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钨酸根对不锈钢局部腐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恒电流实验研究了304不锈钢在0.5(mol·L-1)NaCl(pH=7)溶液中及添加不同浓度钨酸钠后局部腐蚀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主体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WO42-离子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闭塞区的pH值下降明显减缓,Cl-离子浓集倍数降低。WO42-离子与Cl-离子向闭塞区内竞争迁移。当添加的WO42-离子浓度较低时,Cl-离子的电迁移量仍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WO42-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后,WO42-离子能有效地阻止Cl-离子向闭塞区的迁移,钨酸根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闭塞区内WO42-离子浓度随主体溶液中WO42-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一定浓度WO42-的主体溶液,WO42-离子向闭塞区的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迁移速率则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线-60Co-γ、微波及硫酸二乙酯诱变新月弯孢霉菌株,使其产漆酶能力大幅度提高。漆酶活性由原来的0.55 μmol/(min·mL)提高到1.949 μmol/(min·mL)。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最佳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72 h,培养基pH为 6,装液量120 mL,摇床转速160 r/min,土豆200 g/L,蔗糖30 g/L,大豆蛋白胨5 g/L,KH2PO4 5 g/L,愈创木酚0.2 mmol/L,吐温80 0.1 mL/L,Mg2+ 0.5 mmol/L,Cu2+ 1 mmol/L,Ca2+ 1 mmol/L,Mn2+ 0.25 mmol/L。在此条件下,最终漆酶活性可达2.306 μmol/(min·mL)。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组培苗生根和移栽技术,提高‘黄樽’薄叶金花茶组培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方法】以苗龄60 d的继代芽苗为材料,在优选基本培养基(1/2 B5、3/4 B5、B5)与植物生长调节剂(ABT、IBA)组合的基础上,研究2种培养基质[(V细河沙:V蛭石=1∶1)(河沙蛭石基质)、琼脂]与2种附加物(白糖、活性炭)形成的5种组合对生根率的影响;以河沙蛭石基质+1/2 B5+ABT 0.5 mg/L+IBA 0.5 mg/L为生根培养基,培养35 d,分别补充白糖15.0 g/L、K2HPO415.0 mg/L、白糖15.0 g/L+K2HPO415.0 mg/L及对照组(CK)等4种处理,培养65 d后,将生根苗移栽到V细河沙V蛭石=3∶1的基质上,研究4种处理对芽苗生根率、移栽成活率、芽苗茎粗和黄化率的影响。【结果】在优选的培养基1/2 B5+ABT 0.5~1.0 mg/L+IBA 0.5~1.0 mg/L+白糖15 g/L+琼脂6.0 g/L,芽苗生根率仅41.1%~42.2%;培养基质与附加物的5种组合对生根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河沙蛭石基质+白糖0 g/L和河沙蛭石基质+白糖15 g/L的生根率分别为84.4%和68.9%,高于传统的琼脂白糖组合;生根培养后期,4种处理对生根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移栽成活率影响极显著,补充白糖15 g/L+K2HPO4 15.0 mg/L,克服了芽苗黄化,提高芽苗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芽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1.1%和93.3%。【结论】 ‘黄樽’薄叶金花茶采用传统的白糖琼脂培养方式,其组培生根及组培苗移栽效果不理想。生根培养前期用河沙蛭石基质+1/2 B5+ABT 0.5~1.0 mg/L+IBA 0.5~1.0 mg/L的无糖培养,培养后期补充白糖15 g/L+K2HPO4 15.0 mg/L,是提高‘黄樽’薄叶金花茶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的有效方法,也为其他组培生根困难的植物,尤其是金花茶组植物离体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可以利用胞内精氨酸酶生产鸟氨酸的菌株XT-02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这是首次发现该种微生物可用以生产鸟氨酸。通过对其培养条件和转化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培养时间为24h,最合适的转化液成分为0.3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V(Na2CO3)∶V(NaHCO3)为8∶2。同时发现Mn2+对精氨酸酶有很强激活作用,在添加适量Mn2+的条件下,鸟氨酸的产量能够达到50g/L,精氨酸摩尔转化率达到100%,而Sn4+和Cu2+则会使酶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5.
中原油田采油一厂九区42#站产出水矿化度高,文侧215-5井产出水中SO42-和HCO3- 含量分别为1734mg/L与2343mg/L;文215-10井产出水中Ca2+含量为12600mg/L;文215-2和文215-4井产出水离子成份复杂。预测结果和配伍性实验表明,此井站产出水混配有无机垢产生,由X衍射分析该沉淀大部分为硫酸钙水合物,这是因为混合体系中Ca2+  相似文献   

