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由于受到样本容量限制,人们在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时不得不忽略个体经济行为的差异(即个体效应),其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估计并检验个体效应的时间序列与截面结合数据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和我国1986年至1990年24个省(自治区)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笔者建立了一个包括23个虚拟解释变量的食品消费函数,估计并检验了不同地区在食品消费行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环境ZSG-DEA的我国省区节能指标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作为我国节能减排方案从强度指标向总量指标转换的必经环节,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何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既定下省区配额分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零和博弈ZSG-DEA作为一种有效解决总量约束条件下综合效率最优的方法,结合环境DEA特点,将其应用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领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考虑了非期望产出弱可处置性条件与能源消费总量约束条件,构建了环境ZSG-DEA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十二五"节能指标分配研究中,结果表明:经过ZSG-DEA分配后,各省区DEA效率值普遍位于前沿面上,达到整体效率的帕累托最优,并实现了严格规制成本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中国家庭流动性约束的成因,对总需求的抑制,以及对新冠疫情影响的放大等问题.综合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2018年的数据和疫情期间的网络调研数据,本文分析了收入降低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房地产火爆导致的“房奴效应”对家庭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及其对总需求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地,本文还探讨了疫情之下流动性约束对总需求负面冲击的放大效果.研究发现,疫情前中国家庭面临的流动性情况已经在逐渐恶化,受到流动性约束家庭的比例由2010年的24.37%上升至2018年的35.31%.对于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同“收入效应”相比,“房奴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是使家庭可能陷入流动性约束中的主要原因.同时,流动性约束会显著影响消费,与未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家庭相比,受到流动性约束家庭的消费降低6.9%左右.针对流动性约束对疫情影响的放大作用,我们发现,相对于有房无贷的家庭,有房有贷的家庭以及无房的家庭在疫情期间消费下降更多,储蓄降低更多,更可能陷入流动性约束,且对2020年下半年的消费更加保守.本文的分析不但为中国消费低迷提供了新的解释,同时也为需求侧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强沙尘暴时序的标度不变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沙尘暴规模的时间序列具有复杂的波动性.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分析我国北方近49年来的强沙尘暴序列.发现序列具有长程相关性;并确认强沙尘暴是多重分形过程,进而得出序列的多重分形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序列长程相关性和多重分形特征与强风、沙源和热力不稳定等我国北方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因素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区域拥挤征收对居民居住地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建立对各小区居住地进行满意度评估模型,结合家庭收入和房价,构造家庭消费剩余模型.通过对路网实行区域拥挤征收政策,根据家庭每个成员不同出行目的的旅行链特征和相应的出行方式,得到家庭的通勤广义交通阻抗和节假日娱乐出行的广义交通阻抗,利用消费剩余模型,获得家庭剩余最大的居住地.例证表明:区域拥挤征收政策不影响低收入移动家庭居住地选择;征收水平较低时不影响高收入移动家庭居住地选择,征收水平较高时高收入家庭由郊区向征收区域边界移动,征收水平很高时又无影响;在工作日和节假日,区域征收水平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征收点,且节假日最佳的征收点比工作日的最佳征收点高,实行最佳征收点征收,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用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区域拥挤征收对居民居住地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建立对各小区居住地进行满意度评估模型,结合家庭收入和房价,构造家庭消费剩余模型. 通过对路网实行区域拥挤征收政策,根据家庭每个成员不同出行目的的旅行链特征和相应的出行方式,得到家庭的通勤广义交通阻抗和节假日娱乐出行的广义交通阻抗,利用消费剩余模型,获得家庭剩余最大的居住地. 例证表明:区域拥挤征收政策不影响低收入移动家庭居住地选择;征收水平较低时不影响高收入移动家庭居住地选择,征收水平较高时高收入家庭由郊区向征收区域边界移动,征收水平很高时又无影响;在工作日和节假日,区域征收水平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征收点,且节假日最佳的征收点比工作日的最佳征收点高,实行最佳征收点征收,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用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和现代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本文以各省区为对象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 ,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各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东、中、西三大地带各项指标都是由东到西逐渐降低 ,但南北方之间却不协调 :北方社会指标较高 ,南方经济指标相对超前 ;城市化、知识化、现代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生长曲线提高 ,但它们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以乡镇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和再工业化所蕴涵的社会发展动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消费税改革必须立足于增大社会福利.本文将商品税费调整的福利占优方法从个体数据推广到组数据.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且大于零的一般假设下,组数据集中度曲线可以用于表达商品福利占优的基本命题.收入弹性是描述商品福利占优的一个重要性质,这里引入不平等厌恶参数,同时给出精确计算样本拓展收入弹性的组数据方法.利用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省域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对城镇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消费类别的补贴,对农村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类别的补贴都可以提高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这些结果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商品税费调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住房政策“鼓励住房消费需求、抑制投资投机需求”为中国学术界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界定住房消费、投资投机需求, 以及如何做到鼓励住房消费需求的同时, 又做到抑制投资投机需求, 成为关系该政策成败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然而, 现有的关于住房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文献, 大部分关注于家庭人口统计变量, 缺乏可控制性与政策指导意义. 本文首次将一系列的经济预期变量引入到住房需求分析中, 提出财富收益完全消费的假定, 得出以消费效用表达投资间接效用的代数式, 使得住房投资需求的分析更加完善. 应用静态比较分析, 得出住房需求与家庭经济状况、经济预期等变量之间正负相关性的判断, 为实证分析提供了严谨的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现状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民食品消费的不断升档,具有品质好、多营养、无污染、可健身多重功效的绿色食品,日益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绿色食品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因此,作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的绿色食品,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分析了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研究了阻碍绿色食品发展的因素,提出开发绿色食品的发展策略。