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改善布喇格反射器的性能,消除频率响应曲线的残余旁瓣,根据滤波器原理, 通过对布喇格反射器的波纹进行窗函数加权,分析渐变同轴布喇格反射器的性能.结果显示,布喇格反射器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二十面体充气式角反射器是重要的雷达干扰器材,三面角反射器是其基本组成单元。角反射器的制作偏差对其雷达截面积(RCS)特性有显著影响,因而研究三面角反射器制作偏差对其RCS特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制作偏差对RCS特性的影响。首先验证了仿真方法的精度,利用该方法分别计算了角度偏差、顶角开孔、角反射布局部褶皱、导电性能和面轮廓度对三面角反射器RCS的影响。结果表明,角度偏差和面轮廓度对三面角反射器RCS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星载激光反射器阵列的有效反射面积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星载激光反射器的有效反射面积直接影响卫星激光测距的回波强度, 反射器阵列的形状决定了有效反射面积的分布. 推导了星载不同倾角的角反射器在不同天区的有效反射面积的计算公式, 并以神舟四号轨道舱的类圆台形的激光反射器阵列为例, 给出了有效反射面积分布的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角反射器的3dB波束宽度能覆盖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所有模式对应的入射角范围,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角反射器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结合光线追迹和Gordan面元积分法提出一种角反射器雷达截面积的快速计算方法,再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得出角反射器3dB波束宽度随棱长比和安置角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此对目前常规的三条棱边等长型的角反射器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3dB波束宽度.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卫星HJ-1C,ENVISAT和ALOS在各自入射角范围内,角反射器方位向3dB波束宽度分别增大了6.06°,6.26°和16.00°.  相似文献   

5.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航天产品上使用的复合材料制件也越来越多,并呈现零件尺寸大、孔位精度高、外形结构复杂等特点。其中,复合材料天线反射器是航天产品复合材料制件中的一项重要部件,每颗航天卫星的用途不同,需要配套的反射器口径尺寸、型面精度需求也不同。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反射器趋向大口径、高精度方向发展,按照以往传统的制造工艺,已经无法满足航天卫星产品发展的需求。该文主要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高精度天线反射器的制造技术进行研究,研制满足设计精度要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器。  相似文献   

6.
在抛物柱面反射器上进行一维菲涅尔区相位修正结构设计,可以构成一类新型的点源馈电反射器。为此用物理光学法导出该反射器对任意斜入射平面形成的聚焦场分布,分析了其共极化及交叉极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角反射器的性能强烈依赖于入射波长、难以对抗变频雷达的探测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加载超材料吸波体的新型角反射器,在8 GHz、11.5 GHz以及12 GHz这3个频点,产生近似相同的后向雷达散射截面,并对该角反射器的性能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加载超材料吸波体后,在11.5 GHz频点,其中心RCS值下降约2 dBsm;在12 GHz频点,其中心RCS值下降约3.6 dBsm,在8 GHz频点,其RCS值与普通角反射器一致,两者的RCS曲线无明显差别。该新型角反射器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为有效对抗X波段(8~12 GHz)变频雷达对角反射器假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尝试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同轴布喇格反射器与圆柱布喇格反射器的比较研究表明,同轴布喇格反射器具有模式选择性更好、几何尺寸更大的优点。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当同轴布喇格反射器内外导体柱波纹槽周期相同时,反射率获得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掩护弹道导弹再入段突防,提出了一种质量轻且具有重诱饵特性的弹道导弹再入段突防毫米波拦截弹用动力型微型角反射器。给出了该动力型微型角反射器的动力学方程组及干扰判别式;分析了角反射器的角度偏差、趋肤深度等因素对散射强度的影响;推导出动力型微型角反射器的弹道系数计算公式;在微波暗室对动力型微型角反射器样品在几个方位角的雷达散射特性进行了测试。文中提出的以动力型微型角反射器代替重诱饵的无源干扰方法,拓宽了弹道导弹再入段突防用无源干扰物的可选性。  相似文献   

