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刑事司法发展进程中的程序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体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不仅能够规范司法人员的取证行为,更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本文从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出发,在分析我国现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种种障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宏观上的改革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存储介质取证是一种静态的计算机取证模式。安全取证才能使证据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根据安全取证原则,建立安全取征模型,对整个取证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选择安全可靠的取证工具;选择公开发布的标准规范作为取证方法;保障环境安全和人员安全。存储介质取证,安全要素缺一不可,只有所有要素安全才能保证整个取证工作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证据协力义务的范围与强度同非法证据的数量呈反比例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确立了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然而,司法实践中却屡屡出现对非法证据的效力作出截然相反认定的案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非正当性造成了上述困惑。应以证据协力义务取代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对已形成的非法证据不予排除,并追究非法取证者的刑事、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浅析"陷阱取证"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陷阱取证是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陷阱取证”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应根据民事案件“陷阱取证”的涵义、种类和特点以及它与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刑事人身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侦查取证手段,容易导致对被检查人的身体不受侵犯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造成一定程度的侵犯。立法应当将证人列入身体检查的范围;具体规定身体检查的种类和适用条件;赋予被检查人员应有的诉讼权利;完善身体检查的执行规范;建立对违法进行身体检查所取得的证据的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部分作了较大修改,虽有进步,但缺陷也很明显。将证据的定义由"事实说"改为"材料说",这一修改实无必要;增加了证据种类,但对证据的分类不合理;明确了举证责任的承担,但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需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关于非法取证方法的规定过于笼统,应尽可能详尽地列举非法取证方法;虽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进一步完善,但该规则在实体和程序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增加"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规定的同时保留了"如实供述义务",这种相互矛盾的规定显属不当;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方面,证据核实主体应包括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建议更换办案人可能导致规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不应作出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授予每位公民有限的人身及居所隐私的权利。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证这些宪法修正案能得以实施的具体法律规定。法庭采用证据排除规则有三个主要原因:制止警察违法取证的行为,维持法庭的廉洁性,鼓励国家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教导国民遵守法律。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比,内部制裁的方式会阻碍警察和检察官的工作能力,对警察提起损害赔偿之诉效果又不理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规范警察取证行为、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现状分析,指出我国电子证据审查判断应在立足于本国实际的基础上,结合电子证据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在借鉴国外的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基础上规范取证主体,完善取证程序.  相似文献   

9.
针对图像篡改中常见的边缘模糊操作的鉴别取证,提出一种新的取证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模糊数学对篡改过的人工模糊边缘进行图像模糊增强,得到人工模糊操作边缘被增强而其它部分被减弱的图像;然后对原篡改图像进行分块,利用粗糙集理论获得约减属性和约减规则对子图像块进行分类,排除平坦区域和自然清晰强边缘图像块后得到另外一个图像;最后将...  相似文献   

10.
虽然沉默权是法治国家的体现,它可以有效避免刑讯逼供现象的出现,但就中国目前的取证技术来说,仍不适宜确立沉默权制度。只有在取证技术得到完善之时,中国才可能赋予公民沉默权。现时,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诉讼中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侦查程序中的重要一步。讯问犯罪嫌疑人既是获取最直接证据、取得案件突破口的重要途径,也是容易发生践踏公民基本权利的一个程序阶段。通过对比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中讯问被追诉人规定之间的不同,可以发现中国大陆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方面法律规定的不足,主要包括:大陆没有关于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的规定和告知;除传唤与拘传的讯问之外,法律没有对讯问中的时间、地点和讯问环境作出明确规定;法律对笔录的制作没有作出细致规定。为此,应以现代治国的标准对中国大陆刑事诉讼侦查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加以改造,从而最终符合实现程序公正和权利保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行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对深化民族地区检察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民族地区特殊的主客观条件对该制度实施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民族地区实行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应考虑到当地检察机关的工作实际,提高办案人员的认识朱平,明确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范围和讯问重点;加强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注重实效,构建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网络平台和听取特殊人员意见机制.  相似文献   

13.
侦辩交易是不同于诉辨交易的一种形态,在国内外侦查实践中均存在,如我国的坦白从宽,美国的刑事免责以及污点证人制度。侦辩交易的主体虽然是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但侦查机关主要是通过向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提出建议来践行交易。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逮捕制度的强制犯罪嫌疑人到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设立了有证逮捕和无证逮捕,由中立的司法机构进行审查,采取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逮捕与羁押分立,当事人对逮捕有完善的救济途径。而我国目前逮捕制度的缺陷是由追诉主体决定逮捕导致逮捕的滥用,逮捕与羁押合一问题严重,当事人救济途径虚化,因此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理应在"平等武装"、"平等对抗"的基础上推进,为此必须保障被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实有权利。我国现行法律虽从人身权、参与权等角度对上述人员的权利予以保障,但仍与国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且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司法审查、律师帮助等制度,以维护处于公权力羁押之下"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审判方式是指法官在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审理案件的方式和方法,审判方式的合理设计和建构是确保其良性运转和确保公正和效率价值目标实现的根本手段和途径。我国当前的刑事审判方式既有对抗式的特征,又有审问式的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应当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对于庭前审查程序可实行起诉书一本主义;扩大法官对证据调查和对拒不出庭证人的司法处分权;建立证据展示制度;赋予被告人以沉默权;培养法官当庭采纳证据的能力;建立严格的评议程序,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被告人罪名及量刑。  相似文献   

17.
审判前程序权利机制之透视--兼评迅速接受审判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诉讼民主化进程的深化,迅速接受审判原则已被许多国家的立法和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予以确认,然而,在我国该原则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须顺应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确立并构建该原则实现所需的程序保障制度,以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旭辉 《科技信息》2011,(31):172-173
现场勘查工作是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的线索和证据是刑事侦查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案件侦查完成后还要在刑事诉讼中提供证据。为了促进现场勘查工作的开展,公安部每年都要在全国各省级单位抽取两个地市进行现场勘查考核,并进行评比和排名。这个考核对公安院校的现场勘查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的刑事强制措施主要是针对自然人犯罪主体而设置的,对单位犯罪主体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成了立法上的缺陷。设置适用于单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强制措施必须考虑单位犯罪案件中强制措施的特点和现有的强制措施在单位犯罪案件中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犯罪嫌疑人近亲属在法律地位中的困境的考察和对犯罪嫌疑人近亲属处境的人性化分析,阐述了维护犯罪嫌疑人近亲属权益的必要性及措施。提出应构建犯罪嫌疑人近亲属拒证权,完善犯罪嫌疑人近亲属辩护权,构建犯罪嫌疑人近亲属精神财产损失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