6.
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锌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TiCl4和ZnCl2的混合液为原料液、以NaOH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在不同沉淀剂的质量浓度(3,6,9mol/L)以及Zn2+与Ti4+的摩尔比为1∶1.2~2∶1的条件下,通过煅烧,得到粒径小于100nm的立方相钛酸锌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剂NaOH浓度为3mol/L,Zn2+与Ti4+的摩尔比为1∶1时,经600℃煅烧得到粒径约为40nm的纯立方相ZnTiO3粉体;Zn2+与Ti4+的摩尔比为2∶1时,经800℃煅烧得到粒径约90nm的Zn2TiO4粉体。粉体形貌为球形,粒度分布窄。  相似文献   

7.
以成熟红豆果为外植体,在新成熟红豆果外壳生长点处进行机械剪口破壳处理后,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种子胚芽诱导培养基WPM+6-BA4.44μmol/L+NAA0.54μmol/L+Su 3%+AC 0.15%+Ag 0.65%中,待种胚芽长至5~6 cm时,切取芽的顶部、中段分别作为扩大繁殖的繁殖体,余下的子叶部分采用机械处理方式诱导潜伏芽的形成.适宜下胚轴芽诱导培养基为WPM+6-BA 4.44μmol/L+NAA 0.54μmo儿+TDZ 0.05μmol/L+Su 3%+AC 0.1 5%+Ag 0.65%,芽诱导率约达80%;适宜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WPM+6-BA 4.44μmol/L+TDZ 0.05μmol/L+NAA 1.61μmol/L+KT 2.23μmol/L+Su 3%+AC 0.15%+Ag 0.65%;适宜壮苗培养基为WPM+6-BA2.22μnol/L+NAA 1.6lμmol/L+KT 2.23μmol/L+Su 3%+AC 0.15%+Ag 0.65%;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WPM+IBA 4.92μmol/L+NAA 2.67μmol/L+Su 3%+AC 0.15%+Ag 0.65%.成功诱导下胚轴潜伏芽萌发并形成完整植株,为木本植物红豆树高效繁殖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镁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Cl4和MgCl2混合液为原料液、NaOH为沉淀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镁粉体。考察了沉淀剂浓度、原料液中Mg2+与Ti4+的摩尔比、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目的产物颗粒大小和晶型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制得粉体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镁钛混合液中的Mg2+与Ti4+的摩尔比为1.2(固定钛离子浓度为0.5mol/L)、沉淀剂NaOH浓度为6mol/L、反应温度98℃、镁钛混合液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1:1、煅烧温度为800℃时,制备出了平均粒径约为55nm、结晶度好、形貌为球形的纳米钛酸镁粉体。  相似文献   

9.
崔波  马杰  张仙云 《河南科学》2007,25(1):73-76
以红头兰的胚为材料,研究了红头兰的胚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和激素影响胚的萌发,在1/4MS培养基加入0.5mg/L的KT效果最佳;培养基中加入椰子水、土豆提取物、蛋白胨和活性炭均有利于胚的萌发;在继代培养中,适宜的培养基为1/3MS+6-BA2mg/L+NAA0.01mg/L+椰子水10%+蛋白胨2g/L+活性炭2g/L+蔗糖20g/L+琼脂7g/L;分化和壮苗培养基为1/2MS+NAA0.5mg/L+IBA0.5mg/L+蔗糖20.0g/L+AC2.0g/L+蛋白胨2.0g/L+琼脂7g/L。  相似文献   