参3。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面板Biprobit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2005-2011年100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遭受消费信贷约束的程度及其所导致的福利损失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83.7%的样本农户遭受消费信贷约束,其中,55.2%的农户遭受完全约束,24.2%的农户遭受部分约束;由于信贷约束,样本农户的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平均减少了13.7%和25.6%.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开发品种多样的消费信贷产品和工具,增加农户消费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技术和国际贸易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了一个新方法研究我国1997-2001年期间,国际贸易、技术变化等因素对劳动者报酬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证明:劳动者报酬34.50%的增长中,技术变化有29.96%的贡献,居民消费有12.17%的贡献,出口有0.65%的贡献,进口有0.54%的负影响.在个人收入差距上升中,技术变化有最大的扩大作用,出口有小的扩大作用,居民消费有最大的缩小作用,进口有微弱的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针对少数民族群体的食品消费行为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而这部分群体在我国的饮食消费中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消费群体,因此有必要对其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居民肉类消费以羊肉为主,所以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居民羊肉消费为例,利用调研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深入分析少数民族居民饮食习俗、食品质量安全等因素对其户外羊肉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饮食风俗的关注程度、消费环境的关注度、对羊肉质量安全的关心程度、家庭年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少数民族居民的户外羊肉消费行为;重大节日消费的重要程度、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信任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少数民族居民的户外羊肉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放松效用贴现因子不变假设,认为人口老龄化可以通过改变效用贴现因子来对经济系统的平衡增长路径产生影响.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代表性消费者对未来的重视程度将会降低,导致稳态消费水平降低.如果考虑技术进步,老龄化虽然可以通过效用贴现因子减低消费水平,但也可能提高技术进步,进而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基于CHARLS 2013年度的全国调研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家庭财务状况与消费水平正相关,较高的收入和资产可以提高消费的水平,这一关系在分组稳健性检验和个人资产、攀比效应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年龄与消费水平负相关,但在高龄老人中这一关系可能不显著.身体越健康的老人消费水平越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和老龄居民均有相对较高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5.
I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us to predict future energy consumption accurately. As for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nnual time series, the sample size is relatively small.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auto-regressive model with 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 (GMDH) suitable for small sample prediction, and proposes a novel GMDH based auto-regressive (GAR) model. This model can finish the modeling process in self-organized manner, including finding the optimal complexity model,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auto-regressive order and estimating model parameters. Further, four different external criteria are propo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ur GAR models are constructed. The authors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ree energy consumption time series, including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total petroleum consumption and the total gas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GAR model has the best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among the four GAR models, and it outperforms ARIMA model,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odel and GM (1, 1) model. Finally, the authors give the out of sample prediction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from 2014 to 2020 by AS-GAR model.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工程学和统计学领域构造双变量联合分布函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家庭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分组数据分别对中国城镇家庭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分布函数进行估计,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构造了家庭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二维联合分布函数,并依此讨论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中准入标准和保障范围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保障性住房供需端的匹配情况. 整体来看,地方现行的保障房申请条件能够覆盖12%~32%的城市家庭,且各城市间存在较大差异; 将这一保障范围与国家"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分配进行对照,可以计算出7大地区中代表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的供需比在0.6~1.9之间变动,存在较为显著的供需不匹配现象. 本文在最后还提出了"保障范围无差异曲线"的分析工具.本文的测算方法和分析工具可以为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农户借贷的经济影响:基于IVQR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2003年对中国3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IVQR),在考虑异质性影响和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估计了农户借贷的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借贷从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农户经营收入的增加,但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的产出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借款对最贫困和最富有的农户的收入作用不明显,但是显著促进了中低收入农户产出的增加,其产出弹性约为0.08.由于目前我国农村金融资源的分配明显偏向富有的农户,这为中低收入农户面临信贷约束提供了证据.使用2SLS与普通分位数回归方法(QR)得到的估计都存在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食物消费升级视角下的粮食安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的概念伴随食物消费升级而有不同内涵。在系统回顾了粮食安全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演变过程的同时,以美国为例分析并阐述了食物消费升级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从逻辑上证明了粮食安全概念因为食物消费升级而发生演变的必然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