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岩鹭(E.sacra)、大白鹭(E.alba)、中白鹭(E.intermedia)、白鹭(E.garzetta)和牛背鹭(Bubulcus ibis)6种白色羽鹭科鸟类和其它8种鹭科鸟类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分析比对及建立系统树.结果显示:黄嘴白鹭和岩鹭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与白鹭聚为一支,三者间遗传距离小于1.05%,应归于同一属,即白鹭属;大白鹭、中白鹭与白鹭属种类遗传距离大于9.52%,而与鹭属种类的遗传距离在4.89%~5.46%之间,可见它们与鹭属的亲缘关系更近,应从白鹭属分离出来;大白鹭、中白鹭和牛背鹭三者与鹭属种类的遗传距离都小于5.46%,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综合(开鸟)亚科外群的遗传距离分类标准(6.74%~7.70%),支持将大白鹭、中白鹭和牛背鹭归入鹭属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郑州鹭类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2003年对河南郑州市区鹭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区共有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garzetta)及苍鹭(Ardeacinerea)4种鹭鸟营巢繁殖,栖息地道路总长4600m,道路面积约132400m2。2003年栖息地共有鹭巢6762个,巢密度为0.051个/m2。平均每株行道树有鹭巢12.47个,多的超过30个。鹭类对营巢树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从种群数量上看,夜鹭占绝对优势,占98.05%,其次是池鹭,白鹭和苍鹭数量较少。据2003年统计,在市区停留的时间为:夜鹭212天,池鹭158天,白鹭147天。雏鸟留巢期为夜鹭49.17±0.835天,池鹭32.7±1.059天,白鹭41.43±1.134天,均较荒野地长。平均出雏数为:夜鹭2.85±1.268只,池鹭4.50±1.35只,白鹭4.43±1.27只。鹭鸟在市区繁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并对市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 g,体长为57.05~58.18 cm.2004年招引到大屿岛繁殖的鹭类亲鸟种群数量为6 300只,主要由白鹭(占79.36%)、夜鹭(14.29%)、池鹭(4.76%)和牛背鹭(1.59%)组成.结果说明,在废弃营巢地植被等环境条件没有被破坏而且在避免其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养殖鹭类能够招引外来的野生鹭类重新回到已经废弃的营巢地进行集群繁殖.本实验也获得基本的鹭类养殖技术、鹭类摄食量及生长发育等数据,可为今后珍稀濒危鹭类的异地养殖保护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鹳形目5种鹭科鸟类和1种鹮科鸟类的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PCR方法扩增其性别基因相关片段,探讨鹭科鸟类性别的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测定3对已知性别的白鹭(Egretta garzetta)、岩鹭(Egretta sacra)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以及12只未知性别的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的性别基因CHD或EE0.6上的基因相关片段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扩增EE0.6或CHD基因片段的性别鉴定分子方法都能够适用于鹭科鸟类的性别鉴定,由此能够解决鹭科鸟类雌雄外形同色而难以从外貌上区分其性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白脸鹭在中国的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7月29日至8月25日,于福建省厦门市DangYun湖内侧的湖心岛边缘线水处发现白脸鹭(Egretta nouaehollandiea)。该白脸鹭混杂于白Egretta garzetta)等鹭类群体内,涉水觅食或栖息于岸上。白胚鹭在中国属于迷鸟,其主要分布地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以及新客里多尼亚,属于非适徙鸟类。中国境内尚未风有白脸鹭的记录,本次发现是国内的首次。该记录使白鹭属鸟类  相似文献   

