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东和会召开的重重障碍中,巴勒斯坦代表问题是突出的一个,现在虽然有了妥协的方案,但围绕它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仍将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色列目前仍然坚持不同巴解谈判的立场,坚持出席和会的巴勒斯坦人必须仅限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居民,并强调巴勒斯坦人不能独立组团与会。美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迁就以色列的态度。但为了使和会“圆满”,美国又需要巴勒斯坦人与会作为一种“象征”。阿拉伯方面的叙利亚、埃及、约旦等国家对巴勒斯坦代表权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发生微妙  相似文献   

2.
身为以色列人,原本与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期盼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早日诞生,巴勒斯坦国可以成为他们的祖国和依靠;另一方面,时过境迁,他们对阿拉伯人的感情已十分复杂。与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相比,他们生活殷实,许多人已不愿脱离以色列去与穷兄弟“共患难”。  相似文献   

3.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艾哈迈德·舒凱里一九○八年生,原籍巴勒斯坦。他毕业于貝魯特美国大学,得文学碩士、法学博士学位;曾任耶路撒冷律师公会主席,巴勒斯坦出席联合国代表团团长,阿拉伯国家联盟副秘书长,叙利亚出席联合国代表,并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方不可能消灭另一方——在政治、经济、军事较量中相互重新认识; 4月24日晚,在加沙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通过投票表决,决定修改《巴勒斯坦国民宪章》(以下简称《宪章》),取消其有关消灭以色列的条款。殊死拼争由于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种社会历史原因,第一次中东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以参战的阿拉伯国家失利而告终,以色列占领了大片阿拉伯领土,大批巴勒斯坦人遭到屠杀或沦为难民,巴勒斯坦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巴勒斯坦人民  相似文献   

5.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在一次著名的声明中说:“没有什么巴勒斯坦人这样的人民……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好象原来有个巴勒斯坦人民,后来我们来了,把他们赶走了,从他们手中夺走了他们的家园。他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她的政治继承者现已对这次讲话表示遗憾。事实上,从远古时代以来,巴勒斯坦人就居住在地中海东岸与目前大体上相同的地区。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迦南人,但日后巴勒斯坦之名却导源于腓力斯丁人。在阿拉伯文中,这个国家叫做腓拉斯丁。这一地区似乎无休止地遭受外来征服者轮流的统治,其中包括奥斯曼土耳其人,他们从十六世纪一直统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后三十年,在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地的名义下,英国人统治着巴勒斯坦,包括现今以色列和约旦的领土以及西岸和加沙。  相似文献   

6.
由势不两立,到共谋和平——对于拉宾被刺,阿拉伯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正是这位拉宾,曾经和他们打了几十年的仗。拉宾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担任以军总参谋长,率军队侵占了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加沙及西奈的大片阿拉伯土地。这场战争致使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阿拉伯人仇视他是有充分理由的。但还是这位拉宾,执政三年多来,克服种种困难,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作了不屈不挠的努力。拉宾不仅同巴勒斯坦和约旦签订了一系列和平协议,使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四月十四日美国《时代》周刊登载了《达到更广泛和平的关键——巴勒斯坦人的自决要求正在被接受》一文,详细介绍了巴勒斯坦问题和巴勒斯坦人。该文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对巴勒斯坦人颇多贬词,而对以色列有所偏袒,但文中提供的具体材料仍有助于我们了解巴勒斯坦问题和巴勒斯坦人的现状。现将此文摘要译出,分两期发表。文中小标题是译者另加的。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扩张主义者迫害和驱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使他们离乡背井,流落异国。这个悲剧已经琅续三十多年了。据联合国近东难民救济和工程局统计,到1980年5月,在该局登记的难民约达180万人。还有大量的难民由于受条件限制没有登记。据估计, 目前散落世界各地的巴勒斯坦人达439万。几十年来,巴勒斯坦人民在艰难的条件下顽强地生活着;为收复失地,重返家固,实现不可剥夺的民族权利而不屈不挠地斗争着。黎巴嫩是巴勒斯坦难民比较集中的地方。本文作者曾在黎巴嫩多年,亲眼得见巴勒斯坦难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本文对此作了概括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1897年,当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决定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人之家”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正在为推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奋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阿拉伯国的斗争达到高潮,以致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代表哈伊姆·魏茨曼博士主动要求与阿拉伯起义部队指挥官费萨尔·伊本·侯赛因亲王达成协议,表示支持建立阿拉伯国并保证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将不损害当地阿拉伯人的利益。然而,由于英国政府拒绝履行允许建立阿拉伯国的承诺,巴勒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变成了英国管辖下的委任统治领土。英国委任统治当局在巴勒斯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挑起了阿  相似文献   

10.
<正>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世界的重要一环,阿拉伯世界是影响巴勒斯坦问题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本书首先系统地梳理了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的历史关系,认为公元前6世纪的奈伯特王国时代是阿拉伯游牧部落定居巴勒斯坦的开端。阿拉伯帝国时期,巴勒斯坦具有了永恒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属性。耶路撒冷曾是穆斯林的礼拜方向,是先知穆罕默德登宵之地。688年,哈里发阿布杜拉·马立克决定在耶路撒冷修建圆顶  相似文献   

