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自动天气分型方法将1990—2012年广州增城每日天气分型并确定与台风降水事件相关的天气型.自动天气分型分为三个步骤,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天气分型结果联系台风日降水资料可找出与台风降水相关的天气型.广州市增城区1990—2012年地面小时资料(包括气温,海平面气压,露点温度,南北向风速,东西向风速,总云量六个气象要素)经自动天气分型方法得26种主要天气型,联系台风日降水资料可确定其中四类天气型与台风降水强相关,两类天气型与台风降水部分相关.台风相关降水天气型(包括四类台风降水强相关天气型和两类台风降水部分相关天气型)包含23个台风强降水事件(日降水量≥50mm)中的22个,包含全部7个日降水量≥100mm的台风强降水事件.结果表明利用自动天气分型方法能较好地判定与台风相关的强降水天气事件.该方法可利用未来降尺度大气环流模式(GCM)气候资料估计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与台风相关强降水事件变化.  相似文献   

2.
广西冬季暴雨事件的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广西8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年12月~2003年11月共43年的暴雨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广西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暴雨天气事件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广西冬季暴雨天气事件是一种小概率事件;造成广西冬季暴雨天气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南支槽东移和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冬季桂西北难以发生暴雨天气,暴雨主要发生地区位于桂东和桂南;产生冬季暴雨的物理条件与充沛的水汽、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和辐合上升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气事件个例分析和对的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西北太平洋航区上爆发性气旋生成发展的天气气候特征。同时,还研究了爆发性气旋生成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藏地区降水特征及长期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40年水文气象资料和每日历史天气圈,分析了西藏地区降水及其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描述和讨论了藏南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和干旱成因。作者还根据近百年历史水旱资料,探索了藏南气候变化规律,并对EL'Nino事件与藏南气候异常的关系作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市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资料,分析近50a来南宁市的气温变化特征,通过气候变暖前后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对比,分析南宁市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05年南宁市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温度变率为0.3C/10a,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秋季增温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位居第三,春季增温最小。年平均最高气温呈较弱的增暖,变率为0.13C/10a,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趋势比年平均最高气温明显,为0.36C/10a。年平均日校差的变化则呈递减的趋势,变率为-0.23C/10a。在全球气候增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南宁市的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极端强降水有增加趋势,高温天气明显增多,持续高温天气加剧,雷暴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减少。南宁市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城市化可能是造成南宁市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疆喀什市近30a的雷暴、降水资料及近几年的雷暴灾害实例,分析了喀什雷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市雷雨天气呈增加趋势.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雷击事件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喀什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站肩负着为本地区和下游地区监测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重要职责,为确保其工作正常运转,雷达塔楼防雷工程建设刻不容缓.本文从防雷技术角度,对喀什气象局天气雷达塔楼防雷方案及防雷工程设计做了简单介绍,对其防雷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雷工程维护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泽椿 《科技潮》2011,(2):40-43
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灾害发生频繁2010年,我国频繁遭遇极端天气事件的严重影响,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频繁的极端灾害事件大部分都是极端天气事件引起的延伸灾害。  相似文献   

