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回顾龚育之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领域的学术历程。他从制定科技政策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论;他站在时代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反思科学的力量,提出"科学思想是第一精神力量";他捍卫科学尊严,始终站在破除迷信和反对伪科学的前列;他强调科学与人文要相互融合,呼唤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和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05,(11):6
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盂建伟近日提出,科技领域的创新文化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励人们创新。既然这种创新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那么它自然要充分体现科学精神。然而,这种创新文化并不是科技文化本身,而是一种激励人的创新精神的文化,所以,光靠科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整个人文精神的资源,为创造者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人文动力和人文关怀,让创造者实现人文价值。概括起来,就是最大限度地将科技活动人文化,从而以人文精神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绪远 《科技信息》2013,(4):100-1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与人文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重要领域。科学在带给人类社会高度文明化的同时,它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接踵而至,如何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是一项崇高而艰巨的使命。本文分析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思想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应该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实践理性思维与感性体验的互动,并将此理念贯彻到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设制中.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实施研究型教学,倡导双主体性课堂教学,遵循"知道"、"体道"、"言道"统一的原则,力行大人文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兴办以来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其中人文传统的淡化与人文教育的削弱日益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突出人文精神的引领作用,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人文素质培养实际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思想蕴含丰富深刻的人文精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肯定人的物质利益原则,承认人有精神和物质的全面需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强调人的高素质化,鼓励人的全面发展;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思想,促使人自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追求人格完善;“坚持百家争鸣,尊重学术自由”的思想,承认人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个性,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在科学研究和人文探索中两种内在不同的精神构造。历史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发展的不平衡抹杀了人的内心自由和精神上的判断能力,从而造成了文化对人类的严重异化。因此,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在理性重构过程中应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科学为基,人文为本,以人为本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科学和人文素养”理应交融。人文精神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部分,人类社会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协调发展的道路,高师无机化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希腊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与文化之源。将希腊古典哲学放在希腊古典文明的宏阔背景中考察 ,可以发现 ,它的本质特征与重要贡献是体现了希腊古典文明的基本文化精神 ,奠立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这一西方哲学与文化传统 ,推进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与人文、社会知识 ,对西方后世的哲学、科学与文化和社会文明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整体背景。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巨大繁荣的同时,也越来越暴露出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的分析得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日益分离造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严重分立及人文精神的缺失,使现代科技的发展失去了人文精神的导引,以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灾难。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最高展现,它诱导人以真善美为旨趣,在自由创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加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提倡“文化自觉”意识,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触合,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高等教育唯有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之伟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蔡元培文化哲学的阐释来探寻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内涵,即: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现代发展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与倡导人文精神统一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陆伟 《科技信息》2012,(22):210-211
高科技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科技的发展,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具有空前巨大的影响。高科技文明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把科技革命的意义放到人文视野中来体认,培育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实现科技文明与人的道德健全的统一、科技进步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科技创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以体现高科技对人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资源配置,为人文精神培育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思维,使人文精神浸润于科学精神之中;人文精神的内化,人文教育的科学化和教学教育的人文化,是下军队院校加强学员人文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融合视阈中的素质教育三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其融合的境界可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行为与人文行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叶淑兰 《科技资讯》2009,(9):256-256
构建和谐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又充满人文关怀;既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本文结合笔者的经验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7.
王有炜 《科技信息》2004,(12):44-45
科普,普及什么?我国《科普法》第二条指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国科普在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要大力倡导蕴含其内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科普在注重“器物”层面时更加关注“精神”层面,做到既见“物”又见“人”。  相似文献   

18.
我们无疑走进了一个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在改变社会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对社会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了人与人、人与其它存在物的关系,并且大大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作用,使得社会道德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也就使社会对人的道德责任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能够促进新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对社会的价值观念有重新的认识进而主动进行科技伦理教育.科技伦理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质是与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最高追求——真、善、美相一致的.中国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科技人文一体思想中的有利因素,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及早对全体公民特别是未来的科学技术专家进行科技伦理教育,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起来,树立科学发展现,使21世纪的中国,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道德高尚的人文科技社会.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又充满人文关怀;既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本文结合笔者的经验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既要着力倡导科学精神, 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