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这个缺少诗歌英雄的年代,在这个诗歌荒芜的年代,王家新却以一代先锋诗人的姿态把随笔集<没有英雄的诗>呈现给我们,展现了他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创作情感中的独特视野,同时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写作的一种典型状态.  相似文献   

2.
英雄命题与人道主义作为不同的价值体系在军事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支配地位此消彼长的互置。“十七年”——20世纪80年代初的军事文学覆盖于英雄命题之下,人道主义则居于次要地位;80年代中期以后,复归的人道主义逐渐消解了英雄命题,但与此同时也消解了自身,使昔日的“英雄”只能以“英雄”的碎片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浙教版第九册第17课)是一篇老课文。像此类课文因为故事发生的特定年代,离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习中常会走入死胡同:英雄的形象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课堂上不知不觉就充斥着“向英雄学习”、“英雄是我们的榜样”等口号式的语言,文本滑落为思想教育读本,英雄被模式化与概念化,成了“符号”。  相似文献   

4.
《创业史》是20世纪50-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的代表。这部作品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塑造了农民英雄梁生宝的形象,书写了全新的农民本质,表现了对农民英雄的全新想象。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研究撒克逊诗歌?第一,不列颠土著布雷顿人在被征服之前,用凯尔特语创作了许多优秀诗歌。无疑,英诗的伟大传统汇合着凯尔特诗歌的血脉,每年仲夏的皇家威尔士文学艺术节可以为证;第二,在为英国语言文学带来巨大变化的诺曼王朝君临英格兰的前夜,有一个撒克逊时代(400?——1066),这个文明的过渡期已出现了多种诗歌体制,如史诗、宗教诗、哀歌、迷语诗、抒情诗与训谕诗,它拥有长达六百年的诗歌成就;第三,撒克逊诗歌是诠释历代英诗的关键,其撒克逊风骨正是后世诗人所长歌不已的英诗气  相似文献   

6.
说真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新英雄门,现在天天在台湾做测试,同他们一起拜师学武有点舍不得他们,同时将这分感情也有些带入到了生活中,我很喜欢武侠也喜欢古代,新英雄门真的好厉害好厉害~让人进去感觉是在看电影是在生活,谁见过onlinegame的新手指南是RPG的形式,谁见过空中飞舞时回头一箭的感觉,但这些都存在的,也许你来了什么也没有,但你进入进去却发现他的东西太多太多简直是不可思议,如果说UO是欧洲的网络代表,我觉得新英雄门则能体现中国自己的风尚,我觉得韩国人更比中国人了解什么是侠义精神什么是武林。当我叙述下面的故事的时候不要以为这些只有电影里才能出现的情景和画面,因为在这个电脑时代的社会中一个真正的武侠online新英雄门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伟大的英雄,他有着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在战斗中无往不胜,取得了赫赫战功,他的对手一直找不到他的弱点。但就在他攻打特洛伊城之际,站在对手一边的太阳神悄悄一箭射中了他的脚后跟,在一声悲凉的哀叹中,英雄倒下去了。原来脚后跟是他全身惟一的弱点,只有他的父母和天上的神才知道这个秘密。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母亲曾捏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在神奇的斯堤克斯河中,被河水浸过的身体变得刀枪不入。可他的脚后跟由于被母亲捏着,浸不到水,所以成了全身惟一的弱点。正是那只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要了儿子的命!…  相似文献   

8.
《平凡英雄》新颖的叙事方式突破了英雄范畴的定型观念,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文章借助非范畴化理论,对电影的英雄叙事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平凡英雄》打破了英雄范畴的固有边界,通过刻画普通民众面对救治断臂小男孩时的人间大爱,将观众的注意力导向英雄行为的认知辖域,进而激发观众对新时代英雄群像的再范畴化。本研究为解读新时代影视文学的英雄主题提供了新视角,对借助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亦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粲的<英雄记>以个人作为和时代影响力为标准,收录英雄"善"、"恶"兼蓄,并以文土为"英雄",体现了当时最宽泛的"英雄"概念.这种英雄观是汉末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价值体现,也代表了王粲个人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年底、2003年年初,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所带来的影响余波尚未褪去,中华大地却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演绎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抗非精英钟南山 如果要数继非典一役之后我们所记住的名字的话,钟南山三个字必定是排在第一位。“这次抗击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历史学家,因此对历史是由英雄还是群众创造的这个命题无意深究.但是.当英雄史观扩散到探讨科学家群体中的个体贡献时,我就不能不予以高度关注了.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把布拉福德定律(Bradford's law)不断外推,得出"重要的科学进展是由少数人完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说起“倚天”,最先想到的是金庸武侠中盛名已久的奇兵之一倚天剑,然后就会想到“三国”系列中曹操手上的倚天宝剑。可今天的“倚天”却是在目前火爆登陆中国的韩国网络游戏HETIN的中文名字。如此具备武侠气息的名字在游戏中却不是那种我们熟悉的行侠仗义,英雄和拯救才是这个游戏的主题。不过,要当英雄,却是好难好难。谁道英雄顶天立地?谁道英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看看在《倚天》中你该怎么去活,怎么去过你的日子,你就知道,英雄不是这么好当的!  相似文献   

