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禾谷多黏菌传麦类病毒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禾谷多黏菌属于根肿菌纲,为一种专性寄生于植物根部的真核低等生物.它本身没有致病性,但能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属和真菌传杆状病毒属的9种麦类病毒,从而引起禾谷类作物严重病害,并导致中国及其他地区禾谷类作物严重减产.相关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包括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燕麦花叶病毒(OMV),相关真菌传杆状病毒属成员包括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燕麦金色条纹病毒(OGSV)以及新鉴定的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和土传禾谷类花叶病毒(SBCMV).测定了所有这些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研究了它们的地理分布.由于这些病毒能存活于禾谷多黏菌的休眠孢子内,因此可以持续十多年保持其侵染能力.研究了SBWMV、OGSV和OMV的自发缺失突变现象,发现这些突变体均不能被禾谷多黏菌传播.由于这些病毒病害的持续土传特性,目前惟一的有效防治方法是使用抗病品种,通过田间抗性筛选,已获得了一大批抗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本省大小麦在不同地区陆续发现一些影响生产的病害,特别是一些病毒病,除了容易同生理性病害混淆外,在不同病毒病之间,因外表症状类似,更不容易鉴别,因而往往引起不同的看法。如大麦伪条斑病经过试验,业已明确是由种子、花粉或汁液传带病毒的,其主要特征除叶片呈花叶斑驳外,有细小的散生褐色条斑,或较长的褐色条斑;但近年又发现一种大麦病害,叶片上也有褐色条点,常在麦田连片发生,不同的是这种褐色条点是和叶脉平行的。经过1973和1974两年的观察,初步明确这是一种由土壤传带的大麦病毒病,类似大麦条纹萎缩病。现将观察经过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最近兵团科委受农牧渔业部农垦局的委托,对石河子农学院承担的“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研究”进行了鉴定。哈密瓜病毒病是哈密瓜的重要病害之一,直接影响到哈密瓜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出口天声誉。石河子农学院农学系从1980年开始了对该病的研究,经过五年多的研究,明确了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种类,即主要为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gMV)。重点研究了WMV—2的发生流行规律,确证了种子带毒越冬并成为次年主要初次侵染的毒源。在田间多种蚜虫均可传毒,以麦二叉蚜、桃蚜等传毒  相似文献   

4.
大麦黄花叶病是一种病毒病,是危害大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病传染途径是通过土壤带毒而传播蔓延的,并已证明本病不可能通过病株种子传病,也就是说,大麦种子不会带毒传播。可是地处海岛的舟山地区,在70年代中期以前未见有大麦黄花叶病的危害。近年来,虽然我区在不同年份间发病率有所差异,但是却有增加倾向。既然  相似文献   

5.
运用水浸提法提取入侵植物大狼把草茎叶化感物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狼把草茎叶水浸液对大麦和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狼把草浸提液对大麦种子的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明显.除50g/L浸提液外,其余处理对大麦和小麦苗高和根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浸提液对2种作物根的分化均有一定抑制性,其中,对小麦根的分化抑制作用较大.大狼把草浸提液对小麦及大麦化感作用的综合效应为抑制作用,对大麦的抑制力大于小麦.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毒源种类较多,在田间流行中最主要的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南瓜花叶病毒(SG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发生较少。我们应该以防治WMV—2为主,兼治CMV。由于WMV—2是既种传又蚜传的病毒,可以通过种子热处理,银灰薄膜避蚜,用杀蚜药剂灭蚜,调整播种期,加强田间肥水等措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1983~1984年我们对新疆发生的大豆病毒病进行了毒源鉴定工作。病毒的寄主范围很窄,测定的十四种植物中只能侵染大豆和菜豆品种Topcrop,不能侵染菜豆其他品种、豇豆、蚕豆、绿豆、豌豆、眉豆等豆科植物,也不能侵染普通烟、曼陀罗、百日菊、苋色藜、昆诺阿藜等。病毒的种传率为0.6—15.2%,棉黑蚜、桃蚜可以传毒。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0℃,稀释限点1:1000,体外保毒期四天。所有毒源标样与标准的大豆花叶病毒(SMV)抗血清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一少部分标样与SMV抗血清发生反应的同时,还与苜蓿花叶病毒(AMV)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电镜上观察病毒粒体为线状,大小为700~800×10~15毫微米。根据以上性状,引致新疆大豆病毒病的毒原主要为大豆花叶病毒(SMV)。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现一些不同为害程度的麦类病毒病,其中包括由种子传带的病毒病,和由土壤传带的病毒病。遵照毛主席“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对上述病毒病作了一些传毒途径、发病规律等调查试验外,并着手对大小麦土传病毒病进行病土消毒试验,兹将初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海郊区青菜上流行的病毒病,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初步明确病毒主要属于以下三个类群:烟草花叶病毒(群)(TMV)、芜菁花叶病毒(T_P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1980年前徐来升等已自青菜上分离出属于TMV群的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RMV(?));1980~1981年徐来升等又自崇明大白菜上分离出芜菁花叶病毒崇明分离株  相似文献   

