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预应力T梁反拱控制“挠度平衡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桥梁工程中现场预制的大、中跨度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 梁预应力反拱控制的"挠度平衡法"的基本概念,推导了存梁期末预应力起拱的取值范围,同时给出了T 梁底模预设挠曲线矢高的取值范围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吉回照 《科技信息》2009,(26):I0294-I0294,I0296
本文通过对哈大运专线采用悬臂施工的(32+48+32)m连续箱梁进行预应力孔道摩阻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预应力筋柬与孔道壁之间摩擦系数、孔道偏差系数。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实测值与设计值较为接近,表明该类型桥梁的预应力设计数据取值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预应力结构全过程分析中预应力钢筋或钢束的一般模型 ,并针对曲线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张拉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摩擦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 .由曲线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张拉阶段摩擦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 ,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了实际摩擦力大于理论值 ,并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基于合理预应力取值的二级优化方法对预应力斜拉网格结构进行静力优化,对预应力优化和截面优化分别采用不同的目标和方法.杆件截面尺寸的二级优化采用结构自重为目标函数,优化方法可以采用拟满应力法;对预应力取值的一级优化可以采用结构应变能为目标函数.用ANSYS可编程语言APDL编制采用初始应变影响矩阵法和多次复形法进行预应力取值优化分析的程序,并对按不同目标函数进行预应力取值优化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不同目标函数得到的预应力取值优化结果有所差别.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可行的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次弯矩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现行唯一的预应力结构专业设计规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规程》(JGJ/T 92-93)中有关预应力次弯矩条款的局限性,对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两 类极限状态设计中如何考虑预应力次弯矩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基于作者首先提出了的“积极,有效地利用预应力次弯矩”的设计思想,对预应力束的优化布置方案,预应力束的截面偏心距e和拐点系数α的合理取值,提高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Npe等问题,提出了有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曲梁的工程设计实践,对预应力曲梁的材料选择、预应力筋的线型选择、载荷取值与内力计算、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选配、曲梁裂缝及挠度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供设计建造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合理铺设滑动层能够有效减小斜向预应力水泥路面板内温度应力及路面板端伸缩位移,大幅延长斜向预应力水泥路面单块板的划分长度,提高路面平整性和舒适性,同时降低轮胎/路面噪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文章依据Amonton定律设计研发了斜向预应力水泥路面滑动层摩擦系数测试仪(CFT),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斜向预应力水泥路面滑动层摩擦系数;并基于CFT,对斜向预应力水泥路面"砂层+聚乙烯塑料薄膜"(SPF)和"砂层+水泥+聚乙烯塑料薄膜"(SCPF)型滑动层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测试速度与滑动层摩擦系数之间的影响关系,给出了CFT最佳的测试速度为1mm/min;同时得出了斜向预应力水泥路面滑动层最佳的结构参数和结构类型为10mm的滑动层厚度、细度模数2.6的中砂以及规格为3μm的单层聚乙烯塑料薄膜,SCPF型滑动层最佳的水泥掺量为3%。  相似文献   

8.
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来说,预应力孔道的偏差系数k和预应力筋孔壁的摩擦系数μ的实际值与设计值往往会有偏差,这对施工和施工控制都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对预应力摩阻损失进行现场测试.结合桥梁工程现场摩阻试验对孔道摩阻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施工水平下,摩阻系数的实际值与设计值相比偏大,这一结论可供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二次张拉钢绞线竖向预应力损失,进行了二次张拉钢绞线的矩形板试验,同时测试了采用二次张拉技术的实桥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的应力损失,并与传统的精轧螺纹钢竖向预应力体系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张拉钢绞线技术后,箱梁腹板的即时竖向预应力损失基本上可以降低至10%以内,远小于精轧螺纹钢体系的竖向预应力损失率,可有效地提高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效率和抗剪可靠性.最后结合试验结果,探讨了管道摩阻、接缝压缩、锚具变形及回缩、弹性压缩、钢绞线松弛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二次张拉竖向预应力各项损失的影响因素,并对各项二次张拉竖向预应力损失的设计取值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张拉的摩擦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精确研究弦支穹顶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索撑节点处滑移摩擦导致的预应力损失问题,基于冷冻一升温法,利用泛函中广义逆的概念,推导了计算弦支穹顶环索预应力滑移摩擦损失的迭代算法,研究了索撑节点处的滑移摩擦对弦支穹项结构预应力分布的影响,提出通过减小索撑节点滑移摩擦系数、多点张拉和超张拉等措施来减小预应力摩擦损失,算例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模拟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摩擦损失,且所提出的补偿措施可较好解决预应力摩擦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辽宁地区,合理控制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终压值,适当的对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特征值取值.  相似文献   

12.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介于预应力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之间的一种结构。文章在着重介绍它的优越性的同时,对30m全预应力T梁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B类结构做了技术经济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加预应力的Ansys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在Ansys中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时的两种建模方法,如何实现对预应力结构施加预应力以及如何处理计算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通过算例说明了曲线预应力筋定位和初始应变扩大系数K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特殊性,本文以8度区(0.2g)抗震等级为二级的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研究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的合理性,提出以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的方法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分别以梁端地震组合弯矩和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设计8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OpenSees中建立其基于纤维梁柱单元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底层柱端出铰严重,提高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屈服机制;04规程中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偏小,规程修订时应给予适当提高,对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2.0;本文建议二级PC框架按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其取值为1.4.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青岛市某中学教学楼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屋盖设计实例,系统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的材料选择、预应力工艺及线型、荷载取值与内力计算、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选配、板裂缝及变形的设计过程,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ANSYS软件对巷道中锚杆在预应力取值分别为0 MPa(无支护)、0.02MPa、0.1 MPa时的无人支护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认为在II类围岩巷道中,锚杆预应力为0.02 MPa~0.1 MPa时形成的承压带的强度和厚度都明显增加,支护效果较好,预应力在0.1 MPa以上时,支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在III类围岩巷道中,锚杆预应力比普通围岩的值略大,在0.05 MPa~0.15 MPa表现得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某47m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张拉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得到了预应力钢筋的伸长值、梁的跨中挠度、控制截面的应力以及预应力总损失等结果,与理论值做对比,提出竖向构件侧向刚度对预应力总损失的影响,希望对今后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和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乔为国  罗传启  向中富 《甘肃科技》2007,23(2):149-150,166
文章主要分析了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对此类问题各种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探讨,另外还对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作了阐述,对土木工程中的预应力施工有广泛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分析了在预应力T梁预制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对此类问题各种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探讨,另外还对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作了阐述,对土木工程中的预应力施工有广泛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先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概念进行了简单的说明,重点对无粘结筋的制作、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具以及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