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硝苯地平脂质体,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并用统计学方法考察磷脂量、脂药比和胆固醇磷脂比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二次回归模型最优处方制备的硝苯地平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6.5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遗传算法最优处方制备的硝苯地平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7.25%;与二次回归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更适于优化硝苯地平脂质体的制备.优化后得到最佳制备处方为:磷脂量612.4mg,脂药比为60.02,磷脂胆固醇比为6.401.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筛选rhGH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建立制备rhGH脂质体的乙醇注入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制备工艺,并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膜材乙醇溶液注入速度2m.lmin-1,磁力搅拌速度60 r.min-1,水浴温度45℃,最优处方为脂药比的用量8:1,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2:1,磷酸盐缓冲液的浓度为0.02mol/L。采用该工艺条件制备rhGH脂质体三批,平均包封率为64.9%,平均粒径为211.4nm。结论:乙醇注入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掌握,优选得到的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菊苣酸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菊苣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优化制备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最佳制备工艺为: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20:1,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为11.44:1,超声时间为6.54 min,采用最优工艺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75.18%。采用Box 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选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所得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溶菌酶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溶菌酶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确定了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工艺条件。采用逆相蒸发法,考察了溶剂密度、膜材浓度、制备温度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溶菌酶脂质体包封率、稳定性及形态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6 g卵磷脂和0.3 g胆固醇加入到12 mL密度为1 g/mL的混合有机溶剂中,37°C下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溶菌酶脂质体,并对其进行1.5 m in超声后所得产品包封率可达84%以上,所得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为150~400 nm,在4°C下保存40 d外观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和厚朴酚长循环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脂比(质量比)、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例和m PEG2000-DSPE浓度3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并对各个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拟合,通过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BBD-RSM)优选最佳处方.最终优选的处方为和厚朴酚与脂类质量比为1∶20,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6.71∶1,DSPE-PEG2000浓度为13.38%,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92.32%.优化后的处方所制备的脂质体的Zeta电位稳定、粒径分布均匀,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应用简便、预测性好,制备的和厚朴酚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用薄膜超声法制备T 2毒素脂质体(LP-T2),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包封率, 并考察测定方法的线性、 加样回收率、 精密度和重复性; 用单因素法考察有机溶剂、 磷脂种类、 m(药)∶m(脂)、 水合体积、 m(磷脂)∶m(胆固醇)对包封率的影响及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用高压均质法对脂质体整粒, 并测定粒径分布;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T-2毒素和LP-T2对5种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LP T2最佳制备工艺为以蛋黄卵磷脂(EPC)为膜材, 薄膜超声法制备, m(药)∶m(脂)=3.5, m(磷脂)∶m(胆固醇)=3.74, 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 20 mmol/L, pH=7.4)水合, 水合体积11.8 mL, 超声10 min; 高压均质整粒后平均粒径为267 nm; LP T2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活性与丝裂霉素相当, 对正常细胞的IC50值(1 881.54 ng/mL)高于T 2毒素(1 427.83 ng/mL), 即毒副作用减小; LP-T2的包封率和粒径均符合药剂标准, 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薄膜蒸发-超声分散法制备氟比洛芬脂质体,通过鱼精蛋白凝聚法测定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包封率和载药率,研究了氟比洛芬脂质体载药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得的氟比洛芬脂质体的粒径为100~25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氟比洛芬定位于脂质体的疏水基团区域,它在卵磷脂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KD为815.6.当卵磷脂浓度为5.4×10-4mol.L-1时,所得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包封率和载药率比较理想;随着氟比洛芬与卵磷脂的质量比的增加,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载药率增大,包封率降低;胆固醇可以调节脂质体膜的稳定性,胆固醇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应该控制在0.3以下,过高浓度的胆固醇会大量插入膜内使得膜的刚性增强,导致脂质体对氟比洛芬的载药率和包封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水飞蓟油脂质体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以包封率为检测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优选处方所制脂质体形态与粒径,并采用透析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最佳处方为制备的脂质体为药脂比1:15,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比为5:1,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为1/1。脂质体呈球状小囊泡,外观圆整,粒径范围(149.2±59.5)nm,包封率为95.67%。结论: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开发其新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龙胆苦苷PLGA(GEN-PLGA)纳米粒.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纳米粒,探讨PLGA类型、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投药量、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等制备条件对纳米粒的影响,确定制备龙胆苦苷PLGA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当PLGA类型为50/50,质量分数为1%,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为1%,内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8时,制备的GEN-PLGA平均粒径为(131.3±3.2) nm,包封率为(52.86±2.86)%的纳米粒.优化工艺后制备的龙胆苦苷PLGA纳米粒包封率较高,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响应面优化龙胆草中龙胆苦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龙胆草为原料,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龙胆草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 Expert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确定龙胆草中龙胆苦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及结论:在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71.5℃,料液比1:10时提取率最佳,龙胆苦苷提取率可达5.56%.  相似文献   

11.
乙醇注入法制备司帕沙星脂质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司帕沙星脂质体,单因素考察优化了制备工艺和处方,以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采用乙醇注入高压均质法制备了司帕沙星脂质体,以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含量和包封率.实验结果表明,司帕沙星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2.1nm,包封率为47%左右.乙醇注入高压均质法适用于制备司帕沙星脂质体,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司帕沙星脂质体的含量和包封率.  相似文献   