11.
范鸿达 《世界知识》2022,(10):44-45
<正>4月15日,巴勒斯坦民众与以色列警察在东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爆发新一轮冲突,造成100多人受伤。4月17日,双方再次在阿克萨清真寺及周边区域发生冲突。以色列政府因此受到质疑和指责,以色列阿拉伯政党“联合阿拉伯名单”一度威胁退出执政联盟。此前3月下旬,以色列多地遭遇暴力袭击,以色列军方以此为由,在约旦河西岸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并与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而今年4月伊斯兰教的斋月、  相似文献   

12.
<正>连日来,"阿拉伯之春"后一度被国际社会淡忘的巴以冲突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冲突中,近年来在以色列已经有所沉寂的自杀性暴力袭击再度出现,更多愤怒的巴勒斯坦民众则通过街头抗议、投掷石块等与以色列军警进行对抗。截至10月底,冲突已经造成5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2000多人受伤,以色列方面也有十几人死亡,上百人受伤。这场冲突正在引发国际舆论关于"第三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24日,在即将进入新年前夕,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河西岸26个城镇和乡村举行了地方议会选举,共有800多名候选人角逐306个席位,大约有80%的巴勒斯坦群众参加了投票。这是巴勒斯坦乡镇自1976年以来首次举行地方议会选举,标志着巴勒斯坦社会在走向民主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相似文献   

14.
中东和平进程发生了自马德里和会以来最严重的挫折,问题出在以色列。以色列新政府拒绝工党政府的“土地换和平”主张,推行内塔尼亚胡提出的“安全的和平”和以“以色列的安全为基础”的和平。几个月的事实表明,所谓的“安全的和平”,实际上是“三不”政策的和平,即:不许巴勒斯坦人建国,只许巴勒斯坦人自治,巴勒斯坦人没有控制土地与民族自决的权利;不许巴勒斯坦收复东耶路撒冷;不向叙利亚归还戈兰高地。显然,“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被抛弃了。此外,新政府还大力推行在所占阿拉伯领土上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主张控制约旦河西岸与戈兰高地的水资源,并且要以军在巴自治区有“自由行动”的权利。总之,  相似文献   

15.
读编往来     
巴以冲突风紧云急,巴驻华大使有话要说在全世界人民都在期盼和平的今天,巴勒斯坦人仍生活在血腥之中。巴以和平进程再次出现险情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希望中国人民多了解一些巴勒斯坦的历史。因为不了解历史,就无法理解巴勒斯坦人民今天为何生活如此艰难。在我看来,《世界知识》在国际问题领域是受人重视的一本杂志,也是我一直十分喜爱的杂志,我经常将其中感兴趣的文章翻译成阿拉伯文传给朋友看。在此,我想向《世界知识》杂志的朋友们,包括读者朋友、作者朋友说几句话。"、巴勒斯坦有#$$$年的历史。公元前%$$$年,巴勒斯坦最早的民…  相似文献   

16.
重温赛义德?     
当他像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青年一样朝以色列军警投掷石块的时候,没人能够想像他是个国际知名的学者;而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书斋里或课堂上埋头著述或传道授业的时候,没人能够想像他会去投掷石块。他反对西方把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描述成热衷暴力的民族,他呼吁巴以之间消除仇恨,和平相处,但他却特意跑到以色列边界去做出了这样“仇恨”和“暴力”的举动。他就是上月25日去世的美籍巴勒斯坦裔学者爱德华·赛义德。西方人有这样一种观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青年之所以参加起义,是因为那里人口膨胀、环境变坏、教育滞后、失业严重、生…  相似文献   

17.
在以色列及被占领土西岸和加沙地带,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人口比例正在发生变化。巴勒斯坦人口的增长引起以色列政府的恐慌,甚至有人惊呼一旦巴勒斯坦人占了多数,那就“意味着犹太国家的结束”。 19世纪初,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只有5000名犹太人,到1914年增加到8.5万人。在一次大战后的整个英国托管时期,犹太人口也仅占当地人口的10%。经过犹太复国主义近半个世纪的移民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犹太人国家,但除犹太人外,以色列还有为数众多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翌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紧接着爆发了第一次阿以战争。其间,大约有3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迫逃离家园。在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只剩15万人。这15万人阿拉伯人及其后代就成了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由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人口出生率很高(达42‰),因此目前以籍阿拉伯人已增至75万,占以色列全国总人口的18%。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东局势正酝酿着新发展。其中之一就是沙特阿拉伯关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八点建议,越来越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围绕着这个八点建议,有关国家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内容沙特的中东和平方案是王储兼第一副首相法赫德亲王于今年8月7日提出的。建议的主要内容是:以色列撤出1967年占领的全部阿拉伯领土,包括耶路撒冷阿拉伯区;承认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园的权利,并建立一个独立的以耶路撒冷阿拉伯区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承认本地区一切国家和平相处的权利。伊斯兰会议秘书长沙提说,这个方案“既以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决议为法律根据”,“又考虑到世界各国为解决中东危机而采取的立场”。方案的基调是以和平谈判来解  相似文献   

20.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24):6-7
1旧冲突,新中东【英】《经济学人》2012年11月24日在中东这片土地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会有持久的和平吗?新一轮的激战证明这种希望微乎其微。为期两周的硝云弹雨,城市建筑已变成断壁残垣,14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六名以色列人为此付出生命,其中多数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加沙的火箭弹第一次坠落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圣城耶路撒冷也无辜蒙受炮火之灾。尽管之前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曾多次冲突,但环顾四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