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激光焊机是连续退火线的关键设备,作用是将两卷带钢的头尾进行焊接,实现全连续退火作业。激光焊机具有能量密度大、焊缝质量好、易于过程参数控制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热轧卷连退线、酸轧线的首选。针对热轧卷连退线米巴赫激光焊机,分析了激光焊接工艺过程及其微观金属学原理。通过制订典型钢种的焊接工艺策略并进行实验验证,证明焊接工艺原理对现场参数优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介绍了焊缝质量的各种离线检测方法,用于工艺摸索阶段。工艺固化后,在线焊缝质量检测QCDS系统,将实时反馈每次焊接的质量信息,极大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影响2230连退机组Miebach激光焊机焊缝质量的因素:焊接参数、来料状态、焊机设备状态等,并研究了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典型焊接缺陷:填充不饱满、焊缝搭接、焊缝漏焊、焊缝间隙的异常增大、焊缝夹入二次剪切边丝等,并针对每种焊缝缺陷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焊机重率和焊缝断带率,保证连退机组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DP590冷轧双相钢综合力学性能,利用CAS-300Ⅱ型连退模拟试验机,通过模拟退火实验,研究了冷轧双相钢再加热过时效工艺(R-OA工艺)中,不同再加热温度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冷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的组织性能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R-OA工艺较传统工艺相比,马氏体周围有较多M-A岛组织;R-OA工艺再加热温度超过350℃时,实验钢屈服强度小于290 MPa,屈强比0.42,抗拉强度超过701 MPa,延伸率大于31.8%。  相似文献   

4.
不停炉生产冷轧双相钢是控制成本、提高合同交付率的关键技术。对某钢厂连续退火机组生产双相钢前必须停炉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结果表明,连续退火机组TV值越小,过时效段降温速度越快;降低快冷段出口温度可显著地降低过时效温度。通过对生产组织的优化,实现了不停炉生产冷轧双相钢。  相似文献   