6.
利用鹭科鸟类已有微卫星引物进行跨种扩增筛选,获得12对可用于白鹭(Egretta garzetta)的微卫星引物,结合非损伤采集的脱落羽毛样品,在物种分子鉴定和性别分子鉴定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羽毛样品个体识别分析的微卫星基因分型技术体系.在中国沿海的3个白鹭繁殖种群的181样品中,19个羽毛样品由于DNA质量较差未能有效鉴定物种.119个羽毛样品成功地鉴定为白鹭个体,物种鉴定结果可重复率达93.8%.性别鉴定结果可重复率94.1%,119个白鹭羽毛样品当中的28.57%为雄性.基因分型得到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7~22个,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23~0.875和0.779~0.918,没有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基因分型错误率为1.2%.个体识别分析发现其中的2个样品为相同基因型,为重复采集自同一个体脱落的不同羽毛.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白鹭种群遗传结构、扩散模式等保护遗传学问题奠定了基础,并且能够为其他鹭科鸟类的脱落羽毛的物种鉴定、性别鉴定、个体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样方法,根据生态学原理,分析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鹭类在大屿岛繁殖时,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主要分布于核心中部偏南的中央大片区域,白鹭(Egretta garzetta)各处理能分布、池鹭(Aroleola bacchus)仅分布于核心区的南北;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只分布在核心中区部偏最高,白鹭、牛背鹭和黄嘴白鹭的巢居中,而且三者巢位相近;在白鹭和池鹭营巢在同一树上的情况下,池鹭的巢处于上层,对鹭类群体繁殖时间的空间分布现象的产生原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g.体长为57.05~58.18cm,2004年招引到大屿岛繁殖的鹭类亲鸟种群数量为6300只.主要由白鹭(占79.36%)、夜鹭(14.29%)、池鹭(4.76%)和牛背鹭(1.59%)组成,结果说明.在废弃营巢地植被等环境条件没有被破坏而且在避免其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养殖鹭类能够招引外来的野生鹭类重新回到已经废弃的营巢地进行集群繁殖.本实验也获得基本的鹭类养殖技术、鹭类摄食量及生长发育等数据,可为今后珍稀濒危鹭类的异地养殖保护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福建厦门鸡屿上的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vicinaRoger)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旨在为确定鼎突多刺蚁对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鹭类的影响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在岛上鹭类与鸢的主要栖息地都有这种蚁营巢.其集群的种群数量从冬季到夏季逐渐扩大,早秋开始后下降.在集群中,大部分个体集中于蚁巢中心部位.在岛屿的不同坡面和植被类型中,蚁巢密度差异较大.其对生境的选择与鹭类相似.因此,可以认为,鼎突多刺蚁与岛上的鹭类与鸢的主要营巢区密切相关.建议对岛上的蚁巢密度加以控制以保持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鹭类的种群平衡.  相似文献   

10.
厦门鹭类集群营巢地分布及其生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厦门境内分布有10个鹭类集群营巢地,营巢地鹭类平均数量1 918±567只.其中,白鹭、夜鹭、池鹭和牛背鹭繁殖群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 721±518,99±25,87±31和11±9.9只.营巢地的鹭类营巢密度平均为0.98±0.14(巢/m2).鹭类营巢地形成的最早时间为2月,最迟为5月.厦门的鹭类营巢地数量存在着变化,近5年共丧失6个鹭类营巢地,其中,营巢地林区发生火灾和工程建设土地需要各占50%的诱因.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营巢地受保护程度、营巢地植被、人为干扰程度以及营巢地与湿地的距离是影响鹭类集群营巢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在鹭类营巢地管理工作中,应当重点保护营巢地的上述环境特征,同时重视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上海青浦地区混群繁殖鹭类的活动规律以及夜宿地和觅食地利用的种间差异,本研究选择青浦地区3种鹭类优势种——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6月和7月在青浦郊野公园捕捉鹭类并佩戴GPS-GSM追踪设备,截至2019年7月底,共获得了5只追踪时间在86~377天之间的活动信息(1只池鹭、2只白鹭和2只夜鹭).结果显示:这5只鹭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长距离迁徙,仅扩散到离巢区不远的范围,最远达淀山湖以南的沪浙交界处,活动范围的面积存在较大的种内和种间差异.池鹭与白鹭的活动节律相近,均为白天活动、夜晚休息,但栖息地利用具有明显差异,池鹭夜晚和白天的主要栖息地分别是林地和莲池水塘,白鹭夜晚和白天的主要栖息地分别是林地和农田.夜鹭多在夜间活动,但两只夜鹭个体在夜间的栖息地也存在很大不同.连续追踪一整年的白鹭个体的每日移动距离在冬季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冬季食物资源较少有关.本研究表明鹭类主要利用农田和莲池水塘等人工栖息地,适宜强度的农业活动可能并不影响鹭类的种群维持.  相似文献   

12.
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常见的水禽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繁殖鸟类多为集群分布,在两个主要巢区内,草鹭、苍鹭为优势种,白琴鹭、骨顶鸡等为常见种,丹顶鹤、白枕鹤为稀有种,两个巢区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35和0.813。  相似文献   

