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GRACE重力卫星反演所得到的华北平原2003年~2015年的月均等效水高数据以及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获取的华北平原大气边界层高度数据,对近13 a来上午6时的边界层高度和等效水高的年均值、月均值以及季节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也对边界层高度和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一致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13 a来上午6时的年均边界层高度和年均等效水高均呈现波动下降的特点,二者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为0.57;边界层高度对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响应具有一定滞后性,滞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滞后性在时间上可能表现为3个月.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可能导致了华北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下降,从而减弱了大气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减少了大气环境容量.因此,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是加重华北平原灰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为更全面研究我国灰霾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平原出现的数百条地裂缝不是地下水过度开采人为形成的,而是华东南板块与亚政大板块右旋运动产生的间隙,我们预测以后地缝会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了华北平原地区地裂缝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等,并介绍了地裂缝调查技术的5种勘查技术方法。最后给出了地裂缝防治建议,为该地区的地裂缝灾害调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华北平原的植被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新世中期由于全球处于冰后期的气候温暖期,所以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分布着含有亚热带植物种属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而该平原中南部则分布着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到全新世晚期,即我国自西周以来的近三千年时期中,由于全球气候变得较前干冷,整个华北平原均变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随着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强,人工栽培植被分布范围几经扩缩后,终于成为这一平原植被的主体,自然植被则几近消失.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华北平原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除降水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华北平原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徐芳艳  李姗  白静 《科技信息》2011,(35):I0415-I0415,I0392
本报告对河北省曲周县的地下水资源数量、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质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分析。分析得出.该县浅层地下水埋深总体呈下降趋势;评价区的地下水资源数量,除受降水入渗补给外,还有不稳定的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年际变化较大:通过对地下水质的分析评价,全县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神华河曲煤矸石发电工程项目厂址建设期与运行期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及紫房庙沟贮灰场贮灰后对周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华北平原9个气象观测台站1960—2011年地面和850 hPa高空气温资料分析华北平原的城市化变化特征。分析城市化对大中城市增温情况,以及应用高空与地面温度差的方法验证城市化增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面与城市化增温速率和幅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大城市的城市化增温率以及城市化对地面增温的贡献率明显大于中等城市。冬春季是城市化增温作用最为明显的季节。1980—2011年的各台站城市化增温与1960—2011年整个时段相比有所变化。部分台站增温效应趋于增强,另外部分站的增温效应趋于弱化或消失。  相似文献   

10.
地下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法和充填工艺技术发展迅速,崩落采矿法和空场采矿法在工艺技术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促进了我国金属矿地下采矿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部分矿山的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文阐述了我国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技术主要现状及进展,并对地下矿山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章首先简单介绍了菌类-水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历史,然后就其主要的研究领域(水污染对菌类的影响、菌类对污水的净化和菌类对水中污染物质的指标和检测)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16个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质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所选取的12项指标提取了化学因子、毒性因子、营养盐类因子和有机污染因子四个主因子,并根据它们的综合得分,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将这16个城市分为轻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及重度污染区三类,最后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地调查情况选取代表性地下水井,利用单因子达标评价和水质综合评分值F法对吉首市地下水进行了水质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市地下水中的大肠菌群超标较为普遍,氨氮、亚硝酸盐部分水井有超标现象出现,锰等重金属因子所有水井均未超标;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位于居民集中区的地下水井的平均综合指数高于污染监控井,说明吉首市地下水质量受生活污染较工业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采煤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DRASIC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熙  徐胜强 《科技信息》2010,(35):330-331
利用邯郸市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列举主要超标物质,并对超标物质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数值模拟方法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模拟自然界一些水文地质过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作者着重论述了三维流模型开发、流速场与流线的计算方法、非均质参数的区域概化、繁杂数据的优化处理等热点问题以及MODFLOW等软件在三维流中的应用.提出三维水流模拟软件(如MODFLOW)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结合起来是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位于邯郸永年区的河北工程大学降雨-径流-灌排试验场为依托,进行数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别探讨了华北平原区典型下垫面河道径流、地表径流和各层壤中流出流的退水特征。对各种出流方式对比结果表明, 河道径流和地表径流在降雨停止后迅速消退,且很快退水完毕;壤中流退水往往在地表径流退水的后半程开始,其退水历时最长, 流量最小。影响因子分析表明, 降雨强度对退水流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河道径流方面,即随降雨强度的加大,河道径流的退水流量呈幂函数上升趋势;降雨量对各层壤中流总退水流量的影响显著,即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壤中流退水流量呈幂函数增大趋势;降雨历时对各种方式的退水流量影响均不明显。雨强还影响退水流量在总径流量中的分配比例,河道径流、地表径流、壤中流1和和壤中流2出流的退水流量分别占总流量的0.72%、8.6%、1.71%和0.19%,退水流量占总流量的12.31%。当雨强小于2mm/min时,随着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呈直线增加趋势,但当雨强增加到2mm/min以上之后,地表径流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反而下降了;随着雨强的增加,壤中流总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呈对数函数逐渐下降的趋势。计算结果表明, 该区退水常数可以分河道径流、地表径流退水和壤中流退水2类, 其数次降雨平均值分别为 0.85 和 0.95。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文过程乃至流域尺度的退水过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实施水质自动监测的目的入手,从地表水水质监测软件构成逐项分析自动站监控软件和中心站监控软件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条件,最后就水质自动监测软件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作者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帕尔默干旱指数(The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辅以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了1960—2013年华北平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54a华北平原PDSI并无显著变化趋势,而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分区研究表明,海河平原PDSI呈下降趋势,而淮河平原PDSI呈上升趋势;2)华北平原PDSI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整体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EOF分析显示,研究区PDSI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为南北反向型分布,且干旱变化具有持续性;3)在趋势上,华北平原呈现显著的"南涝北旱"格局特征,其中北部海河平原PDSI呈下降趋势,而南部淮河平原PDSI则呈增加趋势;4)华北平原和黄河平原PDSI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和西太平洋副高北界(WPSHNB)关系显著,而淮河平原与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WPSHS)具有显著相关性,海河平原仅与SOI达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变长,PDSI与各环流指数的相关性提高.年代际尺度上,华北平原PDSI主要与SOI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20.
安全填埋场建设的目的是保护地下水,通过掩埋危险废物避免雨水或地面水浸泡危险废物产生的淋溶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但安全填埋场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会造成很大的环境的污染。因此必须对安全填埋场进行风险管理。该文就如何进行安全填埋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