5.
硅,锰和轧制工艺对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了模拟热轧。研究了合金元素硅,锰和终轧温度,轧后冷速和轧制变形对试验钢双相组织形成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参数内,试验钢均获得双相组织,其稳定性较好,导出了估算热轧空冷Si-Mn双相钢的fM和fFP值的计算式,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热轧参数对试验钢硬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摩擦焊机用户对焊接产品提出更高质量、高精度的生产要求,设计了一液压双闭环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通过监控液压系统压力和比例溢流阀阀芯位移,对压力使用模糊PID控制器控制调节,位移采用PID控制器调节来控制摩擦焊机的轴向压力控制精度,并运用AMESim/Simulink对该系统进行联合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双闭环控制系统比PID控制下的单闭环控制系统能更好地改善摩擦焊机的轴向焊接压力精度,提高焊接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双相钢已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双相钢成型性能是进行工艺制定和模具制造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双相钢DP500方形盒件的拉深成型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分析,采用正交试验法综合考虑了压边力、板料厚度、摩擦系数和凸凹模间隙因素对拉深成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边力和摩擦条件均对双相钢的拉深性能有重要影响,盒形制件在凹凸模间隙为2.1mm,压边力为30 k N,摩擦系数为0.2,板料厚度为2 mm时获得最佳成形质量,研究结果可提供模具制造和成型控制的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童琳 《科技资讯》2013,(11):158-159
本论文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以六西格玛统计方法为指导,通对关键工序进行监控和分析,找出了对输出变量有关键影响的输入因子,并对这些关键因子进行改进和控制,从而使生产过程得到最大的优化,产品的质量和良品率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最终实现了通过对参数的改进和SPC系统对量产中的产品进行持续的质量监控,提高了焊线工序良品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热轧试样的组织性能测试,研究了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铁素体和马氏体强度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C-Si-Mn系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热轧双相钢基本力学性能参数预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08Mn2Si双相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热处理双相钢制作高强度钢丝的生产工艺,按研究工艺生产高强度钢丝时不仅可取消铅淬火工序,而且所生产钢丝具有高的扭转次数和弯曲次数,抗拉强度能达到和超过1800MPa。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本钢浦项连续退火机组在生产极限规格及高强钢时快冷段运行不稳定问题,对冷却负荷与带钢横向温差、冷却负荷与风机压力、高冷速情况下各水冷辊投入分配进行分析,横向板温差控制和风机挡板的开口度管理是实现对极限规格和DP钢种在连续退火机组稳定生产的关键,改进后,实现了极限规格小时产量提高25%,DP钢种性能合格率100%。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CSP热轧双相钢后段超快速冷却生产的稳定及产品组织的均匀性,需实现带钢生产过程中冷却水压力的高精度控制.结合包钢CSP后置超快冷设备和工艺特点,针对带钢冷却过程中集管压力波动问题,分别设计了动力泵压力闭环与溢流阀模糊控制的联合控制法及动力泵压力闭环与溢流阀压力闭环联锁控制法.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案,带钢冷却过程中头尾段集管压力控制在0.85±0.05 MPa,带钢中间段集管压力控制在0.85±0.01 MPa,实现了低成本热轧双相钢后段超快冷过程供水压力的高精度控制,很好地满足了该厂CSP热轧双相钢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3.
800 MPa级双相组织低屈强比钢厚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本成分为Fe-0.1C-Mo的微合金HSLA钢进行了变化轧制与冷却参数的试验,分析了钢的组织形貌及微观结构;研究了变形和冷却参数与钢的屈强比、缺口冲击功、延伸率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对轧制、冷却工艺的组合与变化,实现对钢的强度、塑性、屈强比的控制;抗拉强度800 MPa级的厚钢板,其屈强比控制在0.75以下,低温冲击韧性良好.钢的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组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热轧厂1700热连轧机大生产实测数据,对热轧带钢T52L的最佳化成分设计及控轧控冷工艺进行研究,优化T52L钢的化学成分,着重分析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对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及冷弯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性能控制的相关研究,建立T52L钢的力学性能控制模型,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出发,简述了现代化钢铁企业一体化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的内容,设计原则,相应的支持软件的开发思想和原理,并结合我国钢铁工业的实际情况说明了一体化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的实施策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卷取温度是影响成品带钢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其精度的高低对带钢质量至关重要.为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采用层流冷却装置对热轧后的板带进行冷却控制,喷水系统的设定是层流冷却过程控制的关键.在冷却过程中带钢的温度不能在线连续检测,其过程具有强非线性和时变性,而且在冷却过程中存在相变,因此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去描述这一冷却过程.随着带钢厚度,精轧出口温度和轧制速度的变化,单独的前馈/反馈控制很难满足高精度的温度控制需要.在本文的研究中,一系列层流冷却控制策略被采用,包括前馈/反馈控制,自适应算法,以及控制带钢整体温度的均匀性策略.实践应用表明这些控制策略得到很好的检验,能有效地提高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卷取温度是影响带钢组织性能的重要工艺参数.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厚规格带钢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是一个难点.针对厚规格带钢在层流冷却过程中的工况特点,提出了温度场计算模型和对流换热系数模型的改进方法,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基于相似策略的自适应模型,以改善卷取温度前馈控制效果.经现场应用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能有效提高厚规格带钢的卷取温度控制精度,其中厚度大于12 mm的带钢平均命中率可达到94.9%.  相似文献   

18.
HRB400钢筋运用范围逐渐增大,将成为今后的主流产品.对水城钢铁公司生产的轧制后不同冷却制度的Φ25 V强化钢筋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显微硬度测试、金相观察及扫描电镜断口观察,发现轧后水冷工艺造成了组织和成分不均匀,使得钢筋强度和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没有明显提高,并降低了钢筋韧性.试验结果表明水钢HRB400钢筋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轧后水冷对于钢筋性能影响不明显.最后总结出在水钢目前实际生产条件下,应不采用轧后控冷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