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1):25-25
一个男人在午夜电台节目里,苦恼地向心理医生资询:他喜欢与一个女孩子做爱,但绝对不想与她结婚。但那个女孩子却不放过他。他苦恼地说:他肯定自己不爱她,但却想与她在一起,这是不是一种病?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师,我不知道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懂12国语言、有上千万著作的大师,与只说中文、著作不足百万字的大师含金量有多大差别。只要有人封号,我就认为是大师了,好像选举。有一群人提名就得了。仔细回味,发现做大师难,难得有人称之为大师,难得成为了大师还要代表一大群人说话。更难的是,被称为大师之后,还当众被发一个大师工作室红匾.接过红匾之后申明不想当大师而继续干着成就大师事业的大师。  相似文献   

3.
德国音乐家福尔德斯,中学时在舞台上演奏月光曲,由于紧张,弹错了几个音符。演出结束后,他心里异常不安。这时,著名音乐家冯·萨尔走上台,出人意料地在福尔德斯的额上轻轻一吻,说:“你的演奏太好了。记住,我在你这样大的时候,是大音乐家李斯特的学生,我在一次演奏后,他也是在我的额上轻轻一吻,对我说,他的这个吻是贝多芬给的。原来,李斯特也是在第一次演奏后,贝多芬这样吻了他并对他说,你演奏得太好了。”冯·萨尔说:“这个吻是大师的优秀遗产,我今天交给你。”以后,福尔德斯真的成了音乐家。他回忆起这件事,感慨地说:“赞扬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微软清洁工     
有人到微软去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经过面试和实做(打扫厕所等)以后,人事部门告诉他被录取了,向他索要E-mail以寄发录取通知和其他文件。他说:“我没有计算机。”人  相似文献   

5.
人生驿站     
你是对的有两个小和尚在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僵持了一段时间后,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正在与一个小和尚讨论经文,听完他的叙述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跑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站在一边的小和尚沉不住气了,他不解地问师父:“师父,您平时不是教诲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说他们都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  相似文献   

6.
性生活问答     
我刚结婚时性欲很淡,但慢慢地我找到了做爱的快乐。自从怀孕后,他却没有了欲望。当我问他这种情况是否正常时,他回答说很爱我,没有欺骗我。我非常沮丧,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7,(1):50-51
孤独不只有我小张是某高校大三的学生,可是最近不知为何,总是莫明其妙地感到孤独。问他原因,他自己也说不明白怎么回事。据了解,小张在班里是班长,平时的生活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但他怎么会有这种“说不出来的孤独”的感觉呢?“尤其在朋友多的时候,感觉更孤独,每天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大学的生活好像都不是我想要的,可是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小张说。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根据“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美国,大约12%的学生被诊断出有沮丧和类似的心理问题。美国…  相似文献   

8.
苏西 《科学大观园》2006,(21):62-63
2001年,爸爸有一段时间持续发低烧,头晕,脖子右侧还长了一大块硬硬的东西。我和妈妈陪他去医院检查,第一次见到何医生。据说,何医生是医科大学刚刚毕业没多久的高材生。妈妈皱起了眉头,悄声对爸爸说“:呀,我们真不走运,怎么碰上了个年轻没经验的医生。”何医生显然听见了这句话,尴尬地望了望我们。爸爸开始住院观察。可是从第三天开始,妈妈就开始念叨:“怎么还没有结果啊!这么不明不白地住下去不是糟蹋钱吗?”而何医生,每天也只是例行来查查房,听到妈妈的抱怨也不说什么,还是微笑着。终于,妈妈怒气冲冲地拉着我去找他:“看来我是要找你们领…  相似文献   

9.
"我不是个坏女人。"这是她坐下后说的第一句话。 "这我相信。"出于心理医生职业的要求,我这样说。 "可您如果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您就不会这样说了。" "为什么呢?"我不解地望着眼前这位打扮入时的少妇。 她给我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叫阿玲,今年30岁,结婚已6年。由于单位经济效益不好,便一狠心辞职干起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生活在现实和历史双重的巨大差距里,可以说我们都是病人,也可以说我们全体健康,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而在日常的生活表象下,这个病了的社会为何会让我们如此焦虑?这40年来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就像社会的变化那样天翻地覆。当社会面目全非之后,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我想,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心理医生也不会例外。事实上,我们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对忧郁症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现在他们对人类的快乐也有了一些基础性的认识。被称为"快乐研究之王"的心理学家戴维森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他的研究论文。他在论文中说,快乐并不是一种模糊的、无法形容的感觉。快乐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状态。也就是说,你可以随心所欲地为自己制造快乐。  相似文献   

