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荧光光谱方法分别测量了四噻吩/富勒烯混合薄膜和混合液的荧光光谱,与纯四噻吩荧光光谱相比较,发现四噻吩/富勒烯混合液在光激发后,其荧光强度比混合薄膜中的光致感应的荧光强度更强烈地猝灭,而且荧光光谱波形也被强烈地调制,这个实验结果与马库斯电子转移模型不相符合.通过分析表明,在混合液中光致电子转移过程中,当受主的吸收光谱与施主的吸收以及荧光光谱部分交叠时,由于受主分子对激发光的竞争吸收和对施主荧光的重吸收,造成了荧光强度在混合液中比混合薄膜更有效猝灭的赝象.因而在用荧光光谱研究施主/受主混合液中光致电子转移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光物理过程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四噻吩/富勒烯混合薄膜和混合液中的荧光猝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方法分别测量了四噻吩信勒烯混合薄膜和混合液的荧光光谱,与纯四噻吩荧光光谱相比较,发现四噻吩/富勒烯混合液在光激发后,其荧光强度比混合薄膜中的光致感应的荧光强度更强烈地猝灭,而且荧光光谱波形也被强烈地调制,这个实验结果与马库斯电子转移模型不相符合.通过分析表明,在混合液中光致电子转移过程中,当受主的吸收光谱与施主的吸收以及荧光光谱部分交叠时,由于受主分子对激发光的竞争吸收和对施主荧光的重吸收,造成了荧光强度在}昆合液中比混合薄膜更有效猝灭的赝象.因而在用荧光光谱研究施主/受主混合液中光致电子转移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光物理过程对荧光猝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洞悉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致电子转移机制,利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低聚噻吩(分别包含2个,4个和6个噻吩)与富勒烯(碳60,70和碳84)混合液中的荧光猝灭.研究结果表明低聚噻吩/富勒烯混合液中的电子转移效率依赖于低聚噻吩的链长及富勒烯的电子亲和力,并与基于Weller方程计算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借助荧光猝灭可以观测和研究导电聚合物与富勒烯之间的电子转移效率及机理.文章通过对四噻吩/富勒烯相关原始数据的校正处理,排除了竞争吸收与重吸收对荧光谱值的影响,获得了能真实体现四噻吩与富勒烯(C60、C70、C84)之间荧光猝灭率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在六嚷吩(6T)/富勒烯(C60,C70和C84)混合液中由电子转移所引起的荧光猝灭现象,并由Stern-Volmer方程分别确定了6T/C60、6T/C70和6T/C84混合液中的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与富勒烯的电子亲和力相关,对6T/C60、6T/C70和6T/C84...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正癸醇(n—C10H21OH)/H2O体系中蒽和吩噻嗪(PTZ)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探讨了蒽和PTZ在微乳液中的定位.结果表明,在W/O和O/W微乳液中,猝灭反应都发生在微乳液液滴的膜相.  相似文献   

7.
基于DNA与RNA对中药葛根素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而建立了DNA、RNA的测定新方法.在生理pH值附近,当激发波长为266 nm,葛根素在460 nm处出现荧光,随着核酸的加入,葛根素的荧光强度线性下降,本文对4种不同核酸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检测限进行了测定,对外来离子的干扰进行了研究,与经典的核酸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核酸使葛根素荧光猝灭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对氧致荧光猝灭效应的影响,推导出温度对荧光光强影响的指数关系,利用静压系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系统对压敏漆的要求,基于压敏漆的测压原理实验测定了4种压敏漆的荧光特性曲线,通过分析找到了适合的压敏漆以及相应的激励光源波长.  相似文献   

10.
基于阳离子荧光染料吖啶橙(AO)与负电性的六偏磷酸根离子(SHMP)之间的静电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SHMP浓度的荧光分析法.在pH=7.2的BR缓冲溶液中,SHMP能够有效猝灭AO在550nm处的荧光,且荧光强度的变化与SHMP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6 6,线性范围为8.0×10~(-7)~1.12×10~(-5 )mol/L.进一步研究表明,SHMP对AO荧光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线性范围宽,适用于饮料中SHMP添加剂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12.
乳酸乳球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质粒pTRKH2为材料,对乳酸乳球菌MG1614进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转化过程中,电场强度、电阻大小、细胞生长状态和电击后菌株复苏时间均对转化效率有明显影响,得到了乳酸乳球菌的最适电转化条件为:对数生长中期的细胞,经1%甘氨酸处理,在10kVcm电场强度、400Ω电阻下电转化,转化后细胞在SGM17培养液中培养2h后涂布选择性培养基,转化率(转化子个数与DNA质量之比)可达1.2×103个μg,比优化前的转化效率提高近100倍.  相似文献   

13.
MDEA水溶液对CO2吸收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测定气体吸收动力学的数据,建立了一套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改进了数据采集软件.气体吸收压力数据的测定精度为0.05%.测定了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和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的N-甲基二乙醇胺(质量分数32.4%)+哌嗪(2.6%)水溶液吸收CO2的动力学速度,并根据阻尼膜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吸收动力学计算公式,可用于实际体系的吸收动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14.
利用532nm、4ns激光脉冲,研究了C60/甲苯溶液中激发态吸收增强的热折射效应.在激光能量很小的时候,可以忽略热效应对非线性折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了解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在多孔介质中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描述油藏条件下以第一法向应力差为主要特征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采用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对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模型--波纹管模型中的流动及其驱替残余油膜的机理进行了油藏工程方法分析,在理论上从力学的角度提出了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对油膜的携带作用大于相同粘度的牛顿流体,从而可携带部分残余油膜流动;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越强,作用于残余油膜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对残余油膜的携带力越强,驱油效率越高;多孔介质越不规则,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越有利于聚合物发挥粘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在多孔介质中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描述油藏条件下以第一法向应力差为主要特征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采用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对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模型——波纹管模型中的流动及其驱替残余油膜的机理进行了油藏工程方法分析,在理论上从力学的角度提出了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对油膜的携带作用大于相同粘度的牛顿流体,从而可携带部分残余油膜流动;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越强,作用于残余油膜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对残余油膜的携带力越强,驱油效率越高;多孔介质越不规则,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越有利于聚合物发挥粘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预测三元互溶可燃性液体水溶液的闪点,分析确定了影响混合溶液闪点的主要因素,如沸点、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密度、饱和蒸汽压、表面张力等。将这些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混合溶液闪点与其对应理化参数之间的内在定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元互溶可燃性液体水溶液闪点的理论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讨论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解释了模型反映的机制,明确了混合溶液闪点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9.
MDEA水溶液对CO_2吸收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精确测定气体吸收动力学的数据 ,建立了一套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 ,改进了数据采集软件。气体吸收压力数据的测定精度为 0 .0 5 %。测定了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和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的 N-甲基二乙醇胺(质量分数 32 .4 % ) +哌嗪 (2 .6 % )水溶液吸收 CO2 的动力学速度 ,并根据阻尼膜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吸收动力学计算公式 ,可用于实际体系的吸收动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