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陵民族走廊是沿武陵山脉和沅水等5条水系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民族迁徙流动的地理通道和文化通道,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历史上的武陵郡和今天的武陵地区。它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武陵民族走廊主要由沅水、酉水、澧水、清江、乌江等几条通道构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武陵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回顾了该地区近几年来在英语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其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元、明、清三朝是武陵民族走廊民族格局的最后形成时期,由于中原统治者实行“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政策,居住在武陵民族走廊的土、苗、瑶、侗等各民族相对固定下来。这一时期,因为军事、政治上的原因,蒙古、白、维吾尔等族也相继迁入这一地区,民族分布格局更为复杂。改土归流后,民族分布格局又一次发生变化.一是区域内苗、土、侗等民族迁徙流动,有的世居民族被强制性外迁;二是汉人大量迁入,民族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散杂居民族地区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入手,以内蒙古散杂居民族地区城镇化为例分析了城镇化中的环保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民族地区城镇化中,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支持,在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区分界定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利益相关者的环境诉求,从而合理确定散杂居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环境信息披露的模式和内容,从实务的角度提出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人口流动差异角度探究其对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并利用全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对东部和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起阻碍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东部地区人口流入规模减小,人口流动对城镇化的影响由促进作用变为阻碍作用;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出持续扩大,但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弱;民族地区人口流入规模增大,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由阻碍作用变为促进作用。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是中国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东部地区依靠人口流入推动其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减弱,城镇化建设应更多注重本地区农村居民市民化和城镇化的质量上;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减小人口流出规模有利于提升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持续性;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开放对于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瓶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型城镇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武陵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区域,是中原进入西南地区的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沉积带。关于武陵地区的范围,一般认为在湘鄂渝黔边的武陵山区。而实际上,长江以北的巫山山脉、汉中地区也在武陵地区的范围内。这一地区不仅历史地名有渊源关系,而且在空间上具有整体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文化具有同一性,同属巫文化圈子。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旅游营销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村寨是民族风俗旅游最好的物质载体。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全面系统的民俗展示,是一种独特的民俗风情.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武陵山区特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发展以及市场营销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自身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论文根据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情况,从营销的角度探讨该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市场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范化解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搬迁户返贫风险,构建脱贫长效机制,运用生态—产业耦合分析框架研究了返贫风险来源.研究结果发现,严格的生态功能定位和薄弱的产业发展基础是扶贫搬迁户返贫风险的主要来源,化解返贫风险需要实施生态—产业的耦合治理.为此,提出了从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创新生态治理体制、整合扶贫资源等方面建立起武陵山民族地区脱贫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未来 2 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 ,而这必然离不开幅员辽阔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 ,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其中城镇化的滞后在许多方面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武陵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在此,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特色文献。介绍了武陵地区的文献特色,阐述了武陵地区高校图书馆收集特色文献的优势,提出了武陵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甘肃省民族地区应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集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欠发达民族地区实际的城镇化道路。文章在阐述甘肃省民族地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障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宋大祥教授任主编的《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和评价》和《西南武陵山地区无脊椎动物》两部书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科学院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考察队在1988~1990年期间对西南武陵山地区资源考察结果的全面总结.西南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黔、川、鄂四省交界处,地域广阔、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本书就是考察队经过3a多对该地区的艰辛考察后编写的,基本上反映了武陵地区动物的种类、分布和生态环境.《西南武陵山地区动物资源和评价》全书432页,内容分三篇,第一、二篇按水陆两大环境探讨水生和陆生动物…  相似文献   

16.
成立于1998年的湖北民族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是湖北民族学院立足武陵地区独特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教育科技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系统开展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农业新技术与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推广、农业高新项目规划论证与智力支持、都市生态观光农业园区设计等应用研究的直属科研与科技开发机构。  相似文献   

17.
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呈滞后态势 ;思想观念、资源条件、交通环境、体制与政策等因素制约着广西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加快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在于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建立科学的农村城镇化的资源积聚机制 ,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 ,调整和改革与城镇化过程有关的体制与政策  相似文献   

18.
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机遇,创新性地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少部分人急于求成、缺乏建设规划,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缺少配合与协调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和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应该加强领导和监管力度,正确把握特色村寨建设的核心目标,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来化解现有困难。  相似文献   

19.
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如下。1)全国各区县平均近程流动比重最大,中程次之,远程最小。各地区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近程流动为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内蒙古边境地区以中程流动为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西北地区以远程流动为主。2)近程、中程、远程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不同,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近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高度负相关区域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和省界地区;中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高度正相关地区主要位于中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区以及东南丘陵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或省界地区,其他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3)近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吻合,中程流动比重高–低集聚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存在"中心–外围"结构,远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20.
杨萍 《当代地方科技》2010,(11):146-147
本文就湘鄂渝黔边民族经济与职教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湘鄂渝黔边地处武陵山区,经济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职业教育尚处在启蒙阶段,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要改变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发展湘鄂渝黔边民族经济,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