12.
花儿在开放     
一位陆军上校退役了,领着一笔可观的退役金,回到了温暖的家。此时,他已65岁。按理说,可以享享清福了,可他在家住了一个月就坐不住了,想出去找点事干。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子女们说都65岁的人了,还能干什么呢。他说:是呀,都65岁了,能干点什么呢?可在家呆着,时间也是逝去,干点事也  相似文献   

13.
深夜,一位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那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这是规定.中国人委婉地提出建议,说反正现在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更恭敬了,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走到售票窗前,要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那一站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您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那么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男性怕别人知道他对女性的关注,所以故示冷淡 朋友的妻子告诉我说,她的丈夫是个很了不起的男人,在家中无论她说了多少抱怨的话,他都会微笑而耐心地听完,但在单位里,待她就判若两人。 尤其是打电话到单位里,对答的态度一点也不亲切,"其实我并不想妨碍他的工作,但是有时确实有急事,不得不打电话和他商量,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用那种冷淡且不高兴的态度,而不以  相似文献   

15.
自私、无情、花心、嫉妒、不负责任……任何一个男人,都会有缺点,当你爱他的时候,缺点会变得可爱,但当他背信弃义的时候,你所有的宽容和付出都化为泡影。为什么挥挥衣袖什么都不带走。优雅地报复一下,是很多女性此刻的惟一念头。 活到30岁,我从未相信过,分手时一个男人目光如水地对你说:"没有我你一定会过得更加快乐……你会有更好的  相似文献   

16.
那天,我的高中校友田祥匆匆跨进我的诊室,神情紧张地说:“哥儿们,我真有点儿害怕!”我感觉很奇怪:“为啥?”他涨红了脸,环顾左右后神秘而惊慌地说:“你别笑话我,我去嫖过妓女,可能得性病了。”我赶紧安慰他:“戴了避孕套应该没事的,但你以后千万不要再乱搞了!”他仍不放心:“可书上说,戴安全套也不保险呀!最近我总感觉身上有些不对劲,恐怕我真的得性病了!”我给他检查了一下,未发现性病的体征,劝他不要胡思乱想,可他还是不相信我。“我虽然不是性病专家,但是诊治性病的常识还是知道的!”我再三向他保证,他才将信将疑地走了。  相似文献   

17.
远方有多远     
几位好友聚会,不免要盘点过去,规划未来。我说我明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到沙漠里走走。雯想了想,说:“我的心愿比较多,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去卢浮宫看画,去维也纳听音乐,最好都能实现,要不,实现一个也好。”明说:“我的心愿可能没有你们那么复杂,我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大家还能坐在一起,有酒有菜有话说,快快乐乐就行。”我们大家批评他,这算什么心愿,明摆着,身边的事,随时都可以实现。“我要的就是这种身边的快乐,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不像你们,快乐像星空一样遥远。”明说。这话有点哲学的味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奇怪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陈梦云,我的一位同学,中学教师。她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具体说,她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和一位称职的丈夫,原来每当谈起那“爷俩”时,她总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豪与骄傲,但也许人无完人的缘故,最近,几次提起她丈夫的时候,都表示:阿文(指她丈夫)什么都好,就是有时莫明其妙地朝咱母女子俩发火,不久又莫名其妙地亲热起来,反反复复,简直像个精神病。我问她究竟是什么原因,她说她不知道,还说基本上“每月月底”都是这样。“每次发火时,我开始都会耐心地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但他就是说不出来,唉,也许他根本就不愿意告诉我,后来我也懒得问他…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1,(19):51-51
核心提示:有人说刻薄可能源于能力不足,也可能源于心胸狭窄……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其实,刻薄的人还可能是因为不幸福。身边常常有人会莫名其妙不让你高兴,情不自禁说刻薄的话。"待人处事挑剔、无情"的人,特别是言语上,总带锯齿。网络里,更是集散一些人很不健康的发泄。换个角度,有一天,如果你不喜欢赞扬别人,很看不惯所有的花朵,可能意味着你开始不快乐。越是强者,越宽  相似文献   

20.
他的父亲是方圆数十里最有名气的铁匠,他以此为荣,一有时间就来铁铺帮忙。那年暑假,有位顾客走进店来,想要打一把斧头。父亲不假思索地推脱道:"你去找黑瞎子吧,他是专做斧头的。"那人便诺诺地走了。他不明白父亲为何把到手的生意推给别人,疑惑地问:"黑瞎子是谁,难道他做的斧头比您更好吗?"父亲点了点头:"我们家的那把新斧头也是请他打造的。"他好奇地跑到门口,举起斧头看了看,忍不住笑出声来:"斧口都是钝的,连我都能做得比它锋利,这样的手艺怎么能和您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