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线性导热条件下同心圆弧表面间接触热阻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接触热的基本概念出发,在同心复合圆筒体平面应力的条件下,分析了稳定态线性热传导对接触热阻的影响,建立了总温差与克因次接触压力和无因次接触热阻的关系,并计算分析了复合圆筒体的组成材料、配合程度和表面粗糙程度对无因次接触热阻的影响,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及计算结果,对同类情况下工业热接触的数学模化和数值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高温换热设备管口区的传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管口区域内换热管与管板胀接面上接触热阻对管口区传热的影响,得到了管口区中的温度分布,并进行了相应的传热机理分析;还与未来考虑接触热阻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温差发电器的热阻,并提升其性能,研究了温差发电器两端热阻不同时的输出性能变化.利用不同导热系数和厚度的外陶瓷基板,模拟了温差发电器两端热阻,分析了两端热阻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况下,温差、开路电压、输出功率随热源温度和负载电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差发电器两端热阻相同时,其温差和开路电压随热源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两端热阻不同时,其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随热源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负载电阻的增加,有效温差也逐渐增加,功率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两端热阻相同时温差发电器的性能数据为基准值,热端采用较小热阻的陶瓷基板更有利于提升温差发电器性能,且在最大输出功率附近性能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开路电压、最大输出功率和有效温差最大值分别增加了0.64 V、0.87 W和24.5℃.  相似文献   

4.
接触热阻对环肋稳态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风冷式换热器的肋片或电子元器件上的散热片,它们以一定预紧力缠绕或镶嵌在管的外表面.当安装不好或由于热应力作用使预紧力消失,肋片与管表面接触热阻会明显增大.文中通过对环形肋片的稳态换热分析,研究了肋基存在接触热阻时对肋片换热的影响.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接触热阻的存在对环肋的散热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且对小尺寸肋片散热的影响更加明显.当接触热阻增大到10-3(m2·°C)/W的量级时,可使散热减小50%以上.因此,对镶嵌或安装在管外的肋片,应选形成接触热阻小的金属,并应使表面尽量光滑.肋片一定要以较大预紧力安装在肋管上,保证接触热阻小于10-4(m2·°C)/W.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汤姆逊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以及他的工作对研究原子结构模型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对玻尔提出“稳定态”假设以及确定元素性质和原子中电子的关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接触热阻模型的笔记本电脑散热性能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笔记本电脑表面温度高、热流密度大等问题,基于接触热阻理论建立了某笔记本电脑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对其内部温度场和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散热结构进行优化.采用热成像仪、热电偶对其温度场和关键点温度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原样机的进风口和热管设计不合理,不利于芯片散热.通过调整笔记本电脑进风口位置使其内部流场更加合理;改变热管布置解决了热量集中的问题,CPU的最高温度降低了6.0℃;优化散热肋片的尺寸,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散热能力.研究结果对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的散热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仡  成竹  秦强  陈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2):4985-4991
在超声速飞行中,界面间接触热阻对结构传热有重要的影响.在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与安全评估中,需要准确判断接触热阻对结构响应的影响.为此,形成考虑接触问题的热力直接耦合有限元计算方法,建立了超声速飞行器前缘结构局部模型,通过CMY(Copper-Mikic-Yovanovich)模型获得了界面间接触热阻,计算了超声速飞行中考虑...  相似文献   

8.
一定温差下,热电模块( TEM) 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通过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行估算.但开路和短路之间存在开路到短路及短路到开路两种切换模式,必有两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相同温差下,两种切换模式估算出的TEM 最大输出功率存在差异,且差值随TEM 冷热端温差变化.文中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造成此差值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种切换模式下的电流不同,从而导致TEM 产生的电动势不同,并提出了减小该差值的计算方法.经实验验证,该计算方法提高了TEM 最大输出功率的估值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CO2气体等焓膨胀的焦耳-汤姆逊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van der Waals状态方程讨论焦汤系数和转换温度,通过对CO2实际气体等焓膨胀的焦汤系数及转换温度与van der Waals理论值比较发现,CO2实际气体的焦汤系和转换温度与理论值偏差不大,基本能反映实际气体的焦耳-汤姆逊的各种基本关系,可应用于一般热力学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系统的一般循环模型,探讨热阻和热漏等不可逆因素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制冷系数为目标函数,对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分析.导出制冷系数与比制冷率间的基本优化关系,确定最大制冷系数及其对应的比制冷率,并对其它优化性能作了分析讨论.所得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可揭示制冷循环系统的一般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行搭建的温差发电系统性能测试平台,以温度、开路电压、内阻、最大输出功率作为性能参数,研究接触压力对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差发电系统冷、热端温度均相同的情况下,接触压力增大,则系统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随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接触压力的大小对温差发电片内部的接触电阻影响不大;接触压力对温差发电系统冷、热端温度的瞬态响应特性影响不大,但对系统开路电压的瞬态响应特性影响很大,接触压力增大,则开路电压的瞬态响应速率加快.研究结果证明接触压力对温差发电系统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为预测接触热阻,引入了接触分热阻概念,把接触热阻视为两个接触物体之间接触分热阻的串联,通过建立单热流通道上接触分热阻的截锥体模型及热流通道上的温度分布方程,研究了接触热阻中的三维传热现象。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后得到截锥体接触模型上的温度分布情况,继而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拟合出了一个求解单热流通道上接触分热阻的计算式。研究结果,在较大的范围内该式的计算值同数值解法的结果较为吻合,如果以这样单热流通道作为接触面上的当量单热流通道,则可以预测整个接触面上的接触热阻。  相似文献   

14.
常用结合面接触热阻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面的存在不仅影响机床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而且对机床的热态特性也有较大的关联。从试验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机床结构中常用结合面的接触热阻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不同配对材料、不同表面加工质量、不同介质等条件下压力与接触热阻的关系,并对其它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为结合面接触热阻特性的应用技术研究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电子仪器中散热器热阻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仪器中,绝大多数大功率元器件的散热是通过散热器来完成的,因此合理选择散热器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该类散热器热阻的计算方法,为整机大功率元器件的热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用热效率试验数据进行热平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快装锅炉的计算分析,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该锅炉的用能情况,指出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笔记本电脑噪声源、噪声特性和影响噪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笔记本电脑机壳对噪声的屏蔽或吸收作用使噪声降低的趋势并没有出现,反而导致笔记本电脑正面操作人员所在位置的噪声增大;进气口的封闭也并不一定使该处的气动噪声值降低;噪声指向性研究发现,噪声值最高处并不在风扇出风口上方,而在出风口的对侧.  相似文献   

18.
半导体材料优值系数对热电堆发电循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半导体能量微分方程出发,推导出半导体热电发电循环效率与材料优值系数ZT之间的关系,指出目前半导体热电发电循环效率较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为今后提高半导体热电发电循环的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compares clothing thermal resistance ofthe same ensemble tested by different thermalmanikins in different laboratories. It also examinesthe consistence of the two groups of total thermalresistance by Paired-Sample T Test method, whichproves that there i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