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牦牛kappa-酪蛋白基因第4外显子的克隆测序及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据普通牛的kappa-酪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定了牦牛kappa-酪蛋白基因第4外显子全序列及部分第4内含子序列,用HindⅢ和PstⅠ切割PCR产物发现,在牦牛群体中具有和普通牛相同的单倍体型.进一步对60个牦牛个体进行群体分析后发现,牦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与普通牛的群体有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麦洼牦牛和犏牛乳蛋白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54头麦洼牦牛和19头犏牛乳蛋白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牦牛和犏牛的α乳清蛋白均呈BB型.β乳球蛋白在犏牛中为AB型,在牦牛中A型β乳球蛋白(βLg)在凝胶上染色通常极弱.另外,在7头处于干乳期犏牛的乳腺分泌物中,有5头其A型βLg的电泳迁移率显著快于其它犏牛的A型βLg,而其B型βLg则慢于牦牛和其它犏牛的B型βLg.牦牛和犏牛的β酪蛋白以A1A1型为主,αs1酪蛋白以BB型为主.试验还观察到犏牛的A型αs1酪蛋白电泳迁移率快于牦牛的A型αs1酪蛋白  相似文献   

3.
采用凝胶电泳方法分离牦牛乳上皮粘蛋白MUC1,通过比较乳MUC1的多态性发现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和西藏牦牛共5个牦牛群427头泌乳牦牛乳MUC1存在9种MUC1类型,蛋白质分子质量范围为163—208ku,普遍大于普通乳牛;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牦牛乳MUC1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存在品种间差异,基因杂合度较大,根据乳MUC1基因频率可将5个牦牛品种明显地聚为两类,提示牦牛乳MUC1存在地方类群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麦洼牦牛(包括半奶牦牛)、犏牛及黑白花奶牛乳中β-乳球蛋白(β-LG)遗传变异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β-LG在牦牛、半奶牦牛中BE型占优势,有少数EE型,没有发现A基因.犏牛中BE型占优势,有少数AB型.黑白花奶牛中AB型占优势有AA型,BB型、AB型,没有E基因.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牛乳中β-LG含量,在不同品种牛中存在总量和各基因型间的差异,各基因在不同牛种的表达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西藏牦牛和黄牛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淋巴细胞短期体外培养法,并结合染色体G、C、Ag-NORs 显带技术,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西藏牦牛、黄牛的染色体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结果表明:西藏牦牛可分为山地牦牛和草地牦牛两个生态类群,但均应属于横断高山型牦牛;西藏黄牛在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基因位点、以及体型外貌上与普通牛一致,为普通牛种.  相似文献   

6.
麦洼牦牛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麦洼牦牛9个血液蛋白基因座(Hb、Tf、PTf、Akp、LDH-1、Alb、Amy、Hp、Pa)进行检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在检测的9个基因座中4个基因座(Tf、pTf、Akp、LDH-1)具有多态性,麦洼牦牛群体遗传变异程度低  相似文献   

7.
青海牦牛乳蛋白的多态性和基因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 2 0 1头青海牦牛四种乳蛋白的多态性及其基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①α -LA和αsl-CN基因座存在多态性 ,乳蛋白的多态性基因座比例为 5 0 % ;②αsl-CN基因座受αsl-CNB,αsl-CNC 和αsl-CNE 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 ,其基因频率分别为 0 0 896,0 631 8和 0 2 786;③青海牦牛四种乳蛋白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 1 495个 ,平均基因杂合度为 0 1 30 0 4 ,平均基因纯合度指数为 0 80 4 3;④环湖型牦牛与高原型牦牛乳蛋白的多态性特征相似 ,两者之间的遗传距离很小 ( 5 36× 1 0 -5) ,基因分化程度低 ( 0 484% )。  相似文献   

