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的政治手段,知识分子把土地改革作为改造思想的革命平台。上下互动,推动着数以十万计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初步改变了知识分子原有的世界观,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成为建国初期最有成效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在全国的知识分子中发动和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思想改造运动,其中高校教师的思想改造运动开展得最早、最深入,影响也最大。这是一场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并对各种封建与资产阶级的“旧思想”进行大力批判的运动。这场运动统一了高校教师的思想,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最终达到了使高校真正掌握在党的领导之下的目的,同时由于急躁与“左倾”,也遗留下很多问题,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知识分子观念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深远。  相似文献   

3.
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2005年11月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对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与分析。一方面通过透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并通过分析从国统区过来的高校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亲美崇美、反苏疑共等不利于高等教育改革、不利于确立中国共产党在高校中的领导地位的思想状况,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动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分析高校知识分子主动认同新政权,主动要求改造思想的心态以说明思想改造运动的发…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出现了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性自我批评现象.这种现象与新政权的倡导和动员知识分子自我角色定位与主动投入等因素密切相关.自我批评主动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展开;由自我批评到自我清算;自我批评与批评他人相互交织;由政治思想的自我否定到人格的自我贬损是其特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自我批评引起知识分子精神气候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正> 在去年纪念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再三指出,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党建设好,必须按照十四大要求把党建设好。党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党的思想建设。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光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当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认真解决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提自觉改造世界观的问题。 一、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在我们党内的同志中有一种误会,认为改造世界观的问题是建国初期针对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提出的,而知识分子早已成了  相似文献   

6.
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没有知识分子,革命就不能胜利的思想;“抢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等。陈云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聪  梁宏志 《科技信息》2013,(22):151-151
建国初期,新国家对文艺工作进行了改人、改制和改戏的革新与改造,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改造旧中国的文化艺术,同时创作出适应新中国发展需要的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新文艺。建国初期的文艺是改造传统和开创新局的复合体,新与旧水乳交融,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囿于时代条件,存在着重政治,轻艺术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陈巍 《科技信息》2011,(14):I0086-I0087
在"阶级斗争"的思想语境下,众多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者长时间以来认为,建国初期新解放区土改之所以能够暴风骤雨般在广大新解放区展开并迅速完成,关键原因在于改革的思想、路线契合了广大民众传统的社会心理和地权观念,满足了农民对土地和财富的"平均主义"诉求。然而,雨过云收之后,在重新认识中国农村传统的地权配置和社会心态的基础之上,我们发现,新区土地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进和开展,其实是以农民传统地权观念的嬗变为前提的。新区土地改革中,土改工作队通过一系列成熟的政治动员促使农民传统的社会心理和地权观念解体和嬗变,培育起以阶级意识和平均主义为核心的新的地权观念,进而保证新区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农业合作化时期邓子恢对农民的认识及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邓子恢认为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农民是党制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的前提条件;认为土改后的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有着两种积极性,即发展“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实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要正确对待农民的“两种积极性”,否则,农业合作化运动就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陈云在主持、负责我国的财政经济 过程中,提出了统一财经管理,稳定市场物价,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要坚持利用与限制、扶持与改造相结合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有力地指导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多为知识分子,而且其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在当代社会中的没落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秉持自己的知识分子传统,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重建大众文化冲击下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他们因为缺乏精神操守从而使自己的使命无法顺利完成,他们是典型的贝娄型知识分子。从贝娄反复写作知识分子的动机和角度分析《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贝恩和肯尼斯,揭示出贝娄型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徘徊以及贝娄自己的创作活动都体现了潜伏在意识里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农地改革的表面繁荣不过是权力和学者的自娱自乐,作为土地主人的农民的土地愿望长期"被表达",农地改革成了被绑架的玩偶。农地改革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亿万农民身家性命和国家民族未来的现实问题,只有扎根田野,关注民生诉求的改革设计才是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贵州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以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贵州近代的新式教育以及新式学堂的兴办等几个因素是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区土改史研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其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苏南、广东等东部地区,而西南地区的土改史研究尚未被予以应有的关注。作为土改前期的乡村社会动员,“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在川北同样进行得如火如荼,为土改的顺利开展准备了条件。川北土改主要分三期进行,各期均有特色,历时一年有余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高等学校应以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构成情况为出发点,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结合点,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教学,科研质量,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切入点,在法律、制度上保证党外知识分子各方面的待遇,使他们留得住,安得下心,更好地为教育和文化事业而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 ,结合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 ,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探索了今后土地制度改革的出路 .在此基础上 ,得出三条重要的启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促使土地由分散占有到相对集中占有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条主线 ;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需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同时,确定政府行为的合理边界,使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此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情与理之间:《太平洋》杂志对临城劫车案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国力衰颓、内乱不堪的背景下,对于列强的干涉怀着相当复杂和矛盾的态度,同时对本民族和国家最终能否通过自治和振作走出失败的谷底,又充满了焦虑和期待之情。从《太平洋》对临城劫车案的评论上,这种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张力尤为明显。无论对外主张,以及实现民族主义目标,自由派知识分子与激进民族主义者有着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源于古代的“明”一词在近代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是英语Civilization的译词。新义“明”根源于西洋,但直接来自东洋。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在中国时兴起来。《时务报》中所出现的“明”一词的涵义及使用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西学在近代中国的兴盛情形、日本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及近代知识分子欲“变法图强”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文知识分子为了主体性的复苏与张扬,从人性、人道主义的探讨入手,打破禁区,重新以人的眼光审视和描绘世界,从而发生理论范式的转换:以人性论逐步取代阶级学说,建立起了人文知识分子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态以引导文化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