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汽车离合器结构的演变过程和世界著名膜片弹簧离合器制造公司概况,并分析了推式与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形式、特点、优缺点及其应用。最后指出,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第三代汽车离合器。  相似文献   

2.
干式双离合器系统换挡过程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系统,研究了电机驱动的干式双离合器执行机构,分析了膜片弹簧载荷变形特性和离合器扭矩动态传递特性,采用模糊控制和PI(proportion integration)控制的双闭环控制方法,建立了干式双离合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换挡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电机驱动的干式双离合器及其控制系统,能够满足DCT换挡过程的要求,实现了DCT系统高性能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组合遗传优化方法设计膜片弹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膜片弹簧载荷-变形特性和应力-变形特性的综合分析,考虑各种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离合器膜片弹簧的变形特性和多种约束条件的分析 ,在参考成熟的离合器结构参数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模型 ,该模型可以使离合器的后备系数稳定 ,保证离合器可靠地工作 ,并用此方法进行了实例设计 ,结果表明 :优化设计后的膜片弹簧 ,后备系数的稳定性、最大当量应力以及分离力的大小均明显高于原设计。  相似文献   

5.
膜片弹簧离合器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在国外汽车中已广泛应用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螺旋弹簧离合器。我国引进的DST型膜片弹簧离合器又属较新型的,本文介绍其结构与装配特点,分析其结构与性能方面的优点,并对80年代以来其结构的改进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性能主要取决于膜片弹簧的结构参数,以膜片弹簧危险点处的当量应力为最小作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用解问题极值的复合形法进行了求解,计算方法和结果可供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迄今提出的膜片弹簧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更合理的膜片弹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邬学斌  张欣  陈宏伟  杨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7,37(10):1072-1076,1083
在同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和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数学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包含Kalman滤波器、串级变参数PID控制器的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转矩跟踪控制策略,设计了变参数转矩环比例控制器,对行程环PID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整定,对HEV模式切换过程中,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跟踪控制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离合器转矩跟踪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拉式膜片弹簧载荷 -变形特性和应力 -变形特性的综合分析 ,考虑各种约束条件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该模型可以使摩擦片磨损前后离合器后备系数和离合器分离力的变化较小。模型的求解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理想点法。设计实例表明 ,模型建立合理 ,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扭簧式离合器的机构原理及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扭簧式超越离合器的应用和机构原理,对其中的弹簧进行了周密的力学计算,并研究了离合器分离和结合的过程,从理论上推导出扭簧离合器可靠接合和分离的条件和设计依据。这里还介绍了扭簧式离合器的其他形式。  相似文献   

11.
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接合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接合是由不同频率不同脉宽的开关信号驱动电磁阀来实现的,在建立膜片弹簧离合器接合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预测控制的方法克服了电磁阀开关的滞后。利用普通电磁阀实现高精度的控制,提高膜片弹簧离合器接合的控制性能。实验证明这是解决膜片弹簧离合器接合控制这一难点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膜片弹簧优化设计目标的分析,选用在摩擦片磨损极限范围内,弹簧压紧力变化的平均值最小及驾驶员作用在分离轴承装置上的分离操纵力的平均值最小为共同优化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采用微粒群算法对某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微粒群算法优化后得到的膜片弹簧参数值明显优于原有2种设计方案的数值.膜片弹簧优化设计过程中,微粒群算法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结果且算法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3.
汽车膜式空气弹簧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气弹簧悬架中的主要元件膜式空气弹簧进行了分析,在简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空气弹簧系统垂直刚度及振动频率的计算和结果分析。在膜式空气弹簧结构与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膜式空气弹簧有效面积、有效面积的变化率及有效体积变化率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与空气弹簧的负荷特性计算,对空气弹簧的设计与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双闭环试验台的工作原理,主要工作部件的参数设计,并对手扶拖拉机室内模拟试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试验台设计采用新型加载装置——磁粉离合器和单板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详细讨论了膜片弹簧尺寸参数的公差范围对其载荷、强度性能的影响 ,建立了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并运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约束条件 ,编制概率优化程序 以某膜片弹簧为例进行仿真计算 ,对比概率优化前后膜片弹簧的产品合格率 ,分析原因 ,得出了膜片弹簧主要尺寸的公差带宽是影响其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的结论 ,因而应适当控制公差带值 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概率优化设计方法提高了膜片弹簧的设计水平 ,进而掌握了其产品质量控制的主动权 ,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汽车的换挡性能,综合考虑整车动力性、双离合器寿命和驾乘舒适性等因素,研究换挡过程中双离合器的协调控制.对整车换挡过程进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深入分析了寄生功率的产生机理,提出其解决方案.针对分离和接合离合器,采用模糊控制理论,以油门开度、离合器主从动盘角速度差及其变化率为输入,分离速度和接合速...  相似文献   

17.
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换挡过程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湿式双离合器系统的高度非线性、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设计了多规则因子模糊控制器。制定了湿式双离合器换挡过程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综合控制发动机和离合器压力来完成换挡过程中的动力切换。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建立了湿式DCT传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换挡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满足DCT换挡过程的要求,并且控制器的跟踪性能良好。最后,讨论了换挡控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压电陶瓷离合器的结构,给出了这种结构的离合器的初步实验结果.文中给出了这种新形离合器的结构图,分析了实验结果与理论设计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压电陶瓷离合器是一种耗能少、接合速度快、输出转矩大的离合器.  相似文献   

19.
许晓红 《科技信息》2008,(36):112-113
本文论述了离合器的系统模型,分析了离合器接合过程中两个性能评价指标——冲击度、滑摩功。确定了离合器接合量和接合速度作为控制对象,并得出了“快-慢-快”的接合控制规律。根据离合器控制策略,完成了汽车起步离合器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考虑离合器摩擦系数变化及离合器性能衰减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车辆起步过程动力学模型,以车辆起步过程冲击度、滑摩功和起步滑摩时间为优化目标,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获得了车辆起步过程离合器最优传递转矩。针对离合器摩擦系数变化及离合器性能衰减对车辆起步过程离合器压力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离合器压力非线性鲁棒控制策略,以实现对离合器最优传递转矩的跟踪。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线性鲁棒控制策略能够在离合器摩擦系数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对离合器最优传递转矩的有效跟踪,跟踪误差不大于0.02 N·m,且能够适应摩擦性能衰减导致不同寿命阶段摩擦系数的不同变化规律,与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策略相比具有更精确的控制效果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