10.
1983年9月,从新疆石河子豇豆病毒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p—1。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三种豆科植物和二种藜科植物。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皱缩,下卷并有疱疹等症状;在绿豆上表现为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天。Cp—1汁液易摩擦接种,桃蚜、棉黑蚜均可传毒,可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为10.6%。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12—5×700—750纤米。病株叶片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的抗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根据以上性状,分离物Cp—1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各地采取21个标样,经血清学和寄主范围测定,有13个标样属该病毒,约占62%。说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种植的豇豆上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海南黄灯笼辣椒种传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传实验、治疗性脱毒实验、电镜负染法(EM)、血清学及生物学测定等方法,对海南黄灯笼辣椒种传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能够通过种子传毒,种子中可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倒伏对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以7个来源不同的大麦品种倒伏株与正常株的籽粒为材料,测定种子发芽率、生活力、发芽3天、7天幼苗的芽长、根长、根数及10株苗的鲜、干重,分析倒伏对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倒伏对大麦种子发芽率和生活力的影响虽达显著水平,但影响程度基本上在5%的范围内.倒伏对大麦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建成有明显的影响.除发芽3天芽长外,倒伏对芽长、根长、根数和10株苗鲜重、干重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倒伏种子对大麦芽生长的影响小于对根生长的影响.倒伏对不同品种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麦花药,其药室壁具有40~60个纵向条纹,每个条纹又由10~18个更为细小的纹饰组成,它是一种稳定的与机能相关的细微结构.在2 000×下,南黄大麦花药的条纹与正常大麦的似乎没有区别,然而在5 000×下可看到前者的纹饰不明显,说明二者在发育程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真菌传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上一类重要而长期未解决的病害。其中病毒与真菌介体的内在关系还不清楚,它是国际植保领域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课题之一。自六十年代以来,美、加、意、日等8国14个实验室广泛合作,三十年努力未有突破性进展。该项目总结前人经验,首次通过多粘菌砂培体系,选择为害严重的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及其介体禾谷多菌为研究材料,首先通过建立多粘菌砂培体系适  相似文献   

15.
番茄条斑病、花叶病.蕨叶病、矮缩病是我市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毒病害,严重地影响番茄生产的发展.我们在探讨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实践中,根据病毒可以由种子传播的特点.应用高锰酸钾处理番茄种子和叶面喷施,试图从播种前消灭种内以及附着在种皮外部的感染源,减少番茄幼苗期易感染各种病毒的几率.通过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996年在我所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麦感染黄花叶病后POD、SOD活性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系)感染黄花叶病毒,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感病后,大麦叶片内POD、SOD活性增加,与病情指数为显著的正相关.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弄清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传毒规律.试验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连续3a以不同接种方式对健康烟株进行TMV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烟草普通花叶病不通过烟叶气孔传毒,而是通过微伤口、大伤口和叶面与叶面接触渠道传播病毒,而且病毒人口离生长中心越近,病毒传播表现的速度更快,病毒的潜伏期为15~30 d,且在接种30~45d内,烟叶的发病率有一高峰值;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在烟株的幼嫩叶片上更易传播,症状表现在接种以上的叶片上,带病症的老叶片随着烟株的生长,症状会慢慢消失;在20~35℃的范围内,高温高湿有利于病毒的侵染和症状的表现.杜绝烟草幼嫩叶片摩擦伤口和TMV接触,是防治烟株上TMV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的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对废旧电池浸出液十分敏感,当废旧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较小时,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较小;当浓度较大时,会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幼苗及根的生长,且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聚丙烯酰胺胶电泳,对黄化大麦和野生型大麦三种同工酶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化大麦叶片与种子中的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野生型大麦;黄化大麦种子中酯酶同工酶的活性高于野生型大麦,但叶片中低于野生型大麦。  相似文献   

20.
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玉米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田间发病率一般为15~100%,是造成当地军双1号玉米大量减产和所谓“品种退化”的重要原因,研究证明主要毒沅种类是玉米矮花叶病毒。该病毒可由计液摩擦传染,主要由麦二叉蚜传播,在当地主要侵染玉米、高粱、糜子,稗草、狗尾草、苏丹草等,其发生与品种、播期、肥水、蚜虫介体的数量(主要是有翅蚜的数量)密一切相关,越冬问题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