12.
细胞粘附位点RGD三肽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RGD(Arg-Gly-Asp)三肽脂质体载药剂型进行研究, 确定了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 体的路线. 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脂质体粒径均匀, 为100 nm右, 属于小单室脂质体. 脂质体中RGD量为2.4~2.5 mg/mL, 包封率达到70%. 脂质体稳定性较好, 而且具备pH 5.4~6.0的靶向性, 可能成为具有较好肿瘤细胞靶向性的脂质体制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更昔洛韦脂质体,同时对所制脂质体进行了表征和稳定性分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分离含药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并测定包封率;用离心加速试验及室温冷藏法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得到的更昔洛韦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332.3 nm,多相分散系数为0.143,包封率为43.24%,在考察时间段内,所制脂质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硫酸氢黄连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硫酸氢黄连素(Bb)脂质体.探讨了影响Bb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处方及实验条件,使包封率达57.5%,经电镜观察所制得的脂质体为微球状的大单室脂质体.  相似文献   

15.
用薄膜冷冻法制备了克拉霉素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手段,色谱柱采用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与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体积比为70∶30),用稀磷酸调节pH值至4.8,流速1.0 m/min;检测波长205 nm.克拉霉素在10~200 mg/L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7.采用反透析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并确定了透析平衡时间,讨论了水合介质和冻融次数对包封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水浸提银杏叶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银杏粉碎叶为试验材料,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影响黄酮提取效果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3个因素先后进行了部分因子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这些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部分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和料液比是影响仙人掌黄酮提取效果的主要因子;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建立的黄酮提取率(Y1)与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料液比(X3)间的数学模型为Y1=6.423 667+0.161*X1+0.684 25*X2-0.523 75*X3-0.660 083*X1*X1+0.174 5*X1*X2-0.657 5*X1*X3-0.534 583*X2*X2-0.013 5*X2*X3-1.527 583*X3*X3;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3.76,提取时间3.70 h,提取温度93.37℃,该条件下模型预测的最大提取率为6.75%.结果表明应用响应面方法对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藻蓝蛋白亚基(PCS)是一种低毒并具良好荧光活性的光敏剂.为了增加PCS对乳腺癌细胞的PDT疗效,制备了聚乙二醇修饰的藻蓝蛋白亚基脂质体(PEG-PCS-lip).该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36.3±7.6)nm,包封率达到52.1%.在浓度为100mg/L时,PEG-PCS-lip组在MCF-7细胞中的转染率在5h达到(29.1±1.2)%,是PCS-lip组的1.5倍,PCS组的3.1倍.PEG-PCS-lip光动力作用半致死剂量对MCF-7及MA-782细胞分别为(65.4±2.47)mg/L及(70.5±2.95)mg/L.用100mg/L的PEG-PCS-lip进行PDT处理后凋亡率达到了28.5%.与PCS相比,PEG-PCS-lip在血液和肿瘤中比在其他组织中聚集的浓度更高、时间更久,并在注射10h后达到峰值.PCS-PEG-lip-PDT处理组(每千克体重静脉给药10mg,照射剂量为150J/cm2)的肿瘤生长率下降至8.4%,而同时对照组肿瘤大小约增加了两倍.HE组织切片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EG-PCS-lip-PDT组的肿瘤细胞经历了凋亡和坏死.这些数据都表明,相比于PCS和PCS-li...  相似文献   

18.
氧化钇(Y2O3)、 氧化铕(Eu2O3)与三氧化钨(WO3)为原材料,通过调整Y2O3(Eu2O3)与WO3的摩尔比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钨酸钇体系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等表征分析样品的晶相结构、形貌尺寸和光致发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当Y2O3与WO3的摩尔比例为1∶1和1∶3时,可分别合成纯相的Y2WO6:Eu3+红色荧光粉和Y2W3O12:Eu3+红色荧光粉;该系列红色荧光粉可被近紫外光和蓝光有效激发,发射峰值位于615 nm(Eu3+离子的5D0→7F2跃迁)的红光;Y2WO6:Eu3+红色荧光粉的相对发光强度明显优于Y2W3O12:Eu3+红色荧光粉;Y2WO6:Eu3+红色荧光粉Eu3+的最佳掺杂浓度(摩尔分数)为5%。  相似文献   

19.
在CCSD(T)/cc-pVTZ水平下,对X…Y(X=LiF,H3N,H2O; Y=HF, LiF)复合物的9个结构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红外振动频率计算. 根据定域化分子轨道、原子自然电荷、Wiberg键级的分析表明HFLiF分子中的H-F键是共价键, 而Li-F键则为离子键而非共价键. H3N…Y (Y=HF,LiF)、H2O…Y (Y=HF,LiF)中的氢键或锂键源于静电相互作用, 并非共用电子的共价键. 结合能的计算表明: 与HF相比, LiF与X (X=LiF, H2O, NH3)的结合能更高;结合能从高到低依次为 LiF > NH3 > H2O. 红外振动频率分析表明HF与NH3、H2O形成红移氢键,即 H-F键长增加, 相应的H-F伸缩振动频率降低. H3N…LiF的Li-F键键长增加同时伸缩振动频率减少. 而LiF与H2O形成锂键后,键长增加0.016 ?,而Li-F的伸缩振动频率反而增加了2 cm-1 , 即蓝移锂键.  相似文献   

20.
共线性在多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中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森  王建设  陈超球 《广西科学》2003,10(2):101-103
以1个均匀设计应用的实例为对象,回归分析得到2个多元二次多项式方程,(1)Y=0.084826+0.23179X3—0.050286X2X3+0.028422X1X3—0.0013962X2X2;(2)Y=0.062320+0.2511X3—0.0600X3X3+0.02347X1X3。对这2个方程进行线性变换处理后,用SPSS软件包进行共线性诊断分析,得出方程(1)第4项和第2项存在强烈的共线性关系,共线性的存在使方程的预测变得不可靠;方程(2)没有共线性存在,可以正确指导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