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翻译过程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某一个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一个对应的表达方式的过程。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始终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因此,翻译首先就是一种语言活动,翻译的研究对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离不开语言。自有翻译以来就有语言研究,语言研究离不开语言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翻译实践,翻译为对比分析提供丰富的语料和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修辞学的范畴出发,明确指出汉英科技翻译中同样存在修辞问题,且直接影响着译文水准的高低。鉴于科技英语中的修辞主要属消极修辞,文章通过分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和汉英语言系统的差异,强调汉英科技翻译在修辞上要做到语言规范客观;语句连贯严谨,简洁明晰,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其间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超语言信息泛指话语和文字背后的信息 ,包括语境、背景知识、文化因素、比喻含义、信息形式、话题主题、原文类别、俚语行话 ,等等 ,超语言信息涉及到语用学、语义学、词汇学、修辞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历史等方面 .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功能都是受到超语言信息的制约 .原文的内容是由语言信息和超语言信息组成的 ,翻译就是分析和重组这两种信息的过程 .翻译的难度是超语言信息的复杂性与广泛性造成的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把握好超语言信息的传递 .  相似文献   

4.
翻译过程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某一个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一个对应的表达方式的过程。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始终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因此,翻译首先就是一种语言活动,翻译的研究对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离不开语言。自有翻译以来就有语言研究,语言研究离不开语言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翻译实践,翻译为对比分析提供丰富的语料和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翻译教学及教学研究不仅对译学建构和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翻译学理论对翻译教学更具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是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的合而为一,既是英汉翻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英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科目和培养方向之一.并提出以"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统一术语确立科目名称.  相似文献   

6.
从王希杰先生的三大修辞学专著和《王希杰修辞学论集》出发,联系地考察王先生修辞学思想的发展轨迹,把王先生的修辞学思想分为3个发展阶段:微观的语言关系论、开放的语言关系论和宏观的语言系统论,并简略地分析王先生修辞学思想产生的根源。试图通过这一动态性的探究,较全面地解读王先生,为修辞学思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全面实现中国修辞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修辞观和方法论的参考线索。  相似文献   

7.
陈明 《科技资讯》2011,(3):175-175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来看翻译的话,首先重中之重理应从英汉的思维差异谈起。思维对人类的语言形式和修辞具有重要的影响。思维是语言的脊梁和灵魂,语言是人们交际的思想载体。思维方面的差异是导致语言文化差异的根源。本文从英汉两种思维、语言、文化、遣词造句的角度阐明翻译技巧。其中包括自己对翻译的认识,即自己的翻译观,翻译的策略及翻译的具体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8.
戏剧靠语言赢得受众,为使语言富有吸引力,剧本台词总是应用各种修辞格.戏剧的目的大都是要搬上舞台的,所以翻译戏剧修辞格时要以受众效果为重.同时,英汉语中的修辞格与文化紧密相连,剧中的修辞格也包含了作者的各种目的,导致其翻译的困难性.因此,本文将从同样重视受众的修辞学的受众效果角度,研究杰出的翻译家、导演兼演员——英若诚先生已搬上舞台且受众效果极佳的戏剧剧本,分析其翻译修辞格时达到上佳受众效果所应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期为戏剧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王希杰先生《修辞学通论》中的有关重要概念进行了评析和阐发。文章分四大部分,第一,介说了修辞学中零度和偏离及相关的几个衍生概念;第二,比较了零度和偏离这组概念与西方的同名概念及传统修辞学中的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概念的同而有辩处;第三,指出了零度与偏离概念是王先生的语言规范观的理论基础之一;最后归纳了零度与偏离理论对整个修辞学研究乃至语言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理论是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比研究是翻译研究的支点。业已存在的英·汉翻译学,本质 就是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中建立的。“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是英汉翻译语言对比研究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合而为一。是英汉译学建设和翻译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之一;也是英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科目和培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劲柏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8):88-89,94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关。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在汉英句子结构上的表现,进而将此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于汉英长句翻译之中,探讨了转换句子结构、拆句和并句等翻译长句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重视英汉思维差异的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明白思维和语言关系的基础上,对比英汉思维形态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进而探索如何在翻译中消除思维方式差异带来的消极干扰,培养学生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晓焕 《科技信息》2012,(2):201-202
电视广告语言是经过精心锤炼带有口语特点的书面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作品,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体现。本项目以中俄电视广告文案中的语言作为语料,研究中俄电视广告中语音、词语、句式等的特点,从言语修辞学、语言文化学等角度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中俄电视广告语言运用的异同,探讨不同的民族性格及国情对电视广告语言的影响,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近代翻译对汉语语言发展的影响,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翻译文本以及其他文本语言特征的分析对比,观察翻译对汉语语言特征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依靠语言来表达,语言则是思维的载体。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结构的差异,从而成为影响翻译策略选择和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其对翻译的影响,探讨准确翻译句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大陆现代修辞学史和语言风格学史上关于"语言风格"的8种定义及其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从分析翻译法在中外合作项目教学中的必要性入手,对英语课堂翻译法教学进行新尝试。除保留传统翻译法核心,即以翻译为手段,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外,还有计划、分层次地讲授常见翻译方法和技巧,并且在教学中贯穿语言的对比分析,深化学生对英汉语言差异的认识,从而实现语言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昂 《科技信息》2011,(12):I0170-I0170,I017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映射过程。隐喻研究从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向,为隐喻的翻译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尤其是诗歌隐喻翻译。诗歌隐喻翻译对译者来说是重点之一,因为诗歌中无处不存在着隐喻。本文以Lakoff的概念隐喻为基础,通过对"旅夜书怀"两个译文的对比分析,试图探讨原著与两个译本反应的心理映射是否一致,为隐喻翻译的策略和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广泛的两种语言 ,属于不同的语系 ,存在着明显差异 ,特别是在词义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英语词义特点、汉语词义特点及两种语言的词义差异对比 ,阐述了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和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修辞学学习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国语言学界众所周知的现状及种种原因,修辞学的发展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成为一门"显学",因而学习修辞学的意义也就不是人人明白。这不仅妨碍了修辞学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也不利于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提升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