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略考更敦群培与“西藏革命党”的关系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相关资料的相继问世,“西藏革命党”事件越来越被人所关注。文章认为从龙厦的“吉求共吞”到邦达绕嘎等人组建的“西藏革命党”的出现,是西藏近代社会的连锁奇迹,都曾经为藏族社会的发展提出过进步的革新思想,是西藏地方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
党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从过程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些特点。“以特别真诚和尊重西藏民族的感情对待西藏民族”、“根据西藏人民觉悟意愿实际,稳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宗教界上层爱国人士发挥了特殊历史作用”、“十分强调给西藏经济发展以支持帮助”、“特别注意保护发展西藏的民族化”、“突出强调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就是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英人贝尔与达赖"新政"之关系考析--兼论达赖"新政"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崇凯 《西藏大学学报》2003,18(2):26-33,68
民国初期(20世纪一二十年代)十三世达赖在西藏实施的“新政”,是西藏近代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达赖“新政”的过程中,英国人特别是贝尔在其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第一手材料,全面、客观地研究分析英人特别是贝尔与达赖“新政”的密切关系,旨在说明达赖“新政”,复杂的政治背景,从而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以便对达赖“新政”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准确的认识。即达赖的“新政”是在英国支持下为拯救西藏封建农奴制并企图自立割据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极不彻底的改革,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西藏基层党组织初期发展研究的现状后,根据当时的报刊、口述史等历史资料,复原了西藏山南地区“凯松村党支部”作为西藏中共基层党组织“第一支部”创建的历史,归纳了“第一支部”创建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回顾、总结了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在改善人权方面的巨大成绩。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出结论,5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完全符合西藏社会发展方向,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今后在西藏应继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努力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进行民族田结、反对分裂的社会主义教育,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为西藏人权的进一步改善,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整风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好形式,是克服和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的有效形式。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和20世纪末的“三讲”教育都是我们党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党性党风教育运动,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和“三讲”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整党促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在新世纪,应进一步巩固“三进”教育成果,坚持将“三讲”教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我们再研读当年由毛泽东主席亲自审定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深感这一协议对于西藏的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七条协议”中闪烁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展现了毛泽东对新中国建国的政治主张,体现了毛泽东解决西藏问题的方法,是一个“愈向前走愈可以看得出来”效果的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承担了阐释新中国形成的“历史规律”的任务,而《红旗谱》讲述乡村革命历史故事,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纷争融进国共斗争的历史格局中,加以史诗的笔法,成为“红色经典”。八、九十年代的“新历史小说”则将历史加以“故事新编”,《故乡天下黄花》、《白鹿原》仍以史诗讲述乡村革命历史,但以新的叙事技巧,解构了自《红旗谱》建立起来的“红色神话”,显示了民间的历史眼光和新的意识形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英帝国主义1888年和1904年发动的两次武装侵略西藏的战争,遭到了西藏人民的英勇抵抗,表现出西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西藏,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积极进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对于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从建党的第一天起,就把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上。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四人帮”对我国革命的每一个胜利,都怀恨在心,挖空心思地炮制了一个老干部都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这是他们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的集中表现,也是他们篡改党的历史、诬陷革命老干部的大暴露。  相似文献   

11.
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某种因果规律形式和特点。重提“历史周期率”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合法性的危机意识和可持续性的责任意识的反映,又是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现实要求。人民监督和党的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直面长期执政和治国理政之问题的积极态度、制度自信和解答能力。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在地包含人民监督和党的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保障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展现了从人民监督到党的自我革命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发展逻辑,有效解决了“历史周期率”这一历史政治难题。反思“历史周期率”与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系不仅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创新大有裨益,而且对于深入推进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各项事业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西藏工作是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央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政策、方针上阐述厂党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就西藏高校“两课”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认识西藏的传统化。认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青年学生,是西藏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总结我们党80年历史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三个代表”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党的先锋队的实质和内涵,为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作者就学校教育工作如何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张磊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5):31-34,67
1920到1930年代经历的多个历史事件中,苏俄“拉普”的介入恰恰为鲁迅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一种机缘,使其在文学和革命、革命和政治、文学和政治的认识上带有某种思想上的“反常识性”。就鲁迅思想主体而言,苏俄文艺观及其本土化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学的意识形态神话。  相似文献   

17.
蒋高明 《科技潮》2006,(10):20-21
门头沟的文化可以上溯到“北京人”时代,近代又是北京市的老革命根据地,门头沟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但门头沟的文化遗迹有的受到了破坏,有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门头沟在修复生态时,也应对“文化生态”进行修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革命,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全党应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武器,从严治党,严把三“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将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19.
长征题材电视剧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的影像纪录,属于国产主流电视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红色经典。其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融合上卓有成效。长征电视剧已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大众化历史文化产品,对人的精神塑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老西藏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进军和解放西藏、建设和发展西藏的过程中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是西藏军民扎根边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建设边疆伟大的精神指引。我国学者对“老西藏精神”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应根据时代特征深入挖掘“老西藏精神”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价值;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加强“老西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其他精神的比较研究;打破响应化研究固有模式,谋求常态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