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淑华  高春刚  翟波宇 《科技信息》2010,(28):I0022-I0022,I0024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在运动员的训练中是比较突出的核心能力之一。本文通过对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测试,探讨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特征,旨在找出某些规律,为教练员在高原地区进行科学化训练及选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世居长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在甘肃榆中高原强化训练期间Hb、BU、CK、T、C及T/C值的变化分析,评价运动员赛前的身体机能状态。方法:备战第九届大运会的中长跑运动员8名,进行为期四周的赛前强化训练,分别测定运动员的Hb、BU、CK、T、及C值。结果:训练后各周的Hb值与训练前一周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BU和CK值与训练前一周相比,在训练后第一、二、三周都存在差异(P0.01或P0.05),但与训练后第四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训练前和训练后第四周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T/C训练前和训练后第四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四周的强化训练之后,运动员的Hb、T、T/C值均逐渐升高;BU、CK值先升高后降低,最后接近正常水平,表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逐渐得到提高,适宜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中增压辅助训练手段对运动员氧运输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跟踪实验等方法以16名世居或久居高原的中长跑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4周增压辅助高原训练期及2周观察期间氧运输能力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在实验期间持续下降,并在进仓实验结束后(第4周)下降到最低值,且红细胞(RBC)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在整个实验阶段较为平稳,变化幅度不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压辅助训练使机体对红细胞要求量减少,EPO的表达可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地区交替训练研究--高练低住训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世居高原(2260m0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2260-2634m(男12名,4周8次,当日返回)和2260-3150m(女7名,6周8次,次日返回)交替训练的研究,探讨了高练低住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心理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试图找出符合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方法,使其的训练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总结多年来跟踪国家长跑,马拉松运动队的训练的经验,对长跑,马拉松训练在准备期和竞赛期中如何科学地采用和调整有氧耐力训练和混氧训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我国从事长跑,马拉松训练的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发现与培养高原中长跑、竞走等耐力性项目青少年优秀体育苗子.方法:本研究对高原12~17岁青少年运动员共228名累计测试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问卷共5大类指标.结果:(1)高原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身高,除男子运动员身高达到合格标准外,女子运动员身高均在及格线以下;(2)中长跑和竞走运动员比下肢长A指数明显高于运动员科学选材最高标准,且比大小腿长指数和比跟腱长指数均明显低于最低标准;(3)胸最大吸气围、胸最大呼气围以及胸围指标高原中长跑男女运动员均大于竞走男女运动员;(4)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血氧饱和度、血压均处于正常范围内(P0.05),但安静心率竞走运动员明显(P0.01)低于中长跑运动员;(5)中长跑、竞走运动员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血液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而睾酮水平中长跑和竞走男女运动员均较低;(6)中长跑、竞走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结论:(1)高原青少年运动员表现出了血红蛋白高和睾酮水平低,身高较小和下肢较长的身体形态特征,并且具有较好的心肺功能;(2)中长跑运动员呼吸肌力量较强而竞走运动员心脏机能储备较好、有氧能力较强;(3)中长跑运动员对比赛取胜的期待程度高而竞走运动员意志力较好.  相似文献   

7.
