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棉花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棉花品种遗传基因决定的内在因素,二是气候因素影响的外在品质,三是人为的加工质量造成的品质低劣,这三方面对棉花纤维品质好坏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几年,我区在提高棉花品质方面,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就棉花的采收、加工和贮藏等谈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玻璃纤维几乎没有塑性伸长,缓弹性伸长也极小,纤维在本质上都是脆性纤维且耐弯曲性较差,这决定着玻璃纤维的纺织特性与一般有机纤维不同,其纺织工艺和所用的加工设备与化学纤维也有所差别.在进行电子布的加工工艺设计时,采用缩短加工工艺流程的技术措施,使织物在加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纱线弯折、摩擦和伸长,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同时对在织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上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指出电子布单重的稳定性与经纬纱密度稳定性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打纬是否均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乌牛早茶的加工工艺及贮藏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乌牛早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和工艺要点,分析了茶叶贮藏过程中影响品质成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选用不同纤维品质类型棉花品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棉纤维品质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各品质指标对各因子的反应不同,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外还明显受到气象因子的影响。就影响品质的气象因子而言,不同纤维性状主要受控因子是不同的,纤维长度和伸长率受铃期总日照时数影响较大;整齐度、比强度受铃期≥15℃活动积温影响较大;马克隆值主要受铃期最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膳食纤维相比,菊粉是一种生理功能和食品加工性能更为突出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色泽,适宜的分子量,在国外已被应用于乳制品、面制品和肉制品等食品中.介绍了菊粉的理化特性、安全性及优异的生理功能,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菊粉对香肠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感官指标(气味、口感和色泽)、理化指标(营养成分、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香肠品质稳定性等)、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的影响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试的11个棉花品种(系)的7个产量及品质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确定了3个反映区试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及其函数式,并通过计算区试棉花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棉花进行比较,进而选择出产量和品质性状最优的3个区试棉花是天云0769、天云杂1号(F2)及新陆早38号优系。  相似文献   

7.
<正>皮棉清理机(以下简称皮清机)是九十年代初在 棉花加工工艺中新增的新设备,通过十几年来的推 广和使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皮棉通过皮清机清理, 不但能提高质量,减少杂质和疵点,为纺织工业提供 好的原料,而且为棉花加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注入 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技术是一种高新加工技术,具有重复性好、时间短、效率高等特点,能够改善鱼类品质,延长货架期。在介绍超声波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叙述了其应用于鱼类加工过程(提取、干燥、冷冻、解冻、杀菌)对鱼品质的影响。同时阐述了超声波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对未来超声波技术在鱼类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鱼类加工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提高鱼类利用率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1994年对20个棉花三系杂种F1进行了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新陆早1号。结果表明:参试杂种F1中有7个杂种皮棉产量高于新陆早1号,其中中A×4R-22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5%,但未达显著水平。在产量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指标上有不少杂种F1却明显优于对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别在铃重和绒长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可见三系杂种在提高产量和概进纤维品质上有很大的潜力可供利用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不仅应满足动物的营养要求,还必须符合微生物学品质标准,因此,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最新颁布的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微生物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我们对国内实验动物常用饲料原料及不同加工方法制成的成品饲料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沙门氏菌进行了检测,发现大部分原料均受到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污染,未经任何灭菌处理的混合粉料微生物含量严重超标,常用的饲料加工方法,如干烤,蒸汽制粒灭菌作用不稳定,而经膨化处理一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纺织品和服装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 ,占全国商品出口总值的20 %左右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出口的面料和服装大多数属于中、低档次 ,因此产业升级应以新型高档面料和服装为目标。分析我国近年来棉花市场的供需矛盾 ,突出表现在一方面是国产棉大量积压、棉麻公司负债经营 ;另一方面具有进口许可证的棉纺企业大量进口原棉。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 ,除与国产棉价格高于进口棉外 ,与我国棉花纤维品质存在的问题有关。面对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态势 ,必须对我国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客…  相似文献   

12.