8.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丰满库区附近的吉林、蛟河、桦甸三气象站1951-2010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中国运行时间最长的大型混凝土重力坝——吉林丰满水电站大坝全面治理工程所涉及的天气气候问题.重点从气温、降水、风向风速、冻土深度及短时灾害性天气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两大方面对重建施工和建成运行后可能出现的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9—2018年冬季(12月—次年2月)地面台站的逐日风速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京津冀区域性大风的变化及其天气环流型. 结果显示,在1979—2018年期间,共计出现区域性大风事件285 d,近40 a大风天气出现的频次以?0.96 d·(10 a)?1(P<0.05)趋势减少. 层次聚类结果显示,导致区域性大风的主要天气环流型有2类:一类环流型事件为110 d,突出特征是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场异常,沿西北–东南方向呈“负-正-负-正-负”分布,合成分析表明其异常信号从上游地区出现、东移、消失于西北太平洋地区,可持续近15 d;另一类环流型事件有175 d,对应的欧亚大陆地区环流异常自西向东呈“正-负-正-负-正”分布,异常信号可持续近18 d. 合成显示,京津冀地区2类天气环流型在对流层中低层均为低压异常,同时近地面有异常强的偏北风和低温. 1979年以来,这2类天气环流型的频次都在显著减少,前者的线性趋势是?0.72 d·(10 a)?1 (P<0.01),后者趋势是?0.23 d·(10 a)?1 (P<0.5),这说明第一类天气型频次的减少可能是近40 a京津冀地区大风事件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雾霾成因的复杂性以及预测其发生概率和规律缺乏精确值的现状,提出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城市雾霾风险分析评估方法.通过对城市雾霾成因资料搜集与分析,建立以"城市雾霾"为顶事件的故障树.在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基础上,得到引发城市雾霾风险发生的12个最小割集,确定了城市雾霾风险分析的主要模式.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方法对故障树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基本事件权重和顶事件发生概率,以更有效防治和应对雾霾天气,降低城市雾霾带来的风险危害性.  相似文献   

11.
金磊 《科技潮》2008,(4):28-31
2008年,持续了近40天的南方冰雪天气是中国历史上50年不遇的罕见雪冰灾害。这是一场大范围持续性低温冰雪极端天气灾害,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重构成其四大特点,大气环境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RBF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深入研究了天气和特殊事件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建立了结合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来进行短期负荷预测的模型。利用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预测出日负荷曲线,然后利用专家系统根据天气因素或特殊事件对负荷曲线进行修正,使其在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能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利用该模型编制的实用化软件在西北电网的多个电力局投入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用BP神经网络相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德州市气象站195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德州市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德州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日照减少、雾霾日数增加、酸雨加重,短时强降水和特大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增加,气候变暖,呈干旱化趋势。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城市防汛、农业干旱等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的建设,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常丽 《山西科技》2013,28(1):65-67,76
选用1977-2011年6-8月份≥35℃高温天气气象资料,对长治地区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其时空和强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高温天气的大气环流背景、地理纬度影响和下垫面特征对形成高温天气的影响作用,试图建立订正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朔州市2006年度气象要素、重大天气事件及灾害性天气的分析,探讨了天气气候对农业产量丰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庆阳市1970—2021年连续52 a气象资料,分析庆阳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各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庆阳市半个世纪来气候变暖呈加速发展趋势,降水量缓慢增加,年际波动增大,日照时数有增有减,气候有暖湿化倾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水旱灾害风险加大。气候暖湿化有利于作物适宜种植区扩大和提质增产;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减缓水土流失;伴随暖湿化趋势,极端强降水和高温事件增多,寒潮霜冻、强降温等极端事件减少,但强冷事件的影响加重;特色林果业和养殖业风险加大,对农业生产影响加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区域平均和相关方法分析了山西省沙尘日数发生频率及降水量与ENSO事件、大气-海洋环流因子SOI指数的关系.所用资料是山西18个站逐年逐月的扬沙、沙尘暴日数和降水量,资料序列长度为1961年-2003年.结果表明,山西的沙尘天气事件与SOI指数有显著的滞后两年的正响应关系,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东北部;而降水量与SOI指数有显著的滞后一年的负响应关系,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的站点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作者近年采用对比度分析方法和使用逐日的探空和天气资料,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和北京地区强对流和暴雨发生发展条件的系列成果,提出一个关于强对流发生发展条件的概念,并结合使用北京地区纯局地强风暴和纯暴雨组成的对立事件资料作对比度分析的结果,指出了强对流和暴雨发生条件的差异,对现有的概念作了重要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由其引发的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2007年入夏以来吉林省四平市持续高温少雨,多项纪录创历史极值,直接导致旱情加重.该文从大气环流特征与演变,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得出造成高温干旱的天气气候成因.  相似文献   

20.
“2010.6.26”云南东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和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10年6月25日20时~26日08时发生在云南东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的暖式切变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高空风切变和中低层的水汽辐合是造成云南东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气层上冷下暖、上干下湿的位势不稳定区,是云南东部短时强对流天气的有利条件;卫星云图、云南闪电定位资料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