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之友》2005,(11):35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相似文献   

2.
数学竞赛与体育比赛在所倡导的精神上有相通之处,因此,许多国家把数学竞赛命名为“数学奥林匹克”。 1994年是数学奥林匹克诞生100周年。众所周知,许多国际性活动往往起源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早在1894年,匈牙利数学物理学会通过决议,每年为中学生举办一次数学竞赛。一个世纪以来,除因战乱等原因中断了7年外,竞赛于每年10月举行。数学竞赛在发现和培养本民族人才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美籍匈牙利力学家冯·卡门(1881—1963年)中学时就是匈牙利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优胜者。正是由于冯·卡门擅长  相似文献   

3.
雅克·科恩(Jacques Cohen)和新泽西州立泽西城学院医学中心的一个小组最近在<人类繁衍>(Human Reproduction)上宣称,"他们已创造了人类配子链基因改变的第一例--成果为一正常健康的孩子.经过一个称为细胞质转入的过程,供体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被注入到一位想通过体外受精而怀孕的妇女的卵母细胞中,研究者发现了共同存在的生母的线粒体DNA和其后代血液中供体细胞质的线粒体DNA.  相似文献   

4.
(一) 白志毅(见图)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副教授,去年他因为淡水珍珠蚌遗传育种方面的课题获得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的资助,元宵节过后我应约到地处南汇滴水湖的上海海洋大学采访了这位水产养殖领域的后起之秀.采访中,我得知这位"把论文做在鱼塘边"的博士,原是一个在华北平原长大、从出生到读大学前从未见过河海的农村娃.只是到了97年高考时,受到当时社会上一些介绍海洋生物世纪文章的影响,尽管还懵懵懂懂,但怀着这样一点对海洋世纪的梦想,他选择并考取了大连水产学院(现改名为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  相似文献   

5.
<正>你的人生体验能达到的最优状态是“心流”,它能让你感受别人难以感受到的成就感。心流就是专注到忘我的境界在北京大学数学系,韦东奕这个名字无人不知。韦东奕痴迷于数学,年纪轻轻就获得了很多数学竞赛的金奖。读高中时,韦东奕曾参加过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均以满分夺得金牌。后来,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在本科期间,他几乎包揽了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各项目金奖,并获得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全能奖。  相似文献   

6.
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8.
正早期的科学研究通常属于个人的业余爱好.到了19世纪,科学研究主要表现为在大学进行的社会性活动.然而,科学研究在20世纪中叶转变成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建制化活动.这种转变的主要推手是1945年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主任Bush提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份科技发展战略报告"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科学:无尽的前沿》,以下简称"布什报告"). 2021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了含有美国科学促进会前首席执行官Holt长篇导读的"布什报告"的中文译本[1].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曾是一个不知令多少学生和家长兴奋不已的比赛.只要能在"奥数"全国比赛中取得名次,就可以免试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学府深造.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应清华大学邀请来京访问时表示:"奥数"培养不出大数学家,他不赞成中国以"奥数"的形式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月球争夺战     
<正>人类在20世纪的月球探测活动,实际上是一部美苏两国的太空竞争史。翻开这部竞争史,品读它的每一章节,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在这一时期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美苏开始登月竞赛。前苏联的火箭和航天技术一直领先于美国,曾创造了发射飞船最多的记录,夺得了世界航天界诸多的第一名。可为什么前苏联没有登上月球?老对手美国也感到莫  相似文献   

11.
魏熔 《科学24小时》2005,(12):35-36
那是在春末夏初的一个午后,我正坐在辅导室翻着岳晓东著的《登天的感觉》。忽然,门被悄无声息地推开了一条缝,却不见有人进来。然而阳光的投影分明告诉我,门口确实有个人在徘徊。“有什么事请进来说吧。”我迎上去打开了门。“老师,我……”对方显得有些犹豫不安。“你……”当我看清楚他时,也觉得非常惊讶。原来这人正是我任教班级的班长聪聪,是学校有名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曾在杭州市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过二等奖,而且文体活动也样样拿得出手,他的男生独唱曾获校文艺汇演一等奖。他深得同学们的拥戴。只是在班干部…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5,(6):35-35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我国各种以远远高于课堂数学教学内容为主的各种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纷纷冠以“奥数”的名号,…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月初,新千年来到后,美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赫利逊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有关新世纪科学展望的讲演。他强调:"21世纪是纳米技术的世纪。这种当今世界最尖端与前沿的科技领域创造的成果,将促使许多其他科技领域,发生激动人心的变革;将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创造出一系列令人瞳目的奇迹;将带动一系列新兴的高附加值产业的诞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技法”发明方法是运用发明技法来进行发明创造活动,从事发明创造。发明技法是在发明活动中各种规则、技巧做法的总结,它们是发明思想和发明方法的具体体现,是已经程式化了的发明方法。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企业家和从业者开始总结从事发明创造的经验,把它们的一些做法加以程序化,创造了“头脑风暴法”等发明技法,迅速地推广到美国各地及欧洲、日本、苏联等国家。迄今为止,有名称、比较常用、记录在案的发明技法已不下三四百种。在各国,发明技法有不同的各称,如在美国叫做“创造力工程技法”,在日  相似文献   