8.
扩增出牦牛催乳素受体(尸碰尺)基因部分保守序列,为研究牦牛乳腺组织中朋三尺基因表达水平奠定基础.提取牦牛乳腺组织总RNA,根据NCB1的奶牛Jp月£只基因cDNA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牦牛尸胜尺基N,结果获得577bp的片段,将该片段连接于pMD18-Simple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菌液PCR鉴定阳性克隆子,测序并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序列与氨基酸与其他物种同源性,结果表明该序列与水牛、奶牛、绵羊、人、小鼠的尸RLR基因mRNA的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40%、99.13%、93.41%、71.07%、60.20%,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40%、100%、95.83%、82-38%、72-22%.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对牦牛血液蛋白遗传多态性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成都麻羊和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乳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垂直板电泳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乳蛋白组成;用碱性尿素电泳法分析酪蛋白多态性.结果表明,成都麻羊乳常规营养成分含量(g/L):乳蛋白为45.77±2.24、乳糖为44.00±3.20、乳脂肪为59.50±3.30.成都麻羊和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乳蛋白含量(g/L)范围为41.36~46.37,以营山黑山羊最低(41.36),金堂黑山羊最高(46.37),差异极显著(P<0.01);乳糖含量(g/L)范围为44.00~47.30,以成都麻羊最低(44.00),金堂黑山羊最高(47.30),差异极显著(P<0.01);乳脂含量(g/L)范围为55.45~60.52,以白玉黑山羊最低(55.45),自贡黑山羊最高(60.52),差异极显著(P<0.01).成都麻羊乳蛋白组分含量(%):α-La为5.80±0.61,β-Lg为14.77±0.26,CN为70.04±2.55,IgG为7.31±0.83,SA为2.08±0.23.成都麻羊与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乳蛋白组分含量(%)范围:α-La为5.35~5.96,β-Lg为14.46~15.87,CN为68.42~71.01,IgG为7.04~7.34,SA为2.02~2.40.在供试山羊品种(群体)中β-CN呈单态,带型为β-CN(AB);α-CN均呈现:αS1-CN(H),αS1-CN(L)、αS2-CN(CC)和αS2-CN(CD),在建昌黑山羊和白玉黑山羊中,还存在αS2-CN(DD).对αS2-CN遗传多态型与乳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建昌黑山羊和白玉黑山羊中,αS2-CN(CC)型和αS2-CN(CD)型乳脂含量显著高于αS2-CN(DD)型的乳脂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种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LC-HRMS/MS)方法检测牛奶中A1和A2β-酪蛋白.采用等电点沉淀法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经胰蛋白酶酶解后,将酶解产物进行LC-HRMS/MS分析,选择含有差异氨基酸残基(第67位)的肽段作为特征肽段对A1和A2β-酪蛋白进行区分.采用Tris-HCl缓冲溶液充分溶解酪蛋白,在...  相似文献   

12.
牛亚科3个主要家养牛种MyoG基因多态性及其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牛(鲁西牛、渤海黑牛)、天祝牦牛和中国广西水牛的MyoG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变异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不同牛种群的DNA多态性及其遗传分化.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获得4个牛群体的MyoG基因exon 1和5’侧翼部分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牛亚科动物同源序列作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渤海黑牛和牦牛未发现多态位点;鲁西牛存在1个多态位点,定义了2个单倍型;水牛有6个突变位点,但群内只发现1个多态位点.核苷核苷酸多样性(Pi)在0.000 00~0.001 35之间,说明群体内遗传多态性程度较低。核苷酸歧义度(Dxy)以水牛与鲁西牛之间比较最高,为0.013 97,表明水牛遗传分化明显.种系进化树分析表明,牦牛与普通牛亲缘关系很近,二者与水牛关系较远,支持将牦牛归为牛属(Bos)的一个亚属或一个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意义:乳房炎是导致产奶牛奶产量下降主要原因之一.对牦牛乳房病原菌的检测以及流行学的调查,可为该疾病发防治以及提高或改善牦牛产奶量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目的:通过对高原牧区牦牛奶样的检测,以及相关奶样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基础上,摸索和建立一套牦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集74头牦牛奶样,体细胞计数、PH值测定,并且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结合相关选择性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比较牦牛乳房炎病原菌各种检测手段或模式.结果:所建立的体细胞计数.选择性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模式能有效、快速的从奶样中鉴别乳房炎病原菌.本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泌乳期牦牛都呈乳房炎阳性,主要病原菌仍主要为无乳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29.8%)、25.5%(25.2%~25.6%)、28.7%(28.6%~28.9%)和16.3%(16.2%~16.5%);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和背膘厚的遗传效应.根据猪IGF2基因的DNA序列(AY044828)设计8对引物,结果在Ex6引物对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多态性,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exon6的29位G→C转换,且存在3种基因型(从、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外来猪种(长白猪和大白猪)与地方猪种(莱芜猪和沂蒙黑猪)比较差异显著(P<0.01);长白猪与大白猪、莱芜猪与沂蒙黑猪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同AB和BB基因型个体比较有较小的背膘厚,且差异显著(P<0.05).因此,推测IGF2基因对个体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将IGF2基因应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猪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TLR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的TLRs的遗传多态性在各种疾病中的免疫学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对其他哺乳动物TLRs的免疫学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综述TLR9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几种疾病关系的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用PCR方法扩增了麦洼牦牛α-乳清蛋白基因5′-非翻译区的部分序列.该序列与普通牛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98.1℅),但存在8个碱基差异,碱基突变类型包括1个缺失,5个转换和2个颠换.应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α-乳清蛋白基因-1689位单碱基的多态性,结果在该位点没有检测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1可以降解牙周基质的主要成分-1型胶原,在牙周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启动子区存在基因多态性,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与结缔组织降解性疾病如牙周炎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存在联系。本文将就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和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 ~ 29.8%)、25.5%(25.2% ~ 25.6%)、28.7%(28.6% ~ 28.9%)和16.3%(16.2% ~ 16.5%); 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 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在κ-仿紧条件下的狭义拟仿紧性的逆极限定理,对于遗传狭义拟仿紧性,分别给出了在遗传κ-仿紧和遗传κ-次仿紧两个不同条件下的逆极限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