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闫长松  刘宝建 《科技信息》2007,(30):319-320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程度、环境状况、经济状况等的一个综合反映。城市绿化与经营是一个综合的科学话题。本文围绕我市在"四市"建设中城市绿化所发挥的作用及城市绿化与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市城市绿化与经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地域经济的建设,更是城市规划与绿化的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因素,城市绿化在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由于城市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以及城市绿化的整体规划,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引入已经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便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而城市绿化建设则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最直接的方法。城市绿化建设是通过对城市景观绿地和开放绿地以及环城绿带的建设以达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目的。但是由于工程的巨大,城市绿化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我国大气污染情况还相当严峻,因此,本文试从城市绿化建设的出发,探讨城市绿化建设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欧榕捷 《科技资讯》2012,(31):187+189-187,18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加强城市绿化设计和规划工作,既能够有效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的建设效果,也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效果,因此,必须要加强城市绿化设计与规划工作,确保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文就我国城市绿化设计与规划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城市绿化设计与规划的作用及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改善建议,希望对于我国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冬兴  张莉 《科技资讯》2007,(29):113-114
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人们对于城市绿化效果的要求已由单纯的绿化意识转向美化和净化.本文在阐述城市绿化的环保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市闵行区的城市绿化发展现状,结合实际,从观念认识、绿化布局、投资体制、科技水平、执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市绿化更好的发挥环保作用的基本思路,对开展城市绿化建设、促进环保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一些著名机构的专家曾预测:二十一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也是中国经济崛起和腾飞的时代.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新疆作为中国西部边陲,改革开放使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与内地和沿海发达省区相比,东西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八五”期间的统计数字已说明了这个问题,从普遍意义上讲,城市绿化也是如此,而城市绿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提高城市社区人们生存、生活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该把城市绿化放在战略的高度加以考虑.在新疆“九五”期间,搞好城市绿化事业,为在下个世纪赶上发达省区打下良好基础.笔者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慧红  马芳 《科技信息》2009,(15):310-310
城市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城市绿化的各种功能中阐述了其即时效应与长远效益。提出了城市绿化中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运用生态园林理念的重要性及生态园林在城市绿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绿化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对策及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城市绿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城市绿化的空间潜力和效率潜力,进而提出应大力挖掘城市绿化潜力,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绿化,使人们重新感受到“天人合一”式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与RS的城市绿化环境效益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万分之一彩红外航空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ArcGIS和ERDAS为主要研究工具,对宁波市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效益及其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道路的绿化系统具有不同的相对环境效益;宁波市城市绿化生态环境效益分布不均;相对绿化环境效益与绿化覆盖率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丰富了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为城市绿化系统的设计,特别是为不同环境要求的功能区绿化系统设计、城市绿化群落布局的合理性评价和城市绿化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从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构筑太原城市生态框架、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太原城市绿色经济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发展太原城市的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之间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从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搬运装卸、绿色信息处理六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出了循环绿色物流体系,提出了加强政府职能的发挥,制定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舆论宣传等促进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促进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信息技术,让其与其他行业的技术结合并带动他们的创新,促使高碳行业低碳化,最终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揭示可再生资源型企业各类绿色战略之间的内在演进规律,为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绿色战略和绿色经济理论的发展,运用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方法,以林业企业为例分析各类绿色战略的系统结构与运行原理,发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演进规律。结果 经研究得出起步、成长和成熟3个阶段各类绿色战略及其组织结构战略的演进规律,并建立两个演进模型——起步和成长阶段绿色战略的“粗放—末端治理—资源链闭环”三层演进机理模型和成熟阶段超循环绿色战略的“资源链—生态链—价值链”三级演进机理模型。对此进行系统综合,梳理出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绿色战略完整的二维演进脉络。结论 绿色战略历经了长期和复杂的演进过程,企业应合理选择渐进式或跨越式的战略发展模式;可再生资源培育是绿色战略实施的难点,应采取以资源养资源、以生态养资源、以价值养资源、以政策养资源和以科技养资源等多管齐下的举措;超循环绿色战略是面向生态文明的战略发展趋势,实施中应以资源链为基础、生态链为支撑、价值链为动力,建立起三链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剖析绿色经济的内涵,阐释绿色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的先进和优势之处,最后具体分析了绿色经济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独特的绿色特征,据此构建其完整的绿色战略类型体系,为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多种备选方案。首先,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中关于系统目标、结构、功能和环境的分析方法,以林业企业为例,研究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的绿色特征;然后,根据战略管理理论和绿色经济理论,将绿色特征归并为3类,分别形成3个研究视角——绿色链条视角(闭环性视角)、绿色拓展视角和绿色产业视角,再从这3个视角探讨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绿色战略的类型及其相互关联。从功能目标、自然关联、绿色范围、资源供应、供应链5个特征类,得出林业企业与一般工业企业的绿色特征在16个特征项的对比关系。基于绿色特征,构建了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绿色战略的类型体系。可再生资源型企业具有显著的绿色特征和多样化的绿色战略类型,应充分发挥其绿色战略优势。超循环绿色战略是绿色战略的成熟阶段,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企业在战略实施中应注重其中资源链、生态链和价值链的相互促进。本研究成果对一般企业的绿色战略管理也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文将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算法及两维图论聚类算法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区域绿色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在建立区域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绿色经济竞争优势评价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将绿色经济得分与局部Moran’s I指数作为观察值,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对其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山东省绿色经济发展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索具有空间内涵的绿色经济评价模型是可行的,弥补了过去定性分析绿色经济的不足,能够客观系统地反映区域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将有助于决策者科学制定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从宏观角度综合地发展区域绿色经济,使其发展构成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涵、核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阐述了实施绿色GDP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实施绿色GDP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云南省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连楼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发展战略。本文就 新世纪云南经济发展的这一特色,从云南经济面临的问题、经济的特色在哪里、绿色经济及民族文化经济新的增 长点如何培育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进而对发展本地区经济阐明了自己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投资主体将由政府向民间进一步转变,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是实现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民营代表的是经营体制的变迁,而产业的选择则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根本途径,因此选准产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民营经济的特点和江西绿色资源的优势,从优势互补的角度结合民营经济活力和绿色产业的潜力,探讨一种具有江西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