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由于疫情影响,2021第65届生物物理学会年会在线上举行。与往年一样,生物物理学年会举办后是国际生物物理周(3月22至26日),2021年度科学图片艺术大赛获奖及提名作品在这一活动中展示。《细胞》(Cell)杂志线上发布了这组作品。  相似文献   

2.
杨先碧 《世界科学》2010,(7):F0002-F0002
借助扫描探针显微镜等高科技工具,科学家可以在比头发丝直径小得多的纳米空间内绘画,并得到意想不到的图景。而在纳米绘图领域,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图片大赛,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美国材料学会举办的“科学与艺术”图片大赛。以下所展示的这些图片是近年来“科学与艺术”大赛中的一些获奖作品,其趣味性和艺术性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3.
阿碧 《世界科学》2012,(1):F0003-F000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爱因斯坦生前曾经执教过的普林斯顿大学,继承了他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每年都要在全校师生中征集作品,并在年底举办"科学与艺术展"。下述图片是从2011年度"科学与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科学普及也在不断进步.最新科技成果仅仅靠文字已经难以解释清楚了,必须依靠图片、视频、游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 为了鼓励科学家以多媒体的形式介绍科技成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都要举办"国际科学与工程可视化挑战赛".每年在2月中下旬公布上一年度参赛评选结果,奖励那些优秀的多媒体科普作者.现在第十届大赛获奖作品已经揭晓,大赛分为照片类、图解类、海报类、互动游戏类、非互动影像类等5个类别,共有15件作品获奖.  相似文献   

5.
<正>就职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水敏感城市合作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丽贝卡·R·布朗(Rebekah R.Brown)、安娜·德烈蒂克(Ana Deletic)和托尼·黄(Tony H.F.Wong)呼吁:遵循五条原则,将社会科学和生物物理科学之间若即若离的暧昧转换成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迫切地需要缩短生物物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距离,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从而促进社会融合、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繁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美学     
《世界科学》2007,(1):F0003-F0003
科学是美丽的,因为科学理论的首要目的是表达人们发现的自然中存在的和谐。艺术是真实的,因为艺术是在特定情绪下感受到的自然,其目的在于揭示隐藏在已有解答中的问题。下面展示的几幅图片选自本期“形象”,来自纳米世界对观察者想象力的挑战”一文,作者在看似互不相干的纳米结构世界中寻找新的美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宇宙的好奇无意中成就了我们最伟大的事业——科学。当我们反观历史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在历史上的任何阶段人类都具有强烈的宇宙意识。《宇宙图志》用上百幅精美壮丽的图片证明,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作者选取的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了从古老的神话猜想、地心说与日心说论战、天文现象的观测与理解、宇宙大爆炸的发现,一直到如今的深空探索,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11,(3):F0004-F0004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旨在通过新奇和具有刺激的视觉方法鼓励世人关注科学的’2010年国际科学工程可视化挑战赛"落下帷幕。在这项由美国《科学》杂志和美国科学基金会组织发起的年度大赛上.噬菌体病毒、西红柿籽"头发"、植物基因图和蜈蚣机器人等视觉作品榜上有名,其中艾滋病毒3D模型获得了这项大赛的圈解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8月24~27日,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协办的第十六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在成都市召开. 1100余名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奥地利、以色列、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学者,以及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大会.与会者围绕"生物物理与人类健康"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1研讨生物物理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增进  相似文献   

10.
《科学》2005,57(4):F002-F002
在古代,日晷是一种测量时间的重要天文仪器,如今它则成为以“时间”为主题的典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被誉为“时间雕塑”,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处精选了数张国内外的日晷图片,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1.
正新冠肺炎大流行令2020年非比寻常。人们对科学领域的关注被病毒、疫情和疫苗分去一大部分,但实际上这一年有很多其他出彩的科学成果问世,同样值得瞩目。《自然》的视觉团队精心评选出了2020年度最佳科学图片,以下展示其中9幅图片。第七种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引发了毁灭性的全球疫情,是2020年当仁不让的"超级反派"。SARS-CoV-2是目前已知能感染人类的第7种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Big Picture自然摄影大赛的第八个年头。该赛事鼓励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分享自己的作品,以展示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命,并通过图片的力量激励人们保护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3.
晓阳 《世界科学》2012,(8):F0004-F0004
鸡蛋里何时会长出血管?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或许会难倒不少人。但是,科学家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鸡蛋,可以让你很直观地看到问题的答案。在2012年度英国维康图片大赛揭晓  相似文献   

14.
正第3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3月27日至3月30日在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举行。大赛以"感悟与分享——我的科学梦"为主题,让广大青少年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通过创新大赛这个舞台,与更多的同龄人分享追逐科学梦的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科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比赛:让青年科学家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观众讲解自己所做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科学能在大众之间流行起来。比如,发端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3分钟论文演说"大赛,又如,2005年英国举办的第一届"科学好声音"赛事,以及目前正在筹办举行的"第一届香榭丽舍科学演说(化学)"大赛……200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艾伦·劳森(Alan Lawson)琢磨着如何将商界经典的  相似文献   

16.
书刊简介     
《科学通报》1965,10(7):656-656
1964年5月20日,我国登山队征服了地球上14座拔海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未被人类征服的最后一座处女峰——希夏邦马峰,为我国登山运动史写下光辉的一章。配合这次登山活动,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希夏邦马地区进行了冰川、地质、古生物、地貌、生物等方面的科学考察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收集了许多珍贵的科学资料。这部图片集中刊登的95幅图片,是从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队所取得的多种宝贵资料中的一部分——一千多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这些图片是这次登山考察活动的写真,集中而真实地反映了这次登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1月26日,四川省科技馆迎来了"2016未来之城大赛"四川赛区决赛的各路小选手们。本次比赛由未来之城大赛中国组委会、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主办,四川省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组委会承办,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大自然探索》杂志协办。本届"未来城市"大赛的主题是:未来城市的垃圾处理。  相似文献   

18.
艺术地球     
《大自然探索》2007,(12):8-9
你站在大地上,眼前可能是毫不起眼的景象,可是当你空中俯瞰,平淡无奇的地方也许会有震撼人心的美。航拍和卫星图片往往就能给你带来这种强烈的感受。这是NASA网站的一个专题栏目:艺术地球,里面汇集了全球各地具有艺术感的卫星图片。  相似文献   

19.
本期封底刊载了30年来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图片。图1是探索者号卫星展示的环绕地球的强辐射图;图2是苏联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图3是跟踪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8月21~26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园博园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至今有30多年的历史,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今年大赛再次落户北京,主题是"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子女学校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5个代表队的459名学生和203名科技辅导员,以及来自印度、挪威、瑞典、巴西、日本、德国等13个国家的60名国际代表参赛。在这次大赛上,《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首次设立了"知力"全国专项奖,以鼓励优秀的参赛选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