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本文系根据作者两年来的試驗結果,确定短日照是过早播种情况下黃麻早花的主导因子。不同品种的早花现象与其光照阶段发育特性密切联系,要确定该品种的早播适期,关鍵在于了解它的光照阶段发育特性。2.不同的黄麻品种具有不同的光照阶段发育特性:粤园一号的光照阶段开始期在出苗后9——12天,而在10小时日照下經过15——21天便可以通过;东莞园果在出苗后12——15天起,而通过光照阶段要求9——15天;新长一号在出苗后6——9天起,而通过光照阶段要求6——12天。3.试验用的三个黄麻品种(新长一号、粤园一号及东莞园果)的光照临界长度均为13.5——14小时。4.在过早播种的情况下,当其日照长度短于光照临界长度时用人工延长光照至14小时以上或夜间給予短暂光照20——30分钟均可以明显地延迟黄麻的开花期,因而获得较高大的植株。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小麦阶段变化与熟期的遗传关系表明: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短的品种,比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长的品种抽穗早。抽穗开花后,熟期的早晚与灌浆速度和脱水快慢差异明显可见。抽穗早不一定成熟早。熟期的遗传表现,F_1代抽穗和开花介于中间偏晚,而成熟则以同晚和超晚居多;F_2代抽穗,开花和成熟为连续变异,属数量性状遗传。从倾早到倾晚,舞穗,开花近似常态分布,而成熟期则呈负偏斜为高狭峰。小麦的早熟性为隐性遗传。控制冬春性小麦熟期性状的基因数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对基因的熟期遗传;另一种是多对基因的熟期遗传,已测定估算为2—3对基因。同时,也研究了抽穗期和开花期与成熟期的相关。其抽穗与开花的相关系数,6个组合中有3个组合表现极显著,γ=0.7978-0.9291;而抽穗与成熟的相关,6个组合的相关系数,γ=0.1584-0.5956,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麦种子醇溶蛋白凝胶电泳及其在遗传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illmun等指出:“根据小麦种子醇溶蛋白的凝胶电泳谱带可以鉴定小麦品种”。我们经过试验认为,小麦种子醇溶蛋白凝胶电泳谱带清晰、稳定、重复性好。不同小麦种和品种间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差异明显,能够反映出小麦基因型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品种极多,生长发育及其生物学特性因品种而不同,现以我们种南大2419小麦为例说明小麦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物学特性。(一)种子的形态及萌芽小麦南大2419,籽粒呈卵圆形,背面圆而腹面稍平,中有一腹沟将种子分为二,大头背下方一椭圆形胚脐是胚存在的地方。小头着生有冠毛。南大2419属于半冬型小麦,陕西地区  相似文献   

5.
鉴定、选拔适于我地区三熟制栽培的早熟、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是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我所根据省农林局布置的大、小麦区域试验计划,进行了大、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现将情况叙述如下:一、试验概况1.供试品种,除了由省农林局统一布置参加省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矮四九、荆州10号、早红3—7、早白1—1、九兰、908等六个;大麦品种:114(米麦)、早熟3号等两个外,本试验还增添了安徽11、早红3—4—1、鄂麦6号、钟山6号、1046等五个小麦品种。其中以908  相似文献   

