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意义世界的勘明高瑞泉 (1 )马一浮思想中的“复性”及其现代意义陈 锐 (1 )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杨国荣 (2 )中国哲学的特色与浙学精神吴 光 (2 )阅读与研究中国哲学原著的方法朱晓鹏 (2 )浙江思想家与非主流文化陈 锐 (2 )明清之际浙江宗教思潮及其研究陈永革 (2 )浙学精神与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杨际开 (2 )王国维紧张人生解读王向清 ,周黄琴 (2 )当代良知论蒙培元 (3)哲学观杂谈朱德生 (3)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毛崇杰 (3)西方正义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沈晓阳 (3)从拉兹洛的“意识革命”看故宫秘籍的出版———《故宫珍本丛…  相似文献   

2.
哲学·王阳明的哲学对传统教育的影响陈 锐 ( 1 )中国情感哲学的现代发展蒙培元 ( 3)当代知识论题释金吾伦 ( 3)历史的诠释性韩 震 ( 3)希腊古典哲学中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姚介厚 ( 3)初期“西马”的美学思想张 法 ( 3)西方伦理学中的责任根据理论探析沈晓阳 ( 3)呼唤新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成果———主持人的话吴 光 ( 4 )迈向生活儒学的重建———儒家饮馔政治学新探龚鹏程 ( 4 )儒家中和思想在新时代的意义钱 逊 ( 4 )科技、人文与“存有三态”论纲林安梧 ( 4 )论儒家仁教的内涵及其实践方向 [韩 ]梁承武 ( 4 )佛教关于“法”的类别划…  相似文献   

3.
·哲学·论黄宗羲对于孟子的理解刘述先(1)论黄宗羲思想的民主内涵及其历史地位吴光(1)“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黄宗羲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吴根友(1)政治世界中的交流工具———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思想,及其对桑德尔反驳的回应曹瑞涛(1)评张寿安:《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杨际开(1)黄宗羲与浙东经史学术传统的确立蒋国保(2)黄宗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兼论黄宗羲的学术民主思想朱义禄(2)《论语》《孟子》等所见早期儒家的“和谐”观程兆奇(2)道家思想通过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观念朱…  相似文献   

4.
哲学·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顾明远 ( 1 )“美育”辨析 陈桂生 ( 1 )开创“道学”研究的新阶段———主持人的话吴 光 ( 2 )道教的性质 龚鹏程 ( 2 )权威的消解与民主的构建———论老子政治哲学中的社会批判思想 朱晓鹏 ( 2 )道是虚无恬淡之心契入天地万物的那片无何有之乡 那 薇 ( 2 )王阳明的道教情结———以晚年生活为主线钱 明 ( 2 )肉眼看道德———尼采生命价值论中的自然主义视角 余 虹 ( 3 )论柏拉图“体、美、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张之沧 ( 3 )世界的二重建构及其消解———从柏拉图看东西方哲学本体论建构之差…  相似文献   

5.
【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伟大实践的精辟总结 ———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体会洪成得 2 0 0 3 (1 ) 1……………………………………………………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黄旺生 2 0 0 3 (3) 1…………………………………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吴蓁蓁 2 0 0 3 (4) 1…………………………………………… 【特 区 研 究】厦门特区文化建设与人的素质提高刘新华 2 0 0 3 (1 ) 1 7………………………………………………加入WTO与经济特区转型 ———新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目录括号内是期号和页码)哲学·文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在我国的丰富和发展依法行政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举措“以德治国”之我见孔子的“人”学初探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五四”以后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天人合一”社会结构是东西方哲学的整合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内涵当代中国“独立的基督教”论生态伦理对“主体”范畴的重构简论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贡献猪的起源与禁忌社会转型期家族与现代性的交互性生长 —安徽省宅坦村调查关于价值哲学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新道家的伦理价值学说,应当是古代道家伦理思想优良传统的直接继承与发扬,也是从当前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对道家伦理思想的一次新诠释。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伦理思想,可简略地归结为三个原则:(1)主张敦厚朴实,反对浮华轻薄;(2)主张谦虚处下,反对骄傲自大;(3)主张少私寡欲,反对自利贪欲。同时道家,尤其是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新道家,主张儒道结合,提出道本儒末的思想,主张把儒家仁、礼思想要建立在道家提倡的自然朴实的人性之上。所有这些思想都是当代新道家所应该发扬的。  相似文献   

8.
第一期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的循环经济伦理思想探析李慧明,廖卓玲(1)………………………………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陈柳钦(6)背景、立场、问题及其命运(上)———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陆新儒家张世保(12)……………………………………………专利申请中遗传资源来源的披露研究(二)张小勇(19)……………………………………………论社会工作者的族群文化敏感性———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种探索……………………………………李林凤(28)试论暹罗近代外交的特点……………刘莲芬(34)试析“后小泉时代”中日政治关系前…  相似文献   