亚高原训练既有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又可以保持平原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得到足够的强度刺激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高原训练中的运动能力退化的问题,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如何科学地利用亚高原独特的环境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成绩进行了研究.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甘肃省马拉松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并做了比较分析,通过对亚高原训练期间及其后续平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讨了亚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亚高原训练的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亚高原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平原训练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入手,分析了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时所要承受的来自两个方面的缺氧刺激和运动技能提高的理论基础。根据高原的地理分类法与运动训练的关系,从海拔高度、气温、太阳辐射等对人体的影响方面,分析了平原地区运动员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特点,探讨不同居住地区运动员高原训练的适宜海拔高度,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类比法等,探讨了自然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高原地理环境可以促使人体多项生理指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世居高原人比平原人具有更好的耐力素质及可以适应更高的海拔高度;②目前国内外大约90个高原训练基地分布在四大洲的27个国家或地区,平均纬度为33 78°,平均海拔高度为2125 38m,在高原训练中应更多地选择低纬度高海拔地域;③在选择和进行高原训练时,应充分考虑运动专项、个体差异和训练目的,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的海拔高度和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名久居亚高原游泳运动员进行的高原训练,观察高原训练对其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亚高原游泳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期间体重、心率变化幅度较小;对HB有利影响与亚高原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高原效应持续时间更长;CK值与亚高原基础值没有显著性差异;BUN值与亚高原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仍然低于7mmol/L。可见,亚高原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在亚高原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相同情况下其各项生理指标仍能保持在相对理想范围之内,久居亚高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强度与运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法对高原训练对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同一高原训练场地,运动员训练成绩有明显提高,1名女运动员提高成绩6min左右,2名女运动员2007年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分别达到62.6ml/kg/min和67.5ml/kg/min,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在2年的高原训练前后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但相对平稳,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并处于比较正常的范围,与平原训练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践证明我们的高原训练是成功的,并发现山地越野自行车项目适宜进行长周期的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对12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及其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总数分布变化规律,进一步监控和探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对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临床应用广泛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11名平均年龄为15岁的业余运动员,在进行12周的交替训练及其前后的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前后比较NEUT水平降低,表明12周交替训练对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的一定影响,其细胞免疫功能第2阶段明显较第1阶段稳定。建议:在研究类似大学生的青少年群体的运动员免疫功能时,应考虑到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身体和心理发育等特征,周边环境,训练量和强度,尤其是海拔高度和缺氧环境等;在高原和亚高原训练中,应十分重视检测运动员各免疫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调控营养和调整训练。  相似文献   

13.
作者指出,一个优秀运动员不仅应具有完臻的技术和充沛的体力,而且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平时的心理训练应注意因人而异;赛前心理训练应针对比赛环境、比赛对手和针对“自我”进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利用运动员脉搏波信息对其运动状态(高强度运动、平静)进行判别,并减少身体状态的随机性对脉搏波特征信息的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原始脉搏波信号进行建模进而提取特征信息进行状态判别的方法.利用训练-测试的二分类分析方式,对运动员的心率状态进行判别,以分析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辅助其进行运动训练工作.实验通过对10名运动员志愿者在不同状态下进行脉搏波采集,对预处理后的原始信号进行函数建模并提取生理信息,利用SVM进行监督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运动员心率状态进行有效判别,得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在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缺乏的基础上,通过对体操和健美操的关系(两者的理论发展、身体素质训练以及技术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两者的接合点,解析体操运动员向健美操运动员转变的理论可行性,为我国培养更高层次的健美操运动员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自信心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自信心的现状与特点进行研究与探讨,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结论:(1)男生和女生在比赛定向因素、成就动机、归因方式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自信心四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成绩表现认同感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训练年限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定向和归因方式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运动等级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自信心四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比赛定向中的技术水平的发挥、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归因方式中归因于能力、努力和成绩表现认同感中的认同感高都与运动自信心呈正相关,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要重点培养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势,认为旋转推铅球技术是不同身体条件的运动员都可采用的技术,尤其适用于身体灵活但身材不高大的亚洲运动员.提出建议:(1)运用亚洲运动员协调性好的优势,弥补身材矮小的不足;(2)加强对旋转推铅球技术的研究,建立适合亚洲运动员的技术模型;(3)从小进行旋转推铅球的技术训练,培养世界级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8.
第29届奥运会完美闭幕了,奥运会后却隐藏着大量运动员退役难以安置的问题,导致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内外方面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大的方针政策、社会就业环境等;内部因素主要归因于运动员在服役期间正常社会化被破坏、退役后社会角色中断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1)以学校为依托,促进和维护运动员正常的社会化进程;2)建立高效的退役运动员培训体系,预防社会角色中断;3)以市场为导向,拓宽运动员就业渠道;4)建立务实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高原训练在国内外中长跑项目训练中运用广泛,但近年来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高原训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但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就是对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调控。通过对心率这一常规检测指标在高原训练中调控运动员训练负荷运用的研究,探究负荷项目规律的负荷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女子足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与体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质标准是足球竞技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选材是实施科学训练的前提.对兰州市女子足球队女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方面的测量与研究.依据女子足球的特点和生理学规律,阐述了女子足球运动员选材的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