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植物为了"对付"食草动物,体内会产生阻止蛋白质结合的化学物质多酚。多酚被动物吃下后,可以抑制动物肠道中酶的作用。但是,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蚯蚓居然"见招拆招",自带了"洗洁精"。蚯蚓肠道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化合物"蚓防御素","蚓防御素"能降低多酚间的表面  相似文献   

2.
正一项于2019年8月12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称,一种名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细菌进化出了适应医院环境的新种群。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能感染肠道并导致抗生素相关腹泻,即不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被肠道中的有益菌压制,使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该细菌感染,引起严重腹泻。通过对从不同环境中收集到的906株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进行DNA测序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该细菌已经进化出了2个新种群,其中一种尤其适  相似文献   

3.
正你知道吗?当你享受垃圾食品的时候,你的免疫系统如同面对细菌入侵,进入亢奋状态。一项于2018年1月11日发表在Cell上的研究显示,垃圾食品会令机体的免疫系统长时间兴奋,并有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疾病。实验中,研究人员对小鼠投喂"高脂、高糖、低纤维"的垃圾食品,发现小鼠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炎症反应,就像感染了细菌。不健康的饮食能激活大量的位于骨髓中的免疫细胞祖细胞基因,使小鼠血液内  相似文献   

4.
氧化应激是机体活性氧成分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适应性的反应。氧化应激的增加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证实,许多相关的机制会导致糖尿病患者活性氧和形态氮产量增加,氧化应激增加,抗氧化保护减少。规律运动能预防和治疗包括糖尿病在内的一些慢性疾病,运动已被证实了可以调节抗氧化保护。  相似文献   

5.
人类衰老是一个生理过程,是由于人体内不断产生的一种带有不配对电子的活性氧自由基对人体机体和细胞的破坏与损伤所致.人类机体一方面总是不断地产生自由基、另一方面却又依靠自身体内细胞合成产生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特殊蛋白质酶来消除氧自由基,这种酶就叫超氧化物歧化酶或称SOD.正常人或青年人,体内SOD的量是足够用来消除大部分自由基的,但随着人体质的变化和年龄的增大,SOD含量会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疾病和衰老.那么是否通过SOD的补充来达到增强机体消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呢?临床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干旱、低温、盐胁迫和重金属污染等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在这些条件下,植物细胞内各种代谢过程会有一定程度的受损或不工作,将会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植物体内过量积累.过氧化氢是植物体内中最稳定形式的活性氧之一,植物体内积累过量的过氧化氢会严重威胁植物细胞的膜系统.在本实验中,选取了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分别进行低温处理、盐处理和干旱处理,并通过对未处理的和非生物胁迫处理的植物中过氧化氢含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胁迫处理后,拟南芥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为深入研究植物对逆境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一种发展缓慢的精神疾病,其发生率在国内外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人类机体健康也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和社会负担。但是由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的比较复杂性,其具体的临床发病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近几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会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并且这些影响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精神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方法,此文就对肠道微生物与各类抑郁症的相关发病机制的分析与研究等问题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8.
食源性乳酸菌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乳酸菌在食品发酵、饲料青贮等领域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是公认的安全性菌株。但是研究发现,有些乳酸菌具有抗药性,根据抗药因子的可转移性,乳酸菌的抗药性可分为固有抗药性和外获抗药性。外获抗药性多由接合质粒或转座因子编码,这些抗药基因随发酵食品或益生菌剂进入肠道,是否与肠道共生菌或病原菌进行传递进而对机体带来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食源性乳酸菌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可能的抗药基因水平转移方式进行综述,以便对食源性乳酸菌的抗药性有一个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类肠道菌群基因组又被称为“人类第二基因组” ,其在人体脂肪的分解合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体内肠道菌群的失调,会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在内的代谢综合症的发生。 本文从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在脂质代谢中 起重要作用的酶类和调控因子从而为机体提供能量、减脂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英国科学家发现,彻夜未眠可能会大大增加胃肠道溃疡的可能性。 据《GWT》杂志介绍,荚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的胃和小肠在受伤后数分钟之内会自动产生一种称为TFF2的蛋白质,对其破裂之处进行修复,恢复肠道健康。肠道破裂严重时就会形成通常所称的溃疡。TFF2这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在睡眠期间会达到最高点,而在饭后会有所降低。 研究人员对12位年龄在20至24岁之间、不吸烟的健康人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观察,主要检查他们进餐后的消化反应,包括TFF2蛋白质的含量水平。研究对象全部在下午1点15分和5点…  相似文献   

