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性决定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协同的基础。本文运用协同论的概念范式,从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出发,基于制度设计与实践创新的系统性分析,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强调的制度原则、民主路径探索、有效经验借鉴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协同性,对深刻领会其治国理政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治国理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施政履职的实践标志和时代烙印。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兴起有其特有理论与实践缘起:以回应时代诉求、紧扣时代主题、牢记历史使命为发展逻辑的治国理政唱响民族复兴的最强音;以强调更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更清晰的主体关系、更前瞻性的顶层制度设计为内涵特征的治国理政持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工程;富含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与历史价值相统一的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价值意蕴,就是要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讲话、访谈中形成独特的习式语言风格逐渐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独到的认识:追根溯源,客观地评价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阐释了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古为今用,做到了传统文化思想与治国理政理念的话语对接,赋予了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时代价值;吐故纳新,指明了传统文化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畅销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表现和成果.该书在海外畅销的意义主要在于,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世界了解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个窗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精华、精湛的语言翻译带来海外读者"阅读中国"新风尚.  相似文献   

5.
治理理论及其话语体系的中国叙事来源于中央苏区治国理政的早期实践。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国理政探索,在国家治理模式、核心、价值、方式和路径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经验教训,凝练了国家治理的中国故事,形成了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道路,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丰富国家治理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治政应坚持权为民授、威源于民、用权为民,百姓利益大如天的治政本源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法德治国、民主宪政、廉政勤政、俭政节用、社会和谐的理念,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勤政、选贤、慎权、团结、创新的治政道德。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三次历史飞跃,从"理论渊源""价值内涵""实践路径"三个层面深入研究.首先,在理论渊源层面,从个人维度、历史维度、国内外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其次,在价值内涵层面,注重对一些核心问题、重要概念、治国理政方略开展系统解读;最后从理论研究层面落脚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少数民族居民的国家认同得分显著高于民族认同的得分,不同民族的居民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水平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蕴涵中国优秀文化精髓,充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国情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理论指导维度看,其治国理政思想贯穿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红线;从文化传承维度看,旨在弘扬中华文化沃土中的优秀文化;从问题切入维度看,直面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发展实际;从目标厘定维度看,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经验运用维度,凸显了推广党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经过一次次治国方略实践的检验,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的今天,国家教育领域的建设也要顺势而为,要继续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更重要的是要从当代青年的内心深处去唤起他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筑牢情感堡垒。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从南明到清末的英雄书写,发掘出从文天祥、史可法、马雄镇到张勋的忠臣谱系,并从其象征内涵中论证了汉族士人从汉族认同到中国认同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凝练概括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内核尤为必要.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决定》等重大决策文本,透析提出习近平的五"平"治理思想.其内涵表现为:维护和平的全局意识,展现治理的生态思维;推行公平的基本信念,彰显治理的正义价值;追求平等的权利诉求,展示治理的民主理念;善于平衡的矛...  相似文献   

13.
在多民族国家,公民的国家认同是政治稳定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既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又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个重要群体,了解他们的国家认同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据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包含了民族、国家等元素,具有民族与国家交融的情境性和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需要从国际比较视野和民族过程发展脉络中认识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指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需要置于全球化时代的族裔复兴背景中进行考察,全球化推动族裔复兴及其全球性影响的形成,同时也加剧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是世界范围内国家认同问题产生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5.
运用马来西亚的事例强调了族群性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涉及不同族群的政治程序的重要意义。族群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的过程 ,这些过程使人们在一国家内意识到一个共同想象的社群。创制族群和国家认同的过程实际上构成了同一历史过程的重要部分。在一国家范畴内 ,不同的族群对国家认同有不同的憧憬 ,因此有必要将国家认同与族群性相关联思考。论述了马来人和华人的族群划分问题以及沙捞越土著人复杂的族群认同意识和族群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马来西亚的事例强调了族群性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涉及不同族群的政治程序的重要意义。族群的形成涉及到一系列的过程,这些过程使人们在一国家内意识到一个共同想象的社群。创制族群和国家认同的过程实际上构成了同一历史过程的重要部分。在一国家范畴内,不同的族群对国家认同有不同的憧憬,因此有必要将国家认同与族群性相关联思考。论述了马来人和华人的族群划分问题以及沙捞越土著人复杂的族群认同意识和族群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不只是受罗曼蒂克主义的影响而对自然进行简单的评价,而且也从恐怖的、畏惧的、不毛之地的原生自然中影射出对美的追求,体现出向精神丰富的自然观转换的重要性.而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成立背景,尽管存在着国家主义和无价值性,但是它打破了美国对欧洲文化的自卑感,在获得美国认同American identity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地缘政治、王朝经营、文明特性、区域族群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下,容美土司完成了族群社会的再造。这些影响容美土司国家认同的因素大都渗透着国家整合意识和族群主体意识,并在“国家化”的进程中不断变迁、发展和沉积,并又反过来促进了容美土司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9.
多民族国家如何整合内部各民族,并提供一种超越狭隘民族认同的社会团结纽带,这不仅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现实政治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理论课题。哈贝马斯以欧盟政治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所谓"宪法爱国主义"的政治理论。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国家已经是后民族主义时代的国家,故而,前现代色彩浓郁的民族认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基于一种自由民主国家政治实践基础上的政治文化将为现代国家提供一种社会团结的纽带,取代民族认同的地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