10.
微分脉冲极谱法研究稀土离子对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文黄瓜根系伤流液(经La3+,Eu3+处理)中微量La3+,Eu3+明显影响氨基酸代谢的结果,用记时电流法研究了稀土对氮同化过程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酶活性的变化以辅酶NADH氧化电流在反应中的衰减速度来表示。用微分脉冲极谱法研究稀土离子对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反应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以反应产物NAD+的还原电流的大小表示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La3+在低浓度(<5μmol/L)下对酶活性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其他稀土离子Ce3+,Eu3+, Dy3+,Yb3+在浓度稍高时(≥5μmol/L)都显示抑制作用。对比光度法的结果以及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Km均证明稀土离子对此体系中LDH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一株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Y25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与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各因子对产酶影响从高到低为:豆饼粉、葡萄糖、硫酸镁、麸皮、磷酸氢二钠、氯化钙。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基组成优化,将豆饼粉、麸皮混合氮源改为以豆饼粉为单一氮源进行蛋白酶发酵。单因素试验发现,在单一氮源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各因子对产酶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豆饼粉、葡萄糖、氯化钙、磷酸氢二钠。除微量氯化钙外,金属盐,尤其是金属硫酸盐的添加对产酶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培养初始pH和培养时间对产酶有显著影响,接种量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绘制120 h产酶曲线发现,BY25产酶曲线为双峰,产酶曲线顶峰出现在发酵后72 h,优化后BY25发酵培养基各组分添加量为豆饼粉60 g/L、葡萄糖60 g/L、氯化钙 0.5 g/L、磷酸氢二钠 4 g/L,接种量为4.5%~5%,初始培养pH为8.0。优化产酶培养基和产酶条件后,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101.1 μmol/(min·mL)。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发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BA06菌株具有发酵产生表面活性素的能力,并对发酵培养基的组分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发现,麦芽糖、酵母粉、蛋白胨、磷酸氢二钠对其产量影响较大;对上述4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组合得到该菌产生表面活性素的最适培养基:麦芽糖2.97%、NaNO_30.30%、酵母粉0.81%、蛋白胨1.10%、MgSO_40.01%、CaCl_20.01%、KH_2PO_40.24%、Na_2HPO_4 4.47%,pH 7.0;在此条件下进行了0.5L的发酵实验,表面活性素粗品产量从原来的1.43g/L增加至6.48g/L,提高了3.53倍.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BA06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生产表面活性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镰刀菌 《山东科学》2015,28(6):65-72
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一株能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产乙醇的丝状真菌ZW 21,经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镰刀菌属( Fusarium sp. )。研究发现,该菌株能够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产生乙醇。对水解液糖浓度、氮源、pH值、温度、接种量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中筛选出酵母膏和Tween 80两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进一步优化,最终获得利用菌株Fusarium sp. ZW 21产乙醇的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秸秆水解液50 g/L,酵母膏10.19 g/L , KH2PO4 10 g/L,MgSO4·7H2O 0.5 g/L, Tween 80 0.423 g/L, pH值 6.0,接种量为8%(V/V),培养温度32 ℃,在限氧条件下培养5 d,其乙醇最高产量为22.1 g/L。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培养基基本成分、碳源以及离子浓度对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多糖合成的影响,以MS,6,7-V为基本培养基,改变碳源、PO43-及Ca2+浓度,分析胀果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及多糖产量.结果表明:MS培养基附加蔗糖最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生长,6,7-V培养基虽利于甘草多糖的合成但不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从而影响多糖产量.当培养基中PO43-浓度为1.25mmol/L、Ca2+浓度为2.99mmol/L时,甘草愈伤组织生长量积累最高,同时对多糖的生物合成也最为有利.高浓度的PO43-和Ca2+有利于甘草多糖的合成,但不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研究结果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进行甘草多糖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在红豆杉细胞植板中,适宜的培养基是优化的MS培养基,其中NAA浓度为0.5mg/L,6BA浓度为0.5mg/L;培养细胞生长周期约40d;培养基中最优碳源浓度是:蔗糖30g/L、葡萄糖10g/L.无机盐最佳浓度是:NH+410mmol/L,NO-340mmol/L,PO3-41.25mmol/L.研究表明,培养基的pH值与植板率密切相关.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有机成分能明显促进细胞生长.来自细胞悬浮培养物的条件培养基能显著地促进红豆杉培养细胞的单细胞在低密度植板时的克隆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BsR05发酵液的芽孢产量,采用响应面法对BsR05发酵培养基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玉米粉、(NH_4)_2SO_4和MgSO_4·7H_2O为影响产孢的主要因子。采用最陡爬坡路径法确定3个因素的响应中心点及最适浓度范围,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主要培养基成分与芽孢产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并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5 g/L、玉米粉15.9 g/L、豆粕40.0 g/L、K_2HPO_4 3.0 g/L、KH_2PO_4 1.0 g/L、(NH_4)_2SO_4 2.1 g/L、MgSO_4·7H_2O 0.40 g/L、MnSO_4 0.02 g/L。经重复实验验证,平均芽孢含量与预测芽孢含量基本一致,发酵液中BsR05的芽孢产量从优化前的4.73×10~9 CFU/m L提高到6.02×10~9 CFU/m L。  相似文献   

17.
在0.25 mol/L H2SO4介质中,PO43-,MoO42-反应生成磷钼杂多酸,它与阳离子染料奎宁可形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并在398.0 nm处产生灵敏的共振光散射(RLS)峰,磷质量浓度在1~200 μg/L内与共振光散射强度成良好线性关系,对磷的检出限(3σ)为0.5 μg/L.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磷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鼠李糖乳杆菌L7-13增菌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到的鼠李糖乳杆菌L7-13进行增菌培养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其吸光度和活菌数的测定来优化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葡萄糖65 g/L、酵母粉15 g/L、牛肉粉28 g/L、大豆蛋白胨30 g/L、KH2PO43 g/L、无水乙酸钠3 g/L、柠檬酸铵2 g/L、Tween80 1.5 mL/L、MgSO4.7H2O 1.0 g/L、MnSO4.4H2O 0.5 g/L,培养28 h,所得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最大菌体密度约1010cfu/mL.此增殖优化培养基适于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合成壳聚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发酵培养基中玉米粉和玉米浆这两种主要成分的最佳添加量组合.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玉米浆68,玉米粉液化液42,KH2PO4 2,MgSO4 2.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壳聚糖产量最大达到2.223,g/L,比优化前提高了64.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