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周年纪念日就要到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六年,是主宰了自己国家的命运的中国六亿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和保卫国际和平而奋斗、并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六年。我国人民正在欢欣鼓舞地迎接这个纪念日。全世界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亿万人民,都将和我国人民一道欢庆这个成了现代历史的最重大事件之一的纪念日。六年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買办资产阶级对于我国人民的压迫和奴役,同时打开了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过去的六年证明,解放了的中国是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相似文献   

2.
为了配合今年国际和平年活动,宣传国际和平与友好,维护和平事业,使我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世界,提高对国际知识的学习兴趣,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和平出版社将于9—11月联合举办国际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3.
編輯後記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个国庆节,本刊除了在上期发表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六年”外,本期又刊载了两篇文章。张明养同志的“中国人民保卫和平斗争获得伟大胜利的又一年”,综述了一年来新中国在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国际和平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陈原同志的“黄河综合规划向世界表明了什么?”以生动的例子,说明史无前例的黄河规划的伟大工程,祗有在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之后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并于去年10月24日纪念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正式宣布。“国际和平年”的目的在于重申联合国宪章维护和平的宗旨,促进各国政府和人民进一步关注和平问题,努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目前,联合国倡导的这项重要活动,已得到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和组织的响应和支持。我国也于去年5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并准备今年在我国开展一系列的国际和平年活动。  相似文献   

5.
会讯     
3月13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一些研究单位和大学的5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国际环境、国际影响及国际战略等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议题。中央领导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立场,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要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和诚意。这一立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如何和平崛起以及在崛起的进程中采取何种国际战略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努力促进世界和平目前,我国人民都在以乘风破浪的气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兼程迈进。在全国各个生产战线上都在大跃进,每一个人都在鼓起革命干劲,力争上游,要做一个“促进派”。在国际关系上,中国人民也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要做一个“促进派”,努力促进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促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坚决反对威胁和破坏国际和平、制造紧张局势的战争势力。 2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全第五次会议上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讲话中,再一次重申我国坚定不移的和平政策。周  相似文献   

7.
严明同志的“在走向国际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上”一文,根据苏联部是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关於四国政府首脑日内瓦会议的报告的精神,概括了日内瓦会议以来的国际局势发展趋向,阐明了我国人民的和平立场。王芸生同志的“和平是我们大家的”则传达了中国人民要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捍卫和平事业的愿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8.
编辑后记     
美国帝国主义者一面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叫嚣对我国进行武装干涉,一面纠集马尼拉条约成员国在曼谷举行会议,策划新的战争,这是今天亚洲国际紧张局势的根源。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必须进一步展开和平运动来制止这种侵略阴谋,维持和巩固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本期社论、述评、黄季方同志的“论策划战争的曼谷会议”和周培源同志的“原子能的基本原理与和平用途”等文分别就当前局势的主要问题作了论述和报道,并指出我们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1982年11月16日,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联合国图案设计组为国际和平年设计了一个图案,橄榄枝和鸽子均是和平的象征,向上拱托的两手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代表着促进与维护和平的力量。我国也为国际和平年设计了一个徽记,设计人为叶东海。徽记已为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  相似文献   

10.
亚洲妇女,尤其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一贯参加祖国的和平建设,保卫世界和平,非常积极地反对使用核武器。 1957年4月在柏林召开的国际民主妇联执行局会议,决定以5月为争取和平月、裁军月、无核武器月。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和参加国际民主妇联的其他国家归女,都热烈响应了这个号召。中国妇女正和中国人民一超,发挥干劲、辛勤劳动,一定要为保卫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保卫亚洲和平和世界和平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个喜讯立即传遍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爱好和平的人民,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人民,都欢欣鼓舞。他们热情地赞扬我国人民的这个重大成就,把中国人民的这一胜利看作是他们自己的胜利。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中国手中的核武器是鼓舞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手段。他们认为我国发展核武器是我国人民保卫国防的正当权利。他们认为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核威慑政策,有利于最后消灭核武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热烈赞扬我国人民的巨大成就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全世界革命人民热烈祝贺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这个巨大成就,认为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胜  相似文献   