14.
批评界对卡莱尔"英雄"观的诟病有失公允.一旦我们对他的相关作品及其语境作细致的探究,就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呼唤英雄,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机械的时代.不管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模样,他呼唤英雄、抨击时弊的出发点充满了积极意义.即便我们只看卡莱尔的"英雄"观本身,也能发现不少积极意义.卡莱尔所说的"英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概念.在卡莱尔的眼中,一个人是否英雄,并不取决于他的身份和地位,而是首先取决于他的诚恳与否.  相似文献   

15.
<正> 七月,中原的雨季来临。淅淅沥沥之中,思绪格外地多起来。我们是讴歌创新的杂志,我们最希望出现更多的创新英雄。但怎样成为创新英雄呢?我们时时在找寻着答案。大凡经历的大风大浪多了,一举一动自有一份弄潮儿的沉稳;经历的艰难困苦多了,一言一行自有一份大将的沉着;经受的严峻考验多了,举手投足自有一份英雄的气魄……英雄不是天生的,英雄需要历练、积累,需要厚积而薄发,需要一个脱颖而出的过程。然而,  相似文献   

16.
“英雄节”被“七省号”起义英雄们的血哺养壮大了的印度尼西亚士兵们、工人价级和泗水的市民们,在1945年11月10日,当印度尼西亚人民庄严地向全世界人民宣告独立以后,又进行了另一次震动世界、使帝国主义恐怖发抖的英勇斗争,那就是有名的“泗水之战”反英斗争。印度尼西亚人民把这个庄严的日子,称为“英雄节”。“七省号”起义和“泗水之战”在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斗争史上,都是不朽的英雄史迹。前者是抗荷,后者是抗英。英、荷帝国主义在印度尼西亚曾先后做过殖民统治者,也都极端仇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独  相似文献   

17.
英雄神话中蕴含了一个民族的英雄观,即对英雄的认同标准。不同文化对英雄认同标准的差异,折射出其民族的性格、精神和价值取向。文章通过对中希神话中英雄特点的比较,从英雄的性格标准、道德标准和命运标准三个方面,解读中西方文化在英雄认同标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王》集中了古希腊神话传说的三大模式:弃婴模式,国王与替罪羊模式,神谕模式,它特殊的谜语式结构与俄狄浦斯坚持查事实真相的精神刚好一致,而俄狄浦斯最后的悲剧却也正是古代希腊命运观中隐含的陷阱及英雄的特殊定位所致,从这个意义讲,俄狄浦斯的悲剧恰恰喻示了所有英雄神话在悲剧时代的破灭。  相似文献   

19.
英雄的传说 过去的1000年间,是中华英雄辈出的年代。尽管,某个哲学家曾经所说,对英雄的渴望和崇拜是一个民族不成熟的表现。尽管,在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永难消褪的记忆之后,造神运动在中国早已失去了市场。然而,最近一两年间,随着互联网络的兴起,诸如“数字化英雄”、“知识英雄”、“网络英雄”等等称谓却再一次甚嚣纸上,并且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欢迎。在演绎了种种神话之后,如今仅仅是听到比尔.盖茨、张朝阳这些名字就足以在人们心中激起阵阵波澜。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这里,我们不想去评判这种神话的背后隐藏…  相似文献   

20.
新知识英雄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对于可以运用知识产生巨大人生势能和社会动能的精英们我们大可称之为知识英雄。知识经济在内地生根落地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做是知识英雄各领风骚的故事集合。有意思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英雄也有不同的时代烙印。第一代的知识英雄可以称为研发英雄,时间则可以追溯到20年前。他们或是靠一段源程序写出风靡一时的高科技产品,诸如方正的王选,联想的倪光南、四通的王缉志,金山的求伯君;或是靠一个配方平地起一家企业,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