素质相结合、销售科技产品与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3.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瓜州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提高产业及产品科技含量这一根本问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力打造新的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4.
海洋人工科技场馆旅游是海洋科技旅游产品中的一种主要形式,舟山的海洋科技旅游经过多年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岱山为主的各类海洋生物、气象、生产、军事为主题的人工科技场馆旅游产品,但就目前而言,海洋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属粗放型层次,特色产品尚未形成,产品组合尚欠合理,还缺乏有效的展示手段和活动环节设计.因此,只有采取定位特色化、旅游体验化、产品组合化、发展精品化、动态参与性等策略,才能促进舟山海洋科技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思 《科技成果纵横》2012,(6):33-34,36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关系密切,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与文化融合是指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产品的有机结合,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与品质,实现科技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推动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一、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作用首先,科技与文化融合可使文化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经济》1997,(1):1-7
南京市1996年科技工作情况和1997年科技工作思路□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一、1996年全市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一)以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个新兴产业为重点、加速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发挥科技优势...  相似文献   

7.
《科技资讯》2004,(2):32
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成都科技一条街是成都市武侯区实施科教兴市、科教兴区战略的重要载体和科技产业发展的摇篮.磨砺十年,科技街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辐射优势,经历了政府立牌引导发展、市场选择确定地位、政企互动形成规模的3个阶段,现已发展成为包括电脑及相关配套产品、现代办公设备、现代通讯产品、光机电产品、生物及现代医药制品在内的科技产品交易和科技咨询大市场,尤以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和信息服务市场著称于世.   ……  相似文献   

8.
北京新特科技发展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隶属于北京化工大学产业集团的独立法人企业。14年来,公司始终以当“新特”人、走“新特”路、出“新特”产品为宗旨,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以学校人才资源为依托,科技实力为后盾,市场需求为指向,走出了一条发展中的光明大道。在一个春风和煦  相似文献   

9.
《安徽科技》2007,(11):32-32
安徽省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近日正式启动。省科技厅制定的《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一批节能减排技术成果,发展一批节能减排相关产品和产业.扶持一批节能减排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衢州市科技局贯彻落实省科技厅《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文件精神,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和成果转化,积极探索科技帮扶的长效机制,为推动衢州市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一)跟踪指导省农高园区建设。与省农高园核心区建设主体保持密切联系,详细了解园区建设情况,跟踪掌握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和问  相似文献   

11.
《汉中科技》2012,(2):I0001-I0001
一、指导思想2012年,全市科技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省科技工作会议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深人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从扶持的对象不同,科技创业政策可以分为鼓励和促进科技人员创业、扶持科技创业项目、支持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等政策。创业是指创业者充分利用拥有的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努力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科技创业则是指创业者以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科技创业是一项技术性活动,而且是以推动技术转移、技术价值实现、提供创新产品或创新服务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当物质小到纳米尺度时 ,就会出现新的现象 ,产生新的效应。纳米科技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它的最终目的是以原子、分子为起点 ,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使这些产品的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纳米科技的发展将引起一场几乎所有工业领域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山市科技局积极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建设科技强市,坚持科技创新,努力构建高效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以推进信息化服务为重点,营造对科技人才和创业者有较强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环境,形成了高效互动的创新管理新机制,为全市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大力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中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经初步估算,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450亿元,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可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例的22.4%。据统计,…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13,(19):63-63
周志太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撰文指出,生态科技对生态文明具有强大的支撑性。生态科技发展的前提是改革科技体制,健全市场体制以确保市场对生态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实现六大转变:(一)公益性科研院所从事业单位向非盈利组织转变。非盈利组织往往被视为是在政府和市场失灵之后的辅助性衍生物。发展非盈利院所,有助于提高生态科技产品的质量,提高政府科技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梅州五指石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开展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引进人才和科研项目,改善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短短几年的科技创新实践,使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践经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的苏州石湖科技创业园自2006年设立以来,以发展软件设计、产品研发等新兴服务业为目标,成为了苏州城南正在崛起的新兴科技创业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今天,中国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正促进中国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扶持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便利,然而从考试作弊使用的无线设备到伪基站,这些有一定科技含量却危害人民利益的产品,也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的出现,“伪基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发展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解决问题,以发展生产力克服困难。通过“伪基站”,我们看到了危机,更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9.
《太原科技》2010,194(3):1-4
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9年,太原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三大基地”和“八大功能区”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以“创新成果惠及民生、自主创新关注民生、条件建设改善民生”三大科技专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民生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了一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科技项目.解决了一批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科技创新在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科技创新对转型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许有国 《安徽科技》2017,(10):29-31
<正>近年来,六安市紧紧围绕农村领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载体,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以实施智力扶贫工程为核心,健全完善科技扶贫政策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落地,科学配对帮扶、精准推送服务,不断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资源向贫困村集聚,扎实推进科技精准扶贫。一、完善三项政策,健全科技扶贫保障体系一是修订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根据修订完善后的创新型省份建设"1+6+2"配套政策,结合六安科技创新发展实际,修订出台了《六安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资金管理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