12.
一今年是波兰人民在波兰统一工人党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第十一年。十一年来,由於人民民主制度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实现,工业和银行的国有化,三年计划和六年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别是由於全国人民的忘我劳动和苏联的伟大无私的兄弟般的援助,波兰人民已把经济落后的、资产阶级和地主的波兰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波兰了。新的人民的波兰再也不是外国资本剥削的对象、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来源地了。新的人民的波兰已经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强大的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的坚固的一环。新的人民的波兰始终不渝地奉行着和平和国际友好的政策,成为保卫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活动的强大力量了。波兰解放以后,波兰工人党(1948年改称统一工人党)立即确立了恢复国民经济,并首先恢复制造生产资料的重工业的任务。恢复时期的工作是极其艰巨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01年,联合国大会55/282号决议决定每年的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并邀请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政府和人民以各种方式宣传和庆祝国际和平日。2014年9月19曰。时值"国际和平日"来临之际,由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和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主办的"和苑和平节"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李若弘、北京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及外国驻华使团长、马达加斯加大使维克多·希科尼纳等来自中国外交、文化、新闻界知名人士及近7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商社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热烈要求东西方举行最高级会议、禁止原子武器和核武器、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和要求,苏联、中国和其他许多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提出了一系列的和平倡议并采取主动措施,例如苏联一再为召开最高级会议而努力;中国人民主动撤退在朝鲜的志愿军,第一批已于3月15日开始;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动提出为实现越南的和平统一、贯彻实施日内瓦协议的和平倡议;印度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的领导人和人民主张建立亚洲无原子地区。但是,美国统治集团力图阻挠国际形势中这一主流的发展,坚持扩军备战,加剧国际紧张局势,来挽救它的颓势。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纪念日就要到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年,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中国人民为争取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和为争取亚洲和世界和平而英勇奋斗的五年,是中国人民在这两方面的斗争中都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五年。  相似文献   

16.
五年来,中国人民努力开展了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工作.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认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发展各国人民的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各民族间的友谊,以巩固世界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关于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文化关系的规定,以及我国和许多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用条约的形式,规划了彼此之间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7.
比利时杂记     
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第六届代表大会于5月21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魯塞尔召开。自从1947年第二届大会以来,隔了九年,国际民主法协又回到总会所在地的布魯塞尔来召开大会,这也正反映了目前的国际新情况。中国法律工作者代表团到达布鲁塞尔时受到比利时朋友們的热烈欢迎。比利时法律工作者对于远道而来的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这种欢迎,洋溢着由于“法律为和平服务”这一共同目标而产生的友情。特別是几位不久以前會經来到中国訪問的比利时法律工作者,格外使人感到亲切。在飞机場的休息室里不断地听到这样的声音:“果然在我們的国家又看到你們了”,“在这里招待你們是我們的光荣”,“我們將要尽我們的力量来报答在中国时你們对我們的热情招待”。互相来往訪問的确能够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誼。  相似文献   

18.
2005:中国外交关键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外交不仅异彩纷呈、成效显著,而且在理念、形式、内容上都有创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政府在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几个主要外交层面上积极开展活动,致力于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条件。新年伊始,我们请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对2005年的中国外交进行一番梳理。他认为,这一年中国外交最富有内涵的应该是这样六个关键词:和谐、合作、对话、发展、文化、救援。———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9.
外交小灵通     
《世界知识》2014,(24):7-7
<正>【习近平11月24日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习主席在贺电中表示,历史反复证明,武力无法带来和平,谈判才是解决彼此分歧的惟一途径。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实现巴以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钟声送去了旧年,钟声迎来了新年’!一九四五年过去了,那是战争结束的一年;一九四六年到临了,这应该是和平开始的一年吧! 新年带来了新希望,大家希望世界和平,民主,进步和繁荣。就中国的人民而言,这样的希望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