15.
胡作玄 《科学》2003,55(6):39-42
冯·诺伊曼(J.von Neumann, 1903-1957)可能是20世纪最出名的数学家,这倒不是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工作(尽管那也十分了得),而是因为他有"电子计算机之父"的桂冠.当然,他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开创性贡献,都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怪乎美国的<生活>杂志把他评为"千年100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这些显赫人物中,他几乎是唯一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美国发生了一场轰动社会的专利权官司,各界人士议论纷纷,新闻报道连篇累牍,忙坏了记者和编辑.诉讼当事人的一方是英国铸造厂的少东家贝塞多,他声称自己是"转炉炼钢"的发明者,1856年他已在英国取得专利权,现在要在美国取得"知识产权",如不经他的许可使用他发明的新炼钢方法,就必须赔偿他的损失.诉讼当事人的另一方是美国人凯利,他自称早在1851年就在其工厂里建成转炉,用于炼钢生产,他才是真正的转炉炼钢发明人,应该拥有专利权.他还请在其工厂里两位中国人出庭作证,证明他所言不虚.双方当事人和律师唇枪舌剑,社会舆论沸沸扬扬.最后以美国人凯利胜诉而告终.所以尽管欧洲大多数国家称这种新炼钢方法为"贝塞多炼钢法",这种炼钢炉为"贝塞多炼钢炉",而美国人始终称之为"转炉"及"转炉炼钢法"而相沿至今.  相似文献   

17.
任胜 《科学之友》2001,(12):31-32
在第二届全国头脑奥林匹克电视擂台赛上,江苏省扬州翠岗中学的代表队力挫群雄,取得综合团体一等奖,并获得全场唯一的"特别创造力"奖杯.这个成绩对于刚建校一年的翠岗初级中学而言,在有众多老字号高、初中的中学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这里凝聚了多少智慧和汗水啊!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18.
1945年7月,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运送原子弹"小男孩"到提尼安岛之后,驶往菲律宾的莱特湾。途中,该舰被日军潜艇击沉。全舰千余名官兵除316人幸存外,其余均葬身海底。多年来,有关人士一直对此事件百思不得其解——美舰雷达事先根本没有发现日军潜艇,而日军潜艇是怎么发现美舰并准确发射鱼雷的?日前,得州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利用他发明的"超时空天文学研究程序",使这一被"疑团"笼罩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天文学家早在公元前800年就记录下太阳黑子的活动情况。亚里士多德曾认为这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到了17世纪30年代,伽利略用他发明的望远镜对太阳黑子的观察记录,被当时的宗教法庭谴责为异端邪说。数百年来,天文学家记录到像奇异的黑色花朵展现在太阳表面,并在若干天后逐渐消失的太阳黑子。尽管我们知道太阳黑子的活动以大约11年为一个周期增强和减弱,但是什么驾驭着这个不停息的模式,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目前,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  相似文献   

20.
早期对物理的兴趣 1907年,乔治·乌伦贝克(George.Uhlenbeck)一家移居到荷兰的海牙。乌伦贝克的正规教育也就从此开始。在那里,他被洛伦兹(Hendrik Lorentz)的大学物理课本所吸引。乌伦贝克对早期的气体动力学理论特别感兴趣。作为一名中学生,他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引起了物理老师博格修斯(A.H.Borgesius)的注意,博格修斯同他讨论了有关方面的科学,并给了乌伦贝克一些研究微积分的书籍。 1918年7月,乌伦贝克通过了高中终考。9月,进入了迪尔福特技术学院,打算学习化学工程。然而,到了1919年1月,乌伦贝克离开迪尔福特技术学院,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