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方略中的二个子系统,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德治能够有效降低法治的成本,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时要注意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妥善谨慎地处理道德法律化问题,使法律的正义、秩序、人权等价值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
大同世界和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其中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具时代特征和代表性。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摒弃康有为大同世界的空想成分,并在其基础之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 ,曾长期存在着治国应以德为本还是应以法为本的争论。儒家主张要以德为本治国 ,法家主张要以法为本治国。二者各有缺陷。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 ,我们主张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它们之间却存在许多冲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找到了它们冲突的根源,并对平衡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提出了见解,以求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从而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很强的社会针对性,是对中华民族治国的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离不开的两种治国手段。“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相结合是治国史上的新创举,是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陈妮 《山西科技》2010,25(5):24-26
阐释了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涵义,归纳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基本方略"与"基本任务"具有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项重大基本国策的自然延续和必然结果,是依法治国的目标。二者在本质上不仅不相矛盾,反而是吻合一致的,是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人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在我国,从人治方略到法治方略的转变,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它不仅仅是指道德与法律之间相辅相成,更主要的是指法治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否则良法不良。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充分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厉行法治的坚强决心。依法治国,既是人心所向,也是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进步;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批判地吸收了我国传统治理国家的经验,赋予“德治”以新的内涵,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方略提出来,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治国理论。对实施这一治国方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如此辉煌而为后人所称颂,与唐太宗不遗余力的实行老子"清净无为"、"以民为本"、"修身治国"的治国方略关联重大。  相似文献   

12.
王润承 《科技信息》2011,(9):153-15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哲学和治国方略对今天校长的治校方略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品味传统文化的精华,思考新时期学校管理,提出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  相似文献   

13.
简论元朝的治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上 ,元朝的统治时间虽然不长 ,但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民族关系、边疆建设等诸多方面。换言之 ,就是体现于元朝的治国方略之中。研究元朝治国方略的功过是非 ,是全面认识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而依法治国的灵魂是依宪治国,以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因而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对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成果,是我党多年来执政经验集体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关于发展目标的确定,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的是关于发展手段、发展方式的问题。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治国的理想,科学发展观是治国的方略,二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同时,科学发展的要义是人的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极致是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尧舜是上古时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注重时政,关心民生;恩威并施,依法治国;分工明确,量才使用。这一治国方略成效显著,因而被后世誉为圣王明君、政治典范。尧舜最重要的历史贡献,一是制定历法,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二是治理洪水,造福人民;三是团结九族,协和万邦。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是治国方略,“三个代表”是治党方略,两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要实施好以德治国方略,首先要按“三个代表”要求,从严治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的治国方略。它不仅仅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结晶,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法治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治国方略,理性的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德治是指治理国家应以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并要求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今天的法治与德治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与传统的结合有所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与道德这两个社会规范互补的需要。在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严格执法,惩恶扬善,确保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 ,是我们党对治国基本方略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治国要法德相济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