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网络成瘾量表是专门用来测评网络成瘾的工具。归结我国10多年来对网络成瘾进行测评的量表,发现我国常用网络成瘾评估工具具有逐年增加、量表编制方法多样化、从单纯引进转向创造性地自编、自编量表的内容向具体方向领域延伸的特点。目前常用网络成瘾量表的发展应注意量表信效度、文化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的心理疾病,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危害和致因进行了研究分析。体育调适是大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有效应对网络成瘾,适应社会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在针对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强迫行为等网络心理障碍,在心理辅导的基础上,根据心理障碍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提出可供操作的体育疗法,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调适,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雪 《科技信息》2011,(12):227-227
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时一个关注热点。目前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测量工具在实质上是对概念的操作化,由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在当前还不统一,网络成瘾的测量也存在很大差异,出现了多种测量工具并存的局面。本文对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测量工具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网络成瘾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网络成瘾"这一概念的历史追溯和界定标准,并对"网络成瘾"的成瘾机制展开了理论阐述,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网络成瘾"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靖东俊  蒋美娥 《科技资讯》2011,(1):227-227,229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瘾(IAD)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是对网络成瘾的相关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等做一归结。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成瘾作为当今网络发展的负面影响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计算机网络成瘾、网络性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赌博等,本文详细分析了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有其一,内在因素-个性因素,其二,动因因素--心理缺陷或心理障碍,其三,主要手段--环境影响等.加强大学生网络成瘾前的教育可达到预防的目的,网络成瘾后应积极的进行心理或药物治疗等,以减少、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角度剖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深层次原因.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孤独感、人际交往焦虑、社会支持缺乏等都是人际交往障碍的症状表现,也是促使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源所在.从解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这个方面入手去戒除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改变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际环境、建立心理援助机制、加强大学校园的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帮助大学生戒除网络成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周祎  王法艳  万进 《科技信息》2010,(17):I0030-I0031
本文根据国内外网络成瘾的研究,介绍了网络成瘾的界定,特别是从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了网络成瘾的成因,以及网络成瘾的不良影响,以期为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芳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4):140-144
网络成瘾被认为是一种危害不亚于酗酒和赌博的心理障碍,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分析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预防和矫正网络成瘾,学校的教育管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教育课程要增加媒介教育,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网络成瘾预防和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成瘾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瑛楠 《科技资讯》2005,(22):139-139
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成瘾是一个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疾病,是一种心理上对网络的依赖。综述国内外研究学者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理论解释、网络成瘾原因及网络成瘾治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敏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374-1377
用Brennan编制ECR问卷和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436名大学生分别进行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的测评,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依恋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依恋类型的各个维度与网络成瘾的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惧怕型依恋和冷淡型依恋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网络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12.
王艳 《科技信息》2013,(9):173-174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年级的增高,网络成瘾水平逐渐下降,大一网络成瘾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和大四的网络成瘾水平最低。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年级是网络成瘾水平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215名大学生依恋和网络成瘾进行了测量.探讨了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其中大学生依恋类型中,害怕型依恋所占比例最大;在回避和焦虑量表得分上,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量表上的得分男女差异显著,在信息成瘾上得分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3种类型都与安全型得分相关不显著;专注型和害怕型依恋对网络成瘾具有微弱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到来便利了大学生的生活和科研,但过度沉迷于网络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产生,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不适和心理依赖。本文从心理角度对网络成瘾者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及治疗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对网瘾大学生的引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凭借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省四所高校的320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网络消费调查问卷》调查表明,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中网瘾大学生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男生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女生网络成瘾者,高年级的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低年级;网瘾者和非网瘾者在网络消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网瘾者更倾向于网络游戏,而非网瘾者更倾向于获取学习资料和即时通讯。为了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632名中学生作为被试,使用Yo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Zuckerman的感觉寻求量表考察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感觉寻求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感觉寻求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类型及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的主要类型.方法:以长沙地区两所大学286名学生为被试,以自编的网络使用动机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为研究工具.结果:286名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主要动机类型为:社会交往动机、虚拟社群动机、自我肯定动机、商品资讯动机、匿名交往动机、社会性学习动机.虚拟社群动机、匿名交往动机、自我肯定动机和商品资讯动机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时具有其相应的动机,网络使用者的行为表现并不完全就等同于个体内在的网络使用动机.网络的虚拟环境成为吸引部分大学生使用网络,并导致其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普及化而产生的一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新型疾患,它的形成既有心理上的因素,也有生理上的因素。但到目前为止,社会上还没有对网络成瘾进行有效诊疗的专业措施,高校也没有设立对这种现象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专业性咨询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高度重视并开展宏观层面上的预防措施,同时积极探索具备专业技能的矫治手段,这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