11.
肥胖、糖尿病都是代谢性疾病,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病因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是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糖脂代谢紊乱会引起肥胖、糖尿病,不当饮食也会导致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加剧,通过人为改变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配比进行营养干预,可调节自身糖脂代谢水平以达到缓解病症和治疗的目的。此外,肥胖、糖尿病病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且功能紊乱,也是进一步维持和加剧病程的重要原因,而通过营养干预可促进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及有益代谢物生成,对病症恢复起到较好作用。综述了肥胖、糖尿病与机体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营养干预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一项于2020年12月2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逆转衰老的方法,即将一些细胞重新编辑到"年轻状态"以修复或替换受损的组织。衰老会造成视觉等功能的衰退。此前的研究认为,随着时间推移,机体的表观基因组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细胞在读取基因时产生错误。那么,如果没有了这些变化,是否就可以逆转生物体内细胞的年龄,使它们恢复年轻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与氧化应激及其过氧化损伤的关系,从而为运动引起的过氧化损伤导致的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及其防御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通过文献法及逻辑推理法分析运动诱导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过程及其产生的活性氧对机体的氧化损伤导致的运动性疲劳的特点.结果:运动激活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活性氧增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而体内活性氧增多引起的运动性疲劳体内的发生机理是运动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氧化应激导致的过氧化损伤所致.结论: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应激和过氧化损导致免疫细胞功能降低及其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抗氧化剂、谷氨酰胺补充、NADPH氧化酶的抑制等手段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死亡区"扩大(图)海洋低氧区或缺氧区又被称为海洋"死亡区",因为生物难以在低氧或缺氧状态下存活。德美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会为海洋低氧区的形成"推波助澜":过去50年中,全球变暖已使中、东赤道大西洋和赤道太平洋的低氧区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正>那么怕痒的你,为什么胳肢自己时却不觉得痒呢?一项于2019年1月21日发表在PNAS上的研究给出了更加详细的解答。来自瑞典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自我触摸时,大脑对感官知觉的处理会明显减少。实验中,研究人员对志愿者的脑部进行磁共振成像并监测大脑皮质和脊髓的体感诱发电位(SEPs),观察脑部活动在"自我触摸"和"被动触摸"时的区别。"区别非常明显!自我触摸时,好几处脑区的活跃程度都降低了。并且这种区别在传递触觉信号的中继站——脊髓中就产生了。"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行为测试发现,  相似文献   

16.
共生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互利共生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人类和肠道菌群.人类利用肠道菌群消化食物来获得生存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而肠道菌群则获得栖息地和营养.肠道菌群与人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平衡状态,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会导致人体内的许多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炎症性肠病、癌症等.肠道菌群参与宿主新陈代谢、机体免疫、基因表达、疾病发展和药物疗效,同时它也受饮食、抗生素、生活方式、遗传和时间点的影响.作者系统地回顾了人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肠道菌群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描述了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肠道菌群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祝司霞 《科技信息》2012,(25):446-446,471
在人体胃肠道中生活着许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在人体内构成微生态平衡,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正常菌群的平衡被打破便产生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密切相关,对免疫和造血功能亦有影响。因此应重视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菌群失调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称饥饿感也"遗传"7月17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在Cell上发文称,饥饿感也可能会通过上一辈传承到下一辈,影响后代的健康。研究员Oliver HobertOliver Hobert指出,饥饿的妇女在饥荒期间生下的孩子,非常容易发生肥胖和其他代谢紊乱,并且他们的孙子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对照动物实验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涉及大鼠的研究表明,父辈的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雌性后代肥胖。随后,Hobert的研究小组又进行了实验,他们将蛔虫饿了6天之后,检查其  相似文献   

19.
氧与活性氧     
讨论了活性氧的产生与化学活性.氧及活性氧会对机体造成伤害,活性氧中极其有害的是.OH、HO·2和O12Δg等.但生物进化赋予有机活体一系列清除活性氧、免受其害的机制,如化学抗氧化系统、酶抗氧化系统、损伤修复功能、细胞免疫系统、细胞色素防御系统等.正是机体内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速率间的平衡,活性氧引起的损伤与修复速率之间的平衡使活体得以维持生机.对人们关于一些疾病与活性氧关系的认识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手机,慎用!     
近来,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发出的微波辐射可以对眼组织产生影响,使之出现白内障先兆,同时还会干扰眼睛的聚焦能力。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微波辐射热下的晶状体,其在聚焦光束方面,作用力减弱,这可能导致眼睛看到的是模糊不清的图象。当停止暴露在这种环境下之后,晶状体的损伤也逐渐复原。然而,微波辐射同时也会造成晶状体组织内部形成泡沫,这种影响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晶状体泡沫是白内障或永久性眼部损伤的先兆。对此,该项研究的负责人利瓦伊·舍希特教授警告说,手机发出的微波可以导致无法挽回的损伤。专家建议那些有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