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分析了2012年7月21日忻州市出现的历史罕见区域性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原因:一是500hPa图上,蒙古国以北庞大冷低压东南下,促使5840gpm线南退,冷暖空气交汇,加之前期584线在河、保、偏一带盘踞,给这里带来高温、高湿、高能;二是500hPa、700hPa、850hPa在忻州市上游一带有西南风急流存在;三是从强降水时段的涡度场、散度场、垂直速度场等物理量场看出,忻州市西北部为辐合区,这些参数和降水量大小分布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2008年9月21—25日朔州市的一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重点从天气形势、环流特点、物理量场、卫星产品等方面总结了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报着眼点及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3.
2006年4月9~12日出现一次影响北疆大范围强降温的寒潮天气过程,同时在奎屯至乌鲁木齐的天山沿线出现了中到大量的降水,根据预报图、地面图、高空图和地面实况图的变化情况,准确的预报了这次天气过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降水及强降温天气实况受西西伯利亚南下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和云图等,对南安市秋季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动力触发机制,分析了该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物理量场的配合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热带低压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是造成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宋自福 《河南科学》2013,(10):1720-1723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河南省焦作市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后西北气流中,中高层干冷平流、低层暖湿平流的大气层结增强了对流不稳定的发展,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CAPE的高值区与强对流天气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普勒雷达可以监测对流云团的发展和移动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能够提前预警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1天气概况2006年4月23日上午11 ̄13时,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沿昌吉—莫索湾—新湖一线出现了雷阵雨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大雾天气气候特征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华  何瀚原  武捷 《太原科技》2007,160(5):27-28,30
利用太原市(53772气象站)1971年-2006年10月气候资料,分析了太原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探讨了雾与空气污染的关系,指出雾天的危害,为人们趋利弊害、健康生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2007年3月3日08时至3月4日08时出现的历史罕见降温降雪天气现象的成因,提出了前期环流形势和各高度层的物理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1983年6月23—25日,长江流域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连续性暴雨过程。本文采用等熵面分析探讨了这一过程的基本特征。结果指出,四股气流,两股暖湿气流分别来自太平洋副高西侧和孟加拉湾,两股变性的西伯利亚干冷气流分别经蒙古西部,甘肃和我国东北、朝鲜、黄海,在31°N附近汇合成东—西向的辐合带是这次暴雨过程产生的有利条件。110°E附近的低空南风急流和30°N附近的低空西南风急流对这一过程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而暴雨过程中凝结潜热释放对低空急流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反馈作用。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低层水汽水平输送主要来自南海,而中下层水汽水平输送主要来自孟加拉湾。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天气学原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9月22~24日发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属于两脊一槽型,寒潮爆发前21-22日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极涡位置偏南,极地冷空气沿着脊前偏北气流不断向新疆冷槽补充,使冷空气在寒潮关键区堆积,为寒潮爆发提供充足的冷源。寒潮天气发生前,巴彦淖尔市处于高空暖脊中,暖平流强,基础温度高。过程发生后,24日凌晨,冷气进入巴彦淖尔市后,云系移出,天空打开,在平流降温+辐射降温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强降温,达到了寒潮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2006年2月长治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类暴雪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彭鹏 《科技资讯》2022,(14):136-138
该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4月13~14日满洲里市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强降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槽底西北气流的共同影响促进了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在强降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满洲里市存在高层散度大于低层的有利配合状态,这种对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中低层气流的上升运动较为有利,促进了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由于水汽条件较为充足,对于降雪天气的发生较为有利,孟加拉湾是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而水汽辐合最为明显的地区则存在有降水中心;在冬季,满洲里市的假相当位温数值高于55℃,同时还有高能舌存在,可以将其作为当地强降雪天气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3.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端,特殊的地形导致容易产生雾,了解南充市雾天的气候特征以及雾和空气污染的关系,对于人们健康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南充市1971—2008年雾天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南充市雾天的气候特征,并且就雾和空气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人们深刻了解南充市的雾天气候特征及其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使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FY-2G逐小时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拼图资料等,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中尺度分析、形态分析等方法,对2018年3月15日影响靖安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上的强单体回波造成靖安县国家站18:14出现了极大风速18. 1 m/s的雷暴大风,18:24-18:50出现了冰雹,冰雹最大直径30 mm,18:00-19:00出现了1 h 42. 4 mm的短时强降水并伴有强雷电。飑线过境时,伴有由2个≥10 mm/10min超短时强降水组成,风向突变,风速加大并出现雷暴大风,气压上升,相对湿度上升,气温迟后几分钟快速下降。2) 500 h Pa阶梯槽向东发展移动,呈前顷结构,利于热力和动力不稳定增长;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低层湿舌向东北伸展,NE-SW走向的地面辐合线有利于飑线生成、维持和发展。逆温层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零度层高度3 409 m,-20℃层高度6 615 m,非常有利于冰雹的生成。3)飑线单体排列趋向紧密,回波强度达到60~65 d Bz,中部向南弯曲,弯曲段回波单体强度达70 d Bz。飑线回波带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多个单体回波紧密排列成带状的回波带或短带形式;二是回波带上强回波单体或超级单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初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低温连阴雨(雪)天气,浙中地区也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雨凇天气.此次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性天气在大气环流异常背景下发生:北半球经向环流特征明显:贝湖地区有阻高形势长时间维持;欧亚大陆中高维地区500 hPa 高度场西高东低,中低纬地区则表现出西低东高的特征,锋面在30°N附近较长时间维持.贝湖西南和蒙古国西部地区是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冷空气源地.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通过500~850 hPa之间的水汽通道向华东地区输送,850 hPa左右的水汽辐合及大气运动上升区的配合使浙中地区出现降雨(雪)天气.700~850 hPa逆温层的存在和接近O°C的地表温度为雨凇结成提供了温度条件.边界层内局地气象条件表现出的低温、高湿和小风速特征有利于雨凇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常规实况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鄯善县2008年8月19—20日的一次大降水天气的环流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得出了低层中小尺度的发生东移对降水的重要作用,结合上游台站的降水情况得出了一些大降水预报的经验,对今后的降水预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石河子垦区春季一次冰雹天气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其发生发展的突发性和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特别是冰雹天气,来势凶猛,强度很大,虽持续时间不长,却可使农作物瞬间遭到毁灭。多普勒天气雷达是研究强对流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海洋-大气-海浪耦合模式COAWST进行了两组以东海区域为中心的72 h模拟试验。通过对比考虑动态海浪过程与未考虑该过程的试验结果,分析动态海浪过程对短期天气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动态海浪过程后将增强海表感热、潜热通量的模拟,造成海表大气增暖增湿。这一暖湿差异将促进大气垂向运动的发展,造成海平面低压发展,并进一步影响大气流场的变化,增强局地升温效果,有利于形成正反馈。该暖湿差异在南海西北部与菲律宾海域最为明显,且随高度上升逐渐减弱,至500 hPa高度时差异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