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子以他的诗歌才能,创造了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个神话。他的诗歌,离不开一系列普通而又神秘的意象,麦地、太阳、土地、月亮以及水等。而水在他的诗歌中又占着无比重要的地位。“水”这一意象,可以理解为三:一,象征着故乡,海子把对故乡深深的记忆幻化为麦地、平原和水;二,象征着爱情;三,象征着历史和时光流淌的河流。  相似文献   

2.
"眉"是中国古代关于美的一个象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一种意象已经被沉淀为固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接纳成为共同的意蕴。"眉"意象作为单象意象,虽然只是一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却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意蕴、审美情结和文化内涵,取得了别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文学中"镜"意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意象,其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古代哲学宗教, 主要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儒家文化、道家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丰富了"镜"意象的内 涵。  相似文献   

4.
"燕子"意象是古典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意象,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研究南宋词作中"燕子"意象的多重内涵,要以唐圭璋编著的<全宋词>为基础,采用历史的视角,结合时代特征入手分析.南宋词作中"燕子"意象的具体内涵分为四类: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色,或盼春或惜春伤时;表现爱情的美好,表达相思幽怨之情;诉说离情之苦,表达羁旅乡愁;抒发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  相似文献   

5.
海子诗歌意象丰富,意蕴深厚,极具艺术张力,例如“秋”意象。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海子抒情诗中“秋”意象。首先,“秋”象征丰收而荒凉的人世;其次,论述“秋”的感伤;最后,“秋”是幻象丛生的国度。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聊斋志异》叙事模式的过程中,叙事意象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聊斋志异》中的叙事意象包括植物意象、动物意象、人文意象等。植物意象体现为各种花的意象,既带有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内涵,又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产生新的意味。动物意象选择一些拥有具体物性的动物表象,通过情节的展开,生发出丰富的意蕴和文化内涵。人文意象或贯通情节或深化意义,既具有审美特征又具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海子长诗的创作在核心意象上有一个从"水"到"太阳"的转变.背后是诗歌情调和诗歌境界的变化.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导致诗人旧我的灭亡,新我的重生.基于对生命的沉思,海子的长诗风格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他的诗学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现象对中国诗坛的启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鱼"意象在庄子散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遍布于内篇、外篇和杂篇之中,其中直接出现"鱼"的地方就有四十一处。本文就逍遥之鱼、快乐之鱼、涂中之鱼、辙中之鱼、相忘之鱼五个方面来探讨庄子通过"鱼"意象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进而剖析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构成情况,揭示不同属性特征的游客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感知的分异性特征。借助城市意象理论,首先采用深入访谈法,基于游客自身的游览体验描述,总结出游客意象空间因子,其次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每种意象空间因子包含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空间元素;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游客对意象空间因子及元素的感知情况。研究表明: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由坊巷道路、边界、名人文化景点、地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5个因子构成,各意象因子包含对应的意象元素;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游客的个人属性对意象空间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认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拓展历史街区意象空间范围,大力整合周边环境,突出历史街区文化意象元素,挖掘深厚文化内涵,针对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特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蟠桃从物种到神话、从文学意象到文化意象,凝聚着多元内涵和多维意义,启迪着人们的审美智慧和创新能力。它既是新疆硬实力的一支,也是新疆软实力不可缺少的色彩,研究蟠桃文化,有利于建设大美新疆。本文从"以天工开物的形质美感架接真实与虚构的互动,促成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呼应;由文学意象生成文化意象,用其穿越千古的寓意哲理教化引导人的发展;启迪社会塑造地方品牌形象,通过心理暗示功能激活集体无意识中的潜在生产力"三个方面对新疆蟠桃的文学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生发的多维意义链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运用再现、营造、体验等方式给孤立、静止的景观注入文化内涵,使旅游景观意象化。景观意象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应以象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意象化产品、市场三者的良性运转为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凝聚着古老民族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从追述月亮神话的起源入手,着重从月亮的原始意象、审美内涵、文化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中月亮意象的丰富内涵,以期对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学这一重大课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美学术语,是"道"的表征;与英语民族植物意象不同,汉民族植物意象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这种道德指向性体现汉民族文化的规定性。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意象传译中,保留源语意象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凝聚着古老民族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从追述月亮神话的起源入手,着重从月亮的原始意象、审美内涵、文化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中月亮意象的丰富内涵,以期对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学这一重大课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黎 《科技咨询导报》2007,(12):126-127
本文探讨了文化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分析了在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提出了传递文化意象的具体途径。本文认为,文化意象的翻译,可以既照顾译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又能保持异国情调,丰富译入语。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龙、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其意象的多变,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龙凤文化意象进行探究,不仅加强了其科学理据性,更为龙凤文化的探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隐喻的视角,辅之意象图式理论,对龙凤文化意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认知阐释,能够科学客观地溯源龙凤文化源流,进一步地剖析“龙”“凤”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了研究,指出文化意象既有着高度的文学审美价值,又有丰富的内涵文化信息,在促进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播方面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文化意象的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血"意象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意蕴.透过它表现的内涵特点和象征层面,既可了解其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学指向,又能领悟中国文化重体验、尚感悟、趋向反省内求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20.
"亭"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与功能的建筑形式,它凝缩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形式美的精华,集实用价值与观赏性能于一体,因而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亭"逐渐变成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的意象。宋代词人频繁地以"功用性亭"意象入词,并以之为核心载体,巧妙灵活地组合诸多传统意象,或写离别之痛,或诉相思之苦,或抒羁旅思乡之愁,或道行人不归之怨,营构出了种种凄婉动人的词境,展示出了丰富的悲剧美学内涵,从而使宋词更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