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未成年人为主体实施的犯罪伴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状况、新特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把握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研究未成年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和教育好未成年一代,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有鉴于此,笔者建议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从而达到掌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追寻违法犯罪根源,研究预防对策,才能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预防其重新犯罪的目的,使未成年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留守未成年人现象是在社会转型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背景下产生的。现阶段留守未成年人受监护权、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社会保障权的保护现状都不容乐观,自我的权利意识也有待提高。本文以增权理论为指导,详细探讨留守未成年人的"无权"或"弱权"的现实生活状态,并从个人、人际交往、社会、立法四个层面提出建议以促使留守未成年人群体真正实现增权。  相似文献   

3.
对未成年人保护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保护未成年人责任意识亟待增强,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充分认清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家庭、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意义,着力加强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保护,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紧密衔接,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迅速增长、恶性的不断提高,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借鉴西方恢复性司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处理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在减少犯罪标签作用、促进违法犯罪未成年人重新融人社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人们对恢复性司法认识尚不到位,甚至还存在误解,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以赔偿代替处罚等在法律之外自由裁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国家的未来取决于现在未成年人的成就,因为他们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在未成年人中,农村留守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该文首先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接着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权缺失导致的问题,最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权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源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种种问题.所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关键在创造优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创建优良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慧  刘志翔 《科技信息》2010,(18):18-18,20
农村流动人口规模急剧扩大的发展趋势,使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我国未成年人群中的一个令人关注的特殊群体,关注的核心是其思想道德能否健康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他们的孩子大多被留在了家乡,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是薄弱环节,其状况会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质量和农村人才的培养。本文探讨了泉州市留守儿童的德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犯罪行为发生对于犯罪人的价值这一视角出发,深入解读农村留守儿童入室抢劫杀人一案,阐明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实施违法犯罪这样的闹剧证明自己的个人能力,以反击个人现实层面中面临的社会地位低下、情感需求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得到满足的持久无能的生存困境与心理困境,是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并在社区矫正的层面提出通过完善司法体系同时建立村落矫正模式,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日益突出。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单个家庭的幸福稳定,还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极大的损害。要实现对流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有必要加强对流动未成年人的服务、关爱、管理和完善诉讼程序。要加强流动未成年人权利的保护,需引入适当的多方社会主体的参与,从社会防治和程序保护、教育帮扶等方面展开工作,探索区别于传统的帮教模式,将行之有效的新方法规范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一般由其单亲、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管。目前,留守儿童在心理、教育等方面已出现了各种问题,暴露出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监护主体制度的缺陷。对此,应从监护主体的种类、变动、监督、报酬、指导、培训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主体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王辉 《科技信息》2010,(29):412-412
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犯罪居高不下,对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目前在我国司法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讨论内容多、涉及面广,我国法律、法规也对未成年人权利也作了许多保护性规定。但现实状况是,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仍旧急剧增加,犯罪年龄相对提前,重新犯罪率高,且犯罪情节恶劣,社会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理原则的研究工作也就显的格外的紧迫而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江海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5):124-127
实践教学是法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题组联系当前大量存在的“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结合法学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品德培养的需要,建立了“法学本科生对‘留守青少年’帮教基地”。实践验证:法学本科生对留守青少年帮教有利于法学本科生了解社会常识,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并培养法律人社会正义、积极服务社会的品格。这一基地具有其他单一实践教学模式不具备的综合性功能,是法学本科实践课教学的新模式、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周建文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4):100-101,17
多年来,地处农村的侨乡玉壶镇,剩余劳动力出国务工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玉壶中学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许多“留守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染上了恶习,甚至违法犯罪,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生的教育,完善隔代教育;警校协同,加强法制教育;多管齐下,促进情感教育,共同为留守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当今学术界在定义"留守儿童"方面存在的年龄区间、地域范围、父母外出情况及原因、留守时间等分歧做出了梳理和评析。认为应将"留守儿童"界定为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然后依照这一定义并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推算2005年末中国留守儿童的大致规模为1450万~1850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为1250万~1600万人。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所具备的信息储存、信息沟通等功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互联网为人类建构起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的同时,也成为引发犯罪活动的一个重要诱因,尤为体现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中,并且网络对未成年人犯罪起到的诱因作用正在不断地加剧。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丹江口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目前有11万多人外出务工经商,全市在校中小学生63000多人,其中“留守学生”就有8713人,占学生总数的14%左右。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关心关爱不仅是父母的最大牵挂,也成为社会、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丹江口市各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关爱“留守儿童”,把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到实处,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9.
孙闯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135-138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农村,从而产生特殊的未成年人"空巢"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在缺失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学习、生活、交往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当代老年人违法犯罪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归纳出老年人违法犯罪六个特点:1、违法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2、农村是老年人违法犯罪的多发地,违法犯罪主体文化层次普遍较低。3、老年男性多于女性,性违法犯罪较为突出。4、侵犯对象多指向弱势群体5、多为智能性违法犯罪,带有间接性和隐蔽性。6侵财性违法犯罪占较大比例。这些特点与分析老年人违法犯罪原因、综合治理老年人违法犯罪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