10.
在抛物柱面反射器上进行一维菲涅尔区相位修正结构设计,可以构成一类新型的点源馈电反射器.为此用物理光学法导出该反射器对任意斜入射平面形成的聚焦场分布,分析了其共极化及交叉极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菲涅尔原理的新型反射面天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该文提出了一种将一维菲涅尔区相位修正概念应用于传统抛物柱面反射面的新型反射面天线,采用物理光学方法分析了该天线反射面对入射平面波的聚焦特性。该天线具有加工简便,效率高且偏轴扫描特性好等优点,因而在卫星通信及雷达系统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菲涅尔区相位修正平面反射器天线具有较好的偏轴扫描特性。作者以物理光学方法为手段,通过考察该类反射器对不同角度入射平面波所形成的聚焦场,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其偏轴扫描特性。数值计算所给出的一组曲线有助于对该类平面反射器的实际设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比色高温计测量表面温度,测量范围为600~1200℃.将半球型镀金反射器置于比色高温计上,利用多次反射效应,可缩小两个接收波长的有效发射率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小比色高温计误差.研究了反射器对焦情况下的辐射特性,推导出有效发射率的表达式.为避免反射器对被测面温度场的破坏,设计了一套快速测量装置,每次测量需时0.7s.为验证其准确性,制作了平片热电偶,直接测量平片热电偶的表面温度.结果显示,与平片热电偶相比,测量误差小于1.1℃.  相似文献   

14.
一种环形反射板结构同轴虚阴极振荡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同轴虚阴极振荡器的能量转换效率,提出了一种环形反射板结构,在阳极箔末端采用一个环形反射板,利用自反馈微波对电子束进行预调制,增强了波-束互作用,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2.5维粒子模拟表明,微波输出功率随反射板的位置呈周期性变化.经过对结构参数的优化,采用距离阴极发射面左端20mm、内径为25 mm的环形反射板,微波输出功率最高.在外加600 kV电压条件下,模拟得到了1.13 GW微波输出功率,其能量转换效率达到8%,频率为4.85 GHz,频谱特性好.  相似文献   

15.
南极大气环流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日本南极昭和基地1982年的探空资料^[1],讨论了从地面至20hpa高度之间的风、温和400hpa以下的湿度场的月平均年变化结构及大气环流特征。对位温、相当位温和饱和相当位温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探讨。为研究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与异常及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的时空尺度遥相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某型雷达支架反射板的轻量化要求,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原有的1350铝合金材料.改进后的碳纤维材料反射板厚度由1.8 mm下降到1.4 mm,使结构重量减轻了50%.碳纤维材料相比于铝合金材料在强度刚度上都具有优势,但由于反射板厚度下降,无法判断其力学性能是否下降,需要进行理论计算及仿真论证.利用ANSYS软件对改进后的反射板进行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并对其各阶固有频率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 表明:2阶固有频率与2阶工作频率较为接近,应适当调整该阶工作频率,避免在固有频率附近工作.改进后的碳纤维反射板在振动载荷下安全系数提升9.473倍,冲击载荷下安全系数提升了3.269倍.研究结果为碳纤维材料替代传统金属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FAST工程主动反射面为一半径300 m、口径500 m的球冠面,是一种基于柔性基底的预应力整体索网结构,索网包括2225个主索节点及下拉索驱动装置和地锚。由于台址岩土单元复杂,地锚点多、分布范围广、定位精度要求高、与场地其他基础设施的相互干涉大,给地锚基础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题。本文针对FAST地锚基础中的特殊问题一一展开研究:以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为基础,通过抓台址区主控因素,集合影响台址岩土性质的自然因素,对岩土单元进行了合理的分区;通过建立台址开挖后的BIM模型,利用极射投影技术实现了地锚中心点的精确定位;利用极射投影结果,对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涉情况进行了调节和处理。研究成果最终确保了FAST地锚基础工程的顺利竣工。  相似文献   

18.
凹形反射面上电磁波传播焦散区奇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辛几何方法分析凹形反射面上电磁波传播的焦散现象.通过引入与原物理空间相同维数的波向量空间,与原物理空间一起组成一个辛空间,在辛空间中分析凹面反射电磁波传播焦散区的奇性.研究表明,凹面反射有折叠、尖点和燕尾三种主要奇性,奇性导致了焦散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基于PLC控制的织物面料激光裁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PLC控制的织物面料激光裁剪技术,对激光切割的移动技术,激光切割点移动规律及裁剪过程控制技术,激光发生技术和激光束传输技术作了分析,根据研究的具体对象,选择了切入点的极坐标平面上移动技术,激光切割点移动规律及裁剪过程控制的PLC技术和反射棱镜,聚焦镜等光学元件形成的激光束传转技术,对于激光切割点移动转迹的多点自动纠偏技术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研制了一种新型复频聚焦超声换能器 .从理论上计算了辐射声压在轴向上的分布曲线 ,进而确定了焦区位置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对换能器的焦区声场作了定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