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独秀国民运动至上论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对陈独秀一生乃至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民话语是近代以来中国启蒙思潮演进的主题.如何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培育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新国民,凝结了数代中国知识精英的智慧与探索.陈独秀在批判反思中国国民性问题的基础上,勾画了一幅现代公民的精神图像,提出了重构现代新国民的多重维度,开启了中国国民性论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对陈独秀早期(1903—1923年)的体育思想作划分两阶段的研究,以“五四运动”为界线划分陈独秀体育思想前后两个时期,这样的划分目的在于使我们对陈独秀整个体育思想的发展有一个较清楚的全面观。同时,这样的划分,便于我们对“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体育思想的变化作一比较,从中发现体育与祖会发展两者丝连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目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了新化运动的政治属性,指出它是一场在西方民主理论指导下,经批判封建复古化,破除思想束缚为举措,以启发青年的政治觉悟为基础,以此形成强大的国民运动,达到民主共和国目标最终实现的政治运动。对此,章从三个部分予以论述:一是陈独秀发动新化运动源于政治又服务于政治;二是培养新国民,造就国民运动乃实现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动力;三是青年在身心两方面之优势使其能够首先觉悟进而带动全民的觉悟,新青年运动即是国民运动之嚆矢,又是在基础与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陈独秀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创以及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构想的思想发展轨迹中 ,充分展现了一代伟人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树的丰功伟绩。除去历史的尘埃 ,揭开历史的面纱 ,以正面人物解读陈独秀 ,恢复陈独秀的本来面目 ,这是《陈独秀思想发展轨迹》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和开拓者,五四以后,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和初步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陈独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一个集指导思想、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其经济思想在当时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推动作用,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的社会思想主要集中在其早期的著作、文章中。他的社会思想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以社会进化论为主要思路,以爱国主义为情感依托,从内容上实现了对儒家文化的解构,以宣传教育为改变社会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的社会思想主要集中在其早期的著作、文章中。他的社会思想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以社会进化论为主要思路,以爱国主义为情感依托,从内容上实现了对儒家文化的解构,以宣传教育为改变社会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回顾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状况,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剖析他的“二次革命论”、社会主义观、民主观、经济思想、爱国思想等.  相似文献   

10.
<正>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所信仰和推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尽管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已见诸报端,可是他却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因而对社会主义大道理无心理会。直至五四运动以后,他才发现“欧洲各国社会主义的学说,已经大大的流行了”,甚至有些国家变成了“共产党的世界”,由此他预感到“这种风气,恐怕马上就要来到东方”。为了迎接新潮流的到来,陈独秀便开始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很值得后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他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出路五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他认为:教育是“必需品”非“奢侈品”,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在教育方法方面,他指出,教育之道应是“发展人间身心之所长而去其短”。在教育内容方面,他认为教育必须要德智体三者并重。在教育内容方面,他提出要力除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两大弊端。在教育出路方面,他主张必须要取法西洋,废除旧教育,提倡新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陈独秀的研究广泛展开,对陈独秀思想演变之研究是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情况,首先介绍了占主流的陈独秀思想演变阶段划分论,提出了笔者的划分观点.其次,重点分析了陈独秀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问题,提出了1920年5月完成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陈独秀因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和不抗日政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被判处危害民国及叛国罪。针对这一“莫须有”的罪名,陈独秀根据宪政学说,进行了有力的抗辩。陈独秀的抗辩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宪政意识,加剧了人们对国民党当局的反感、蔑视和冷漠。  相似文献   

14.
陈宏谋(1696—1771)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一位政绩卓越的封疆大吏,同时也是一位被誉为"岭表儒宗"的思想家,更被史学界誉为清代乾隆朝的三大清官之一。他的官箴思想可以归结为"民本思想,"这与我国当前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笔者将结合陈宏谋的民本思想与实践成效,并加以评述,希冀能为我国现在所大力提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其美是一位由爱国直接走向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在善长典期间,他产生了爱国主义思想;到上海做助理会计后,随着与革命志士交往的日益增多,受上海民主革命风潮的影响,他逐渐萌发了民主革命思想;东渡日本留学后,他的革命立场愈益鲜明,终于加入中国同盟会,民主革命思想正式形成,从此踏上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征途。  相似文献   

16.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深入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本文初步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在汉语修辞学和语法学研究中对索绪尔理论的介绍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民族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反复实践而作出 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