9.
.哲学.章马合论——章太炎、马一浮两先生所论国学之比较龚鹏程(1)马一浮以儒融佛与调停朱陆之说评析滕复(1)马一浮与熊十力的六艺论之异同邓新文(1)从东西方的历史观看中国传统哲学的前景陈锐(1)评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杨际开(1)马一浮的般若会及其“知性佛学”取向陈永革(2)逻辑主义与后现代学术态度卢风(3)系统科学是中医的科学基础闵家胤(3)论冯契对辩证逻辑的重要贡献贺善侃(3)正义:通向德福统一的基本路径沈晓阳(3)个人观与现代性意识的关联顾红亮(3)21世纪的哲学课题:从东亚问题与视点出发——中日哲…  相似文献   

10.
新道家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以继承、弘扬的态度对历史上的道家、道教思想进行现代诠释。道家、道教的本源论与本体论两者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两者的统一成为道家、道教哲学兼具价值意涵的形上学 ,新道家哲学本着体用一致的原则将这一形上学落实到形而下的各领域 ,并贯通了道家、道教的伦理观、政治观、功夫论、境界论 ,最终以“通”作为融贯道家、道教哲学的形式与内容的范畴 ,力图彰显出一个略具体系性的理论论纲  相似文献   

11.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 ,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 :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 ,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2.
道家文化之起源、演变和发展共经历了先秦道家、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等五种历史形态 ;自先秦以后 ,诸历史形态皆是继承前此道家文化之“薪火”、根据现实社会和思想文化的需要加以“损益”而形成的。每种道家形态“损益”的具体内容和思想特征即形成历史上“新道家”之“新”。当代“新道家”只有解决好自身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才能求得自身的“生生之道”。  相似文献   

13.
袁红冰  论程序法的意义 (3)罗小军  现代主权的工具性初探———构建对主权的完整理解 8)王文惠  论对抽象行政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4)蔡成效  “三个代表”是中国“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使命 (17)朱宝信  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 (2 1)杜维明  “公共知识分子”与儒学的现代性发展 (2 7)裴仁伟  走近“习性”、“资本”和“场”———读《布尔迪厄访谈录》(31)李雅君田在原  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 (35 )罗时法  论马克思的供求理论———兼评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学说 (38)王艳敏  《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7,10(4):126-128
第一期西安历史文化三题———兼谈史学研究的动态及相关问题……杨东晨(1)古都长安对世界历史文化的贡献及其地位泛论…………………………………………………董平(5)略论西安地区社会风气的历史变迁……………王友福(10)“传奇”生成的“活化石”………………………王建堂(13)论东晋庐山佛教和山水游记的发展………………………………………王娟侠,杨遇青(17)论许浑山水诗的审美视角及“许浑千首湿”…续娟娟(20)论黄庭坚的审美理想及其与诗法之关系………王有景(23)1949———1979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浅析…………………………………………  相似文献   

15.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热;“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6.
第1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多党合作孟彩云(1)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宋一(6)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苏富强(10)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社会学探析纪德尚,刘宁,高芙蓉(12)从二程洛学到朱熹闽学程有为(17)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取向及其真实意义透析朱荣英(22)析墨家辩学中“说”的本质与种类白华,侯晓丽(25)魏晋皇帝宗庙祭祖礼制考论郭善兵(27)宋代女户的立户规范李智萍(31)韩愈的义利观及其历史影响刘真伦(34)颍川庾氏文学创作中的玄佛思想赵燕(40)反抗与失落——冯沅君小说创作得失谈王伟(43)“种植在田野”的诗人——陈有才…  相似文献   

17.
第一期阮兢青 从WTO反倾销守则看美国与欧共体现行反倾销法及我国的对策(1 )袁红冰 论人治与法治 (上篇 ) (7)朱宝信 马克思哲学文本 :“回到”抑或“重读” ?———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观点看(1 3)严 霞 成见的合法性 (1 8)黄保红 中国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2 2 )朱 峰 从利益的角度透析联盟 (2 7)陈秋元 关于“知识”使用价值的经济学思考 (31 )徐 飞 城市发展与政府干预 (35)李明秀 贵州市镇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38)●北太平洋地区论丛郑 伟 “监督”美国 :越南战争中的加拿大 (41 )白 飞 朝鲜推行全方位外交之背景分析 (45…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家钱穆曾对先秦哲学衍化展开详细考察,提出了一个与传统旧说迥异的钱氏先秦学术谱系:孔孟→庄→荀→老→《易》《庸》.孔孟儒家以德性人生观开启中国文化的人文转向;庄老道家的气化宇宙观对古代有神论宇宙观掊击无遗;荀子驳击诸家,重回孔子隆礼重德传统,却又陷于天人二分;战国晚期至秦汉间的新儒家创作《易传》《中庸》,其德性天人观奠定了后世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与“崇德广业”的思想精神,对中国文化应对吸纳西方现代科学精神从而实现当代复兴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思想基础是道家思想,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道家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通过阐释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代表作《画山水序》、《林泉高致》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可以发现,正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促成了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批评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体现出来的。庄子的“言不尽意”论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语言和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对语言,作为达“道”的工具的局限性有着充分的认识;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则进一步指出:对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不仅要摆脱言、象的牢笼和陷阱,而且还要诉诸“忘言”、“忘象”的内心体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共同影响和铸成了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得意忘言”的诗性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