6.
种子加工机械化是实现种子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措施。为了探讨不同的机械、不同的加工程序对小麦种子的播种品质、生育状况、产量性状的影响,本试验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三种不同肥力的土壤上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与还地生产相同的栽培技术,按照同方案进行,试验品种为克丰一号。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测量得到六个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的延迟发光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延迟发光初始强度和衰减系数等时域特征参数以及峰值点频率和频谱重心频率等频域特征参数。对比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的这些特征参数,发现品种不同,其各项参数取值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本研究为小麦籽粒品种的快速、无损判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系性状对磷胁迫响应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缺磷是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培育磷高效基因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根系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营养吸收和磷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所以定位不同磷胁迫条件下根系及其胁迫反应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将有助于磷高效品种的培育.本实验以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农大3338×Altgold)为材料,结合高密度遗传图谱,在正常供磷、低磷处理和磷饥饿处理条件下共检测到与小麦根系性状(根长、根数和根干重)及其磷胁迫响应有关的QTL位点30个(LOD>2.0),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其中单个位点对表型贡献率大于10%的有5个,在染色体7B上共检测到7个位点.分析发现,根系性状QTL和磷胁迫响应QTL是由不同位点所控制的.此外,控制幼苗根系相关性状的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分散于双亲中,聚合这些来自双亲的增效等位基因,将有可能选育出磷效率明显提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不同小麦品种(系)间抗性淀粉含量差异的原因,本试验利用q RT-PCR技术研究了抗性淀粉含量高和抗性淀粉含量低的小麦品种(系)淀粉合成关键基因SBEⅡa表达差异。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小麦SBEⅡa基因启动子(AY357072.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SBEⅡa基因启动子,利用Clustal.W对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利用数据库PLACE和Plant CARE对启动子序列中各特征元件进行预测,以发掘影响SBEⅡa基因表达量的重要作用元件的等位变异位点。结果显示:抗性淀粉含量高的小麦品种(系)中SBEⅡa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抗性淀粉含量低的品种(系)。克隆了10个抗性淀粉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系)SBEⅡa基因编码区上游2896 bp序列,10个小麦品种(系)SBEⅡa基因启动子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9.92%,抗性淀粉含量高和抗性淀粉含量低的小麦品种(系)SBEⅡa基因启动子序列间无规律性差异。推测,SBEⅡa基因启动子可能不是造成SBEⅡa基因表达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小麦叶肉原生质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行为比较,证明了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叶肉原生质体在电泳率上的差别与细胞膜组成成分上的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光效育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弱光和红光利用是小麦光能利用改良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基于新乡地区的光照条件,分析了百农矮抗58、百农4199、百农160、周麦22等不同小麦品种越冬期和灌浆期的光照强度,检测了苗期的叶色,并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利用红光及蓝光照射叶色不同的品种,检测了光合效率,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结果表明小麦越冬期光照强度显著低于灌浆期,可见光7种光质中,红光比例最高且上午(7:00-9:00)和下午(17:00-19:00)比例增加.苗期百农160和百农4199叶色最深,宝丰7228颜色最浅,差异极显著.红光处理的小麦旗叶光合效率高于蓝光,百农4199的光合效率均显著高于矮早781和宝丰7228,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低于矮早781和宝丰7228,蓝光下不同品种旗叶光合效率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小麦生长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吉木乃县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品质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生长发育、优质高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省先后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达30多个。王乃玲曾就《1935~1986年我省小麦生产的变迁》作过综合论述,着重论述了我省小麦生产的发展概况,不同阶段小麦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分布和主要推广品种的系谱及亲缘关系,但尚未就各阶段品种的有关性状进行控制条件下的系统研究。本项研究是在相同的控制条件下,研究分析这些品种特性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对它们的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等性状演变进行历史的评价,目的是为今后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从产量构成、植株形态特征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给有机肥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盆栽条件下以强筋类型郑麦9023和中筋类型豫麦49-198两种冬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有机肥对两种冬小麦品种产量与籽粒淀粉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两种冬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提高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支链淀粉和淀粉支/直比例;降低了淀粉粒总量,且B型淀粉数量与体积减小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处理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这两类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抗旱能力不同的春小麦幼苗在干旱和盐分胁迫条件下积累脯氨酸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旱地小麦比水地小麦积累的脯氨酸多,盐胁迫时脯氨酸的增幅因品种而异,小麦幼苗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积累氨脯酸的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茶色素胶囊的稳定性并预测其临床使用有效期。方法 :采用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室温留样考察试验。结果 :高湿是影响本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本品于室温条件下保存质量稳定。结论 :本品于室温条件下保存 ,有效期可达 2年。  相似文献   

18.
温度胁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当遭遇温度胁迫时,小麦的生长发育与生理代谢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小麦减产和品质降低。因此,对于小麦温度胁迫的抗逆性研究是小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籽粒品质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温度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从品种、播种量、水肥运筹和化学调控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对小麦抵抗温度胁迫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小麦生产的高产高质高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于2001~2003年选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6省的8个小麦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并选用河南省3个品种(系)安排了播期播量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极显著,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显著。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小麦冠层温度指标可为选用品种和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小麦小花开放特性与基因漂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个转基因小麦、2个受体对照与170个地方品种对照,在武汉进行环境释放试验.约20%的小麦地方品种与转基因小麦花期相遇,所有地方品种开花时柱头都部分外露,且小花开放度和开放时间品种间有差异,表明存在着转基因小麦以花粉为媒介向地方品种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且不同地方品种作为接受者,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时,因小花开放度的差异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也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