国产鱼粉与进口鱼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5种国产鱼粉和1种进口鱼粉的几种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对其品质作出了较全面的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的优劣,提出了国产鱼粉加工工艺改进的方向,对提高国产鱼粉质量,生产优质国产鱼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工蕃茄育种品质和产量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十年来加工蕃茄分析结果的汇总,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对当前主要栽培种及杂种进行评价,从而科学客观的进行品种品质评价,为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P.D.种质系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农业试验站选育的、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得到同步改良的、遗传基础丰富的种质材料.1983年,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引入我国.1985年从中棉所引入我院.1985—1987年三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系在石河子的主要表现是长势稳健,株型较紧凑,结铃性好,成熟偏晚;具有铃大(5克以上),衣分高(40%左右),衣指高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些P.D种质系具有优良的纤维内在品质.两年的测定表明:参试的P.D系绝大多数2.5%的跨长(相当于主体长度),在30毫米上下,有些种质系的2.5%跨长达33毫米以上.高纤维强度是这些种质系的共同特点,参试材料中的绝大多数的断裂比强度均在21克/特克斯以上.麦克隆值是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指标.两年的测定表明,参试材料中,除1985年有两个系的麦克隆值分别偏低和偏高不符合标准外,其余所有测定数据均在陆地棉麦克隆值的保证范围(3.5—4.9)以内.此外,这些种质系的棉子中所含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均较高,这符合生化育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陆早13号(97-5)是由新疆兵团农七师奎屯农科所育成,1999年引进我团试种,2000年--2002年连续三年进行小区品种对比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表现早熟性、抗病性良好,衣分高,纤维品质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通过比较筛选成为我团棉花生产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铸造业已开始采用大功率抛丸器,以及和喷抛丸相结台的清理设备,可同时实现落砂、清理、砂再生和砂回收四道工序的“四合一”工艺流程,其中关键之一是丸砂分离器问题。以往国内所使用的丸砂分离器,普遍存在丸砂分离质量差(铁丸中含砂和碎丸较多,既影响清理作业效率,又严重降低抛头和喷枪磨损件的寿命)和不能适应分离大量丸砂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海中华造船厂、八一铸钢厂和北京重型电机厂等单位,并有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进一步做好棉花工作,提高棉花经济效益,自治区和兵团各级领导对棉花生产及加工给与高度重视。籽棉加工成皮棉,其质量既包括棉纤维本身的品质,如成熟度、纤维长度、细度、强力、马克隆值等情况,也包括轧花水平,即轧工质量。轧工质量是评定皮棉品级的三大条件之一,对皮棉的使用价值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市众多中小型茶厂的具体情况,以茶叶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为研究对象,按《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简称GA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简称HACCP)原理对茶叶生产安全控制点、符合性标准及水平要求进行分析,筛选出关键控制点(CCP,Critical Control Point)143个,按控制水平要求共筛选出主要要求40项,次要要求87项,推荐要求16项;开展了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流程与参数研究,通过茶叶品质分析,确定了扁形(芽形)、卷曲形和毛峰形等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流程,确定了工艺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国产细羊毛原毛特征扣毛条加工性能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NFIS)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8个国毛毛条质量品质指标的预测模型。模型测试表明:模型对毛条纤维的长度、长度变异系数、短纤维含量扣加工过程精梳落毛率等指标均能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贵州科学》2021,39(3)
目的:优选黔产葛根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晒干、阴干、烘干法对不同切制规格的葛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葛根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葛根的内在质量影响较大,综合评分值较大的加工方法主要为趁鲜切厚片(2~4 mm)后晒干(0.81)趁鲜切块(1~2 cm)后60℃烘干(0.80)趁鲜切块(1~2 cm)后晒干(0.79);而综合评分值最低的加工方法为趁鲜切段(4~6 cm)后阴干(0.03)。同一切制规格下,晒干和烘干对葛根质量影响差异不大。结论:葛根最佳的产地加工方法为:取原鲜品药材,除去杂质泥土,刮去外皮,趁鲜切厚片(2~4 mm)或块(1~2 cm)后,晒干或60℃烘干。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葛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