13.
以鹳形目5种鹭科鸟类和1种鹮科鸟类的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PCR方法扩增其性别基因相关片段,探讨鹭科鸟类性别的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测定3对已知性别的白鹭(Egretta garzetta)、岩鹭(Egretta sacra)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以及12只未知性别的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的性别基因CHD或EE0.6上的基因相关片段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扩增EE0.6或CHD基因片段的性别鉴定分子方法都能够适用于鹭科鸟类的性别鉴定,由此能够解决鹭科鸟类雌雄外形同色而难以从外貌上区分其性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山东曲阜鹭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7-1998年的3 ̄8月,对山东曲阜的鹭科鸟类的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鹭类有夜鹭(Nyxticorax nycticorax),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池鹭(Ardeolabachus)三种,夜鹭,白鹭,池鹭分别于三月下旬、四月上旬和四月下旬陆续迁至,于八月底全部迁离。迁至的鹭类由97年的804只增至98年的1092只,数量增长较快。该区的鹭类集群繁殖,混  相似文献   

15.
以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卵壳为材料,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利用能谱分析其元素组成,并与其它鹭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嘴白鹭卵壳的基本结构与其它鹭科鸟类相似,包括壳膜、锥体层、柱状层和表层;但是,黄嘴白鹭卵壳的超微结构和组成元素与其它鹭科鸟类有所不同;黄嘴白鹭卵壳厚度为159.6μm±0.282 8(n=3),薄于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夜鹭(Nyctycoraz nyctycoraz);黄嘴白鹭卵壳的主要元素由钙(17.49%±1.621)(n=3)、碳(21.95%±1.712)(n=3)、氧(60.81%士1.601)(n=3)组成;壳膜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钙(4.765%士0.261 6)(n=3)、氧(50.50%±0.487 9)(n=3)、碳(38.77%±0.459 6)(n=3)、硫(0.950 0%士0.056 6)(n=3)、镁(0.215%士0.212)(n=3).  相似文献   

16.
以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卵壳为材料,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利用能谱分析其元素组成,并与其它鹭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嘴白鹭卵壳的基本结构与其它鹭科鸟类相似,包括壳膜、锥体层、柱状层和表层;但是,黄嘴白鹭卵壳的超微结构和组成元素与其它鹭科鸟类有所不同;黄嘴白鹭卵壳厚度为159.6μm±0.282 8(n=3),薄于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夜鹭(Nyctycoraz nyctycoraz);黄嘴白鹭卵壳的主要元素由钙(17.49%±1.621)(n=3)、碳(21.95%±1.712)(n=3)、氧(60.81%±1.601)(n=3)组成;壳膜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钙(4.765%±0.261 6)(n=3)、氧(50.50%±0.487 9)(n=3)、碳(38.77%±0.459 6)(n=3)、硫(0.950 0%±0.056 6)(n=3)、镁(0.215%±0.212)(n=3).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白鹭(Little Egret),夜鹭(Black-crowne Night-Heron),牛背鹭(Cattle Egret),池鹭(Chinese Pond Heron),黄嘴白鹭(Chinese Egret)五种鹭科幼鸟二十项血液常规指标的测定结果,其中包括血液固体结构,蛋白质,脂类,血糖及酶活力等并对五路鹭科酶鸟的血化指标测定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五种鹭科幼鸟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较低,在白细胞分类比例中,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普通偏高,而嗜酸性粒细胞和碱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普通遍低t检验结果,牛背鹭和池鹭在血化指标大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期间对北竿山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记录到鸟类38种,隶属于7目16科,其中有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另有5种属于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夜鹭、池鹭、中白鹭、牛背鹭、白鹭等鹭科鸟类数量聚集有3万多只,北竿山已成为上海陆上鸟类聚集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一个鸟类栖息地.建议建立北竿山鸟类自然保护区,申报“国际鸟盟重点乌区(IBA)”,加强对北竿山鸟类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从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获悉,据专业人员的春季调查,该省的鸟比往年多起来了。如栖息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大院里的池鹭、小白鹭、牛背鹭、夜鹭、绿鹭等都比往年增多,其中的成、幼池鹭就有3500只以上。在射阳林场发现灰椋鸟约60万只。在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世界最大的丹顶鹤群,多达148只。在泗洪县发  相似文献   

20.
五种雏鹭消化道发育及消化酶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夜鹭、小白鹭、黄嘴白鹭、牛背鹭和池鹭等五种雏鸟两周龄时消化器官的发育及消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由于它们之间食性的不同,其消化器官的发育以及消化道各段的内容物量、pH、酶